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北某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北某区油气藏是以深部古油气藏垂向运移调整和再聚集成藏为主的油气藏.在相同的近地表地球化学背景条件下,对该区已知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的数据采集、分析,并依据地区类推预测法和吸附丝反映深部油气烃类垂向微渗漏的动态信息特征,对石油地质条件相类似的预探区进行含油气性、油气属性的地球化学评价和预测.已知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的数据特征、相关聚类图、平面图、剖面图结果表明吸附丝指标较为有效地指示了下伏油气藏的存在.在KH1剖面上,吸附丝不同烃类指标浓度(C2-8、C13-14等)的原始值、滤波值,以不同的异常模式较为有效地指示了已知油气藏;依据已知油气藏、预探区吸附丝指标数据特征、相关聚类图的对比,对预探区进行油气评价;依据已知油气藏剖面不同烃类指标的不同异常模式对钻探区进行预测,其结果被后期钻探成果所验证.  相似文献   

2.
陈沪生 《石油物探》1992,31(3):20-21
《石油物探》已成为石油物探界的良师益友,这是大家公认的。卅年来《石油物探》在促进我国石油物探事业的发展上功勋累累,同样是大家公认的。对过去的总结,已有许多同行做了,这里不想重复。在祝贺创刊卅周年之际,笔者仅想对发展直接找油气物化探方法的战略意义谈点粗浅的意见。 找油气是从发现地表油苗开始的,它的发展历史和今后可能发展的趋势是: 就油找油阶段(在油苗附近找油)到以背斜理论找油气阶段,发展到寻找圈闭(包括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油气阶段;现在已进入以寻找圈闭为主结合寻找油气在地表产生的物化探异常(所谓直接找油气)以寻找油气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石油物探》已成为石油物探界的良师益友,这是大家公认的。卅年来《石油物探》在促进我国石油物探事业的发展上功勋累累,同样是大家公认的。对过去的总结,已有许多同行做了,这里不想重复。在祝贺创刊卅周年之际,笔者仅想对发展直接找油气物化探方法的战略意义谈点粗浅的意见。 找油气是从发现地表油苗开始的,它的发展历史和今后可能发展的趋势是: 就油找油阶段(在油苗附近找油)到以背斜理论找油气阶段,发展到寻找圈闭(包括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油气阶段;现在已进入以寻找圈闭为主结合寻找油气在地表产生的物化探异常(所谓直接找油气)以寻找油气的阶段;将来有可能发展为以寻找物化探异常(油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油地质勘探和直接找油的课题,本文介绍了频率测深法的原理和特点,通过与直流测深、瞬变场测深及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的理论曲线对比,得出了频率电磁测深的分辨力和有效性都较为优越的结论。文章还通过写直流电法、电磁法、激电法及瞬变场法等直接找油气的特点之比较,提出了频率电磁测深法的方法和仪器具有直接用于油气勘探的可能。同时,还讨论了进一步发展综合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石油普查勘探已40载,工作既十分艰巨又光辉灿烂,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也就在艰苦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成长。它经历了由就油找油、油气聚集带找油到从含油气盆地整体分析研究来找油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陆盆多成盆期理论与找油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的石油普查勘探已40载,工作既十分艰巨又光辉灿烂,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也就在艰苦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成长。它经历了由就油找油、油气聚集带找油到从含油气盆地整体分析研究来找油的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所形成的找油理论,对指导当时生产都起到  相似文献   

7.
蒸发油气回收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石油开采、炼制、储运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油品蒸发损耗,大量油品损耗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且对企业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国外先进工业集团就将油气进行回收处理作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及控制污染重点项目进行研究,目前已有较成熟油气回收技术。1油气回收的主要方法油气分离回收方法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凝缩法及薄膜选择渗透回收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油气回收装置的进口油气浓度为0~50%,平均浓度约为30%;油气在装置出口浓度为3%~5%,回收率不小于90%。吸附法是最古老但又是最重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在许多行业中一直都…  相似文献   

8.
成品油库汽油装车油气回收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4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通过对4种方法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确定采用吸附法作为油气回收首选方案,通过计算给出装置的油气处理能力,并对油气回收的外部系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轻质化工产品在装车过程中会挥发,挥发的油气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等产生极大危害,因此油气回收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最为成熟.近年来中国对油气回收技术愈加重视,在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吸附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文中在分析国内冷凝加吸附油气回收技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在昆明召开了“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区含油气远景评价学术报告会”。来自全国各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在南方碳酸盐岩区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的科技工作者共122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石油地质学会理事长翟光明同志主持,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阎敦实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讲了话。这是近年来一次规模较大,专门探讨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区找油找气的学术会议,共宣读及交流学术论文107篇。代表围绕南方区域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碳酸盐岩生油及油气  相似文献   

11.
油气回收是炼油厂必备的一项技术,能够实现原油的最大化利用。本文先简要探讨了炼厂油气回收的技术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对比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四种油气回收技术,为我国推行油气回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碳酸盐地层中不断发现油气,在海相地层中找油气有了现实意义。在南方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地层中找油气,需注意以下几点:1.石油地质的几个基本问题还要一个个落实,如生油层、保存条件等,要具体化。2.对于石油地质的基本要素要以发展的观点去认识,要研究其间的关系,如(1)区域构造发展和油气的关系;(2)储层和成岩作用的关系;(3)有机质成熟期与各类圈闭形成期配套关系。3.沉积相与油气的关系,有利相带上各  相似文献   

13.
轻质化工产品在装车过程中会挥发,挥发的油气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等产生极大危害,因此油气回收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最为成熟.近年来中国对油气回收技术愈加重视,在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吸附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文中在分析国内冷凝加吸附油气回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车间设备设施改造后的实际使用过程对活性炭吸附解吸工艺的优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封岩洞储备技术,是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库的优选方案,然而,原油进库产生的油气会对洞库正常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排到大气中不仅浪费石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文章针对地下水封岩洞原油库油气产生的特点,通过对3种油气处理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确定了一个较好的方案。认为采用活性炭吸附回收油气方案,与提高洞库的设计压力、加大洞库容积方案以及设置火炬燃烧油气2种方案相比,在经济性、可行性、适用性、安全环保性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文章还着重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油气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远景计划的一部分,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人们专心致力于改进找油找气方法。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起的互换科学家的8个月的访问中,笔者详细地观察了许多最新发展,其中包括石油地震勘探法。直接找油气的努力收效不大;已证明垂直地震剖面可作为一种实际的野外方法,用炸药作震源的横波反射剖面作了野外试验,并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拓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省地质学会、省石油学会于1983年3月25日在成都召开了龙门山逆冲带地质结构及含油远景座谈会。来自地质、石油、物探等战线和有关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在该区长期从事调查勘探研究的地质工作者,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应用多年积累的资料和新近成果,从盆地类型、构造、沉积、油气演化史,对该区的地质景观、作用、条件和找油找气的有利位置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石化》2008,(19):I0055-I0055
目前油气回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氧化焚烧法等,在油气回收的早期阶段上述几种方法都有应用。随着人们对油气回收技术认识的加深,吸收法由于其尾气排放浓度高和氧化焚烧法由于其不能回收有价值烃类组分而被淘汰。20世纪80年代,吸附法和冷凝法成为油气回收的主流技术。吸附法和冷凝法两种技术的投资对比基本相当,但在合理的投资和能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正>国内大部分石油从业者都习惯去深山、沙漠、盆地找石油,鲜有人关注海洋油气资源。实际上海洋石油资源在全球石油资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BP近日更是预言巴西深水油田将是未来20年油气产量增加的三大主力军之一,在此不妨认识一下储量惊人的世界八大海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油气普查勘探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推进找油找气工作的深入发展,以期在新的地区、领域、类型和深度方面能有所突破。本刊编辑部特举办了一次“从石油地质科研动态谈谈我国石油普查勘探前景”的笔谈会。参加笔谈会的同志从石油地质分支学科和不同的侧面,讨论了我国石油普查勘探前景。有的谈了今后找油找气方向;有的讨论了某些科研问题;有的从经济地质的角度讨论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研究和勘探问题。显然这些意见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大量的地质找矿的实践来检验。但从集思广益、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学术讨论来说,文章都能各抒己见,不拘一格,既提出了问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我们觉得这种“笔谈会”的方式是可取的,但是由于时间仓促,这次只是就近就地组织的,参加的人不多,面也不广。   相似文献   

20.
土壤吸附丝样品采集方式包括野外(新鲜土壤)插丝采集和室内(土壤样预处理后)插丝采集2种.为了探究土壤吸附丝不同采集方式的应用影响因素,在渤海湾盆地临南某区进行了2种吸附丝采集方式的对比实验,发现2种样品采集方式对不同吸附丝指标构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有效指示油气藏的C2-8、C9-19、总烃等多个指标异常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受其采集方式的影响.准噶尔盆地柴窝堡某区野外采集的吸附丝样品,C4-5指标环状异常对柴参1井油气藏有很好的指示效果.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研究区室内采集的吸附丝样品,C2-8 指标"驼峰"异常、C9-19指标顶端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很好地指示了英南2井气藏.3个地区有效吸附丝指标真实响应油气藏的应用结果表明:采集方式是吸附丝有效指标的外在影响因素;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特征是其内在影响因素;油气藏油气垂向微渗漏才是吸附丝有效指标的作用因素,它也是吸附丝有效指标响应油气藏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