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信息技术》2015,(10):49-52
针对CAN总线上节点模块的程序更新需求,研究了STM32从节点模块的应用编程(IAP)技术及设计方法。根据IAP技术的特点规划了STM32的Flash存储器分区,设计了用户Bootloader程序。另外采用Visual Studio C#设计了上位机用户界面程序,通过RS232转CAN接口实现了PC上位机与STM32节点模块的CAN通信。通过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交互,论述了基于CAN总线的STM32节点模块应用编程技术及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目前汽车性能检测线存在的不足以及CAN总线的优势,本文给出了基于CAN总线的汽车性能检测线的设计方案,该系统由5个CAN节点组成,包括一个主控节点、一个登陆节点和三个工位节点。本文完成了主控节点和登录节点的CAN-PC机接口电路的设计及工位节点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 CAN总线的性能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 CAN总线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设计了控制节点的硬件电路,并对上位机的软件设计进行了讨论.该系统具有组成成本低、可靠性高、施工难度低、灵活性高以及电磁污染低等优越性,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设计是基于带有CAN控制器的C8051F040单片机的CAN总线的数据控制系统,通过USB口,实现了两个CAN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CAN节点是基于C8051F040单片机设计而成的温度采集系统并且可以接收上位机传来的数据。上位机软件是基于VB语言设计而成的与CAN节点交互的接口,主要实现了接收温度数据并通过图表实时显示,与发送数据到CAN节点的功能。本设计对于研究和了解CAN多节点间的通信和控制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成镇  何迪 《通信技术》2012,45(7):51-53,74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信技术也在逐步成熟,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场总线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也称为是多点通信、数字化、开放式的底层控制网络,它主要应用于测量控制设备之间的双向串行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以及工业生产现场。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的PLC网络通信方案。该方案通过给上位机PC和每台PLC各自配置一个RS232-CAN网关,使上位机PC和PLC拥有CAN总线通信的能力,从而构建基于CAN总线的PLC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6.
贾楚 《信息通信》2012,(4):53-54
针对当前IC卡弊端提出一种基于WLAN的射频刷卡组网设计方案.通过非接触式IC卡读取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计算机的配合构造一个方便快捷的刷卡系统.本系统有效地实现了对现场数据的实时录入和多点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终端和读卡器之间的数据传递,方便数据的统计和查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基于XPE的实时智能CAN卡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架构,可以实时地对工业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智能CAN模块,保障PC机与底层CAN总线上其他CAN节点可靠的实时通信、稳定的数据交换以及智能的命令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CAN总线通讯技术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满足高可靠性要求的CAN网络节点系统。该CAN节点基于FPGA平台,由带CAN总线控制器的微处理器、CAN总线驱动电路、扩展接口电路组成,主控单元电路全部集成在单芯片中;本文不仅完成硬件电路设计,还引入了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平台,并基于该系统开发CAN节点功能应用。整个完整电路以及软件代码都在FPGA平台上完成了系统仿真以及功能验证,并最终通过节点功能验证板完成CAN节点实际系统测试。实际运行结果证明该节点系统硬件功能正常,软件系统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光伏电站监控远程系统信息流量大、传输距离远、性能要求高的设计要求,本文提出并设计一种基于CAN总线和GPRS通信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在深入研究CAN总线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下位机控制器的系统硬件电路设计、CAN通信协议设计及网络通信设计,解决了以往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存在的实时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容纳的节点数少、抗干能力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N总线的仓库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仓库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距离,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仓库监控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主要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上位机主要完成了EPP并口协议的CAN通讯适配器的设计以及仓库人机界面的软件设计;下位机主要完成了CAN节点和温、湿度等参数的传感器选型和对温、湿度等参数控制器的设计。设计的系统满足对大库区的环境参数实时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CAN总线技术及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测量节点的设计,该系统采用单片机技术和CAN总线技术实现,给出了温度测量节点的硬件、软件的设计。经实际应用,使用CAN总线的温度测量节点在信号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传输距离和测量精度有着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监控系统中,建立高速、可靠的数据通信通道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针对实际监控系统超过500个现场节点的要求,应用可靠快捷的CAN总线组网技术,并对各种CAN总线扩展组网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各组网方案的原理,比较其优缺点,在实际系统中采用通过多串口卡扩展CAN通道组网方案,充分利用计算机高速分时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特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给出系统中部分电路原理图和软件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3.
卫军朝  王龙  张涵 《移动信息》2023,45(11):83-85
实验教学能帮助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CAN 总线原理,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但许多高校都缺少实验内容适宜的 CAN 总线实验平台。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和 USB-CAN 接口卡的 CAN 总线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使用两块 STM32F407 单片机和一个双通道的 USB-CAN 接口卡构成一个4节点的 CAN 网络,并在单片机端开发了基于片上外设 bxCAN 的 CAN 报文收发程序。该平台可实现 CAN 数据帧的总线波形测试、CAN 总线的广播通信和滤波机制实验。实验测试表明,该CAN总线实验平台便于安排 CAN 总线实验内容,可满足 CAN 总线实验教学需求,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CAN现场总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测控仪表系统的CAN总线通信方案。然后分别以内嵌CAN控制器的DSP芯片TMS320LF2407和CAN232智能CAN接口卡为例说明了它们与CAN总线通信的工程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C8051F040的高性能CAN总线节点模块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国涌  牛会恩 《通信技术》2010,43(2):178-180,183
经过分析CAN总线节点的功能,提出了CAN总线节点模块设计方案,介绍了典型C8051F040的CAN总线网络结构和CAN控制器结构,在硬件电路设计部分中,对模块实现原理及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软件部分阐述了CAN总线节点模块的固件程序。给出了以此芯片为核心的CAN总线节点模块的应用层软件。设计的CAN总线节点模块功能强、性能高效,目前已经运用于工业现场使用的测量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CAN总线测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辉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6):43-44,48
现场总线已成为数据总线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热点,CAN总线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节点的设计、调试是CAN总线通讯系统设计的重点。在此介绍了C8051F040单片机内部集成的CAN控制器,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设计了一个CAN通信节点,并给出了CAN节点测试模式软件设计程序,可以用于CAN总线模块的测试,节省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17.
基于WDM的精确定时器及其在冗余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军用电子设备和某些控制系统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此情况利用设备冗余原理,提出一种基于WDM的精确定时器实现设备冗余的方法。利用此方法设计了双冗余CAN总线板卡及其在Windows XP系统下的驱动程序,给出了部分驱动实现细节和相关流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实现双CAN接口卡在总线故障情况下的冗余切换,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个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温控节点设计,详细分析了各硬件电路及软件结构。将传统的温度控制同现场总线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分布控制系统。通过对该神经控制系统的仿真,表明系统的鲁棒性强。说明现场总线与神经智能技术结合,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彤  屈金标  岳杰  李闯 《通信技术》2012,45(1):84-86,89
针对目前对CAN总线网络测试手段仅仅采用专用总线接口芯片采用监听方式获知总线完好的数据帧,车载总线因畸变、干扰等造成的错误、异常数据帧都被专用总线协议芯片过滤掉,没办法对总线物理层的传输波形进行测试,总线上出现故障节点无法定位故障节点等问题,这里提出了车载CAN总线在环测试技术,设计了在环测试实验方案,并利用测试节点仿真设备验证了该技术在故障定位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