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宽色域液晶显示器的光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射式彩色滤光片。首先计算了反射式彩色滤光片的光效率增强效果,然后设计了基于低中高折射率介质的多层堆叠结构([ABCCBA]8)的彩色滤光片,在使用带有黄色荧光粉的白光二极管(YAG-LED)和量子点(QD)背光单元时,光效率分别从17.4%提升到32.9%,从18.5%提高到58.9%,同时该结构的色域提高到了120.7%NTSC和131.2%NTSC。考虑背光模组中散射膜的作用,计算了入射光角度在20°以内时,带有YAG-LED和QD背光的LCD光效率依然分别大于32%和56%,色域基本不变。这些结果在宽色域液晶显示器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液晶显示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显示技术,然而常用的LED背光荧光粉的宽光谱特点限制了其色彩显示能力和总流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量子点具有窄发射光谱和高荧光效率等优势,为提高液晶显示色彩品质和感知亮度提供了新技术路线。本文介绍了量子点液晶显示(QD-LCD)应用的结构设计和材料体系,探讨了量子点应用存在的材料稳定性、背光设计难度和制备成本等问题。针对液晶显示应用的低成本、低毒性和易集成需求,讨论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进一步扩展量子点适用性的解决方案,如彩膜透过率光谱交叉、偏振片的能量损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调节光源亮度和调整量子点膜排列方式的方法对亮度和色域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光源的亮度与量子点膜显示器的色域存在非线性关系,通过优化激光光源的亮度可提高激光量子点膜背光显示器的显示色域。同时,提出了采取量子点膜不同的组合和放置顺序的方法,以减小光强对色域影响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梁宁 《电视技术》2015,39(18):19-21
本文分析了WLED电视的技术缺点和量子点电视的技术优越性。传统的WLED电视大多采用“蓝光LED+黄色荧光粉”的发光模式,虽可让人感觉到白光,不过缺乏红光和绿光使得混色较为困难,是导致色域覆盖率偏低和背光转换效率不高的原因。近年来,随着量子点发光技术的成熟及其在液晶背光中的应用,量子点电视应运而生,性能十分优越。与传统WLED电视比较,量子点电视的色域和能效更高,所以其画面色彩更自然亮丽,并且兼顾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5.
扩散板作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背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可起到雾化光线的作用。常见的扩散板主要有表面微结构型与粒子散射型两种,主要性能参数是雾度及透光性,加入量子点的扩散板还具备色转换和改善色彩呈现能力的特性。相较于量子点色彩增强膜,量子点扩散板具有制备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雾化能力更高等优势,非常适合于Mini-LED背光源。本文对液晶显示用扩散板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并着重介绍了多层结构的量子点扩散板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在稳定性方面,所制备量子点扩散板在高温高湿(60℃/90%RH)环境下可长时间储存,在蓝光照射条件下(中心波长450 nm,45℃/85%RH)的T95寿命超过了1 000 h。同时,该量子点扩散板在450 nm蓝光Mini-LED背光照射下的亮度均匀性高于80%,蓝、绿、红光的半峰宽分别小于20 nm、25 nm、25 nm,色域覆盖率达到了DCI-P3标准的99.58%。总之,该量子点扩散板兼具优异的色转换与匀光的功能,且寿命稳定,有望在大中型尺寸液晶显示器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宽LCD的色域,提出了在背光系统中添加基于TiO2-Ag-TiO2-Ag-Glass膜层结构的滤波器来优化背光源光谱。所提出的滤波器在可见光范围内可以仅通过红、绿和蓝3种颜色的光,而反射其他颜色的光。利用TechWiz 1D软件模拟了滤波器对于LCD色域的影响。当所提出的滤波器分别与黄色荧光粉(pc-WLED)、新红粉(KSF-LED)以及量子点(QD)背光源相结合时,LCD的色域分别从72%提升至102.6%NTSC,从92.3%提升至113.8%NTSC,从104.3%提升至119.9%NTSC。当入射光的角度从0°增加到40°时,3种背光源的色域变化都很小。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金属-电介质-金属(MDM)膜层结构的滤波器拥有小的角度依赖性,因此对实现宽色域LC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其光利用率很低,3种背光源的光效率分别为26.5%、35.4%以及40.7%。  相似文献   

7.
量子点(Quantum Dot, QD)作为一种新型发光材料,具有发光光谱窄、激发光谱宽、量子产率高及可溶液制备等优点,其制成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器件通过色转换过程可实现红、蓝及绿波段较窄的发射半波峰(<20 nm),色域范围超过120%NTSC,被视为下一代最有潜力的显示技术之一。然而,量子点材料的发光不稳定性、低出光效率与全彩化技术难题严重限制了量子点材料在高性能显示设备方面的应用。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实现稳定高效的量子点全彩化新型显示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量子点材料改性、量子点材料封装方法、量子点涂层出光增强策略以及量子点图案化显示应用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升量子点LED显示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胶体量子点由于具有宽吸收、窄发射、可溶液加工等优异光学特性,可以赋能液晶显示技术实现高色域的画质效果而获得越来越多的产业应用,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产品为量子点光转换膜。典型的量子点光转换膜为上下阻隔膜加中间量子点树脂的三明治结构:上下阻隔膜起到隔绝水、氧,实现保护量子点中间层的作用;量子点树脂层为实现量子点光转换效果的重要载体,一般包含红色和绿色量子点材料,在背光蓝色LED的激发下发射红光和绿光,并与透过的蓝光一起实现R/G/B的三基色白光,可以实现100%NTSC以上色域覆盖。量子点光转换膜从最开始昂贵的高阻隔(10-3~10-4 g·m-2·day-1)方案逐渐发展为高性价比的较低阻隔(10-1 g·m-2·day-1)技术方案,进而使产品应用得到普及。其产品形态也从最开始的大尺寸电视产品1 397~2 159 mm (55~85 in),逐步渗透到显示器、笔记本、车载、平板、VR以及可穿戴等中小尺寸显示产品等。因其能够大幅提高产品...  相似文献   

9.
量子点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量子点薄膜液晶显示背光技术中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和光学效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直接在导光板上制备量子点微结构的方法。新的背光架构由蓝光发光二极管(LED)激发量子点形成高显色性的白光。根据搭建显示背光系统模型,研究光线追踪的仿真模拟和光学参数优化,证明新结构的量子点背光具有高出光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实验与理论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超高色域图案化量子点彩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板显示中影响色域的两个关键因素为背光源发光光谱特性和彩色滤光片的透过光谱特性。在TFT-LCD的高色域领域,为了实现BT2020标准,我们开发了量子点光刻胶替代彩色滤光片的方法。首先合成新型的量子点光刻胶,将其作为色彩转换膜制备在彩色滤光片下方,通过背光激发量子点自发光,可得到色纯度更高的红绿光。研究表明,自主开发的量子点光刻胶可以有效地进行色转换,可耐受光刻工艺,在高温烘烤和碱性显影下,可保持一定转换效率,且能实现pattern化,避免目前用白光直接搭配彩膜的漏光问题,有效地提高色域。  相似文献   

11.
量子点技术已经在液晶显示产业中开发应用了10年,其应用形式经过了数次变迁。近几年,量子点扩散板、QDOLED、钙钛矿量子点等技术的应用,丰富了量子点技术应用的多样性,使量子点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显示产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除了常规的利用量子点技术提升色域覆盖率外,人们发现在护眼、节能等方面量子点技术对于液晶显示技术也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量子点技术应用的进展,对未来量子点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在液晶显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对未来量子点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娜  陈赤 《电视技术》2011,35(10):12-13,20
数字电视显示器的宽色域技术是显示领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宽色域显示器件和显示方式有长足进步,以发光二极管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等已商品化.采用三维色域测量方法,可以比传统测量方法更加准确地衡量产品的色域.提出了利用显示器宽色域色块校准方法,解决三维色域测量的准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显示器由于滤色器的存在,有较大的功耗且能量利用率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液晶调制紫外光偏振态以实现对受到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影响的荧光量子点光强调制的方法,所设想的显示设备由用于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金属纳米结构、附着于金属纳米结构电场热区的荧光量子点和基于液晶结构的光偏振调制模块组成。对单个像素的情况进行了理论模拟和原理分析,计算了若干金属纳米结构对不同偏振态的紫外光的响应。理论验证了特定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强放大效应,通过电子束刻蚀和半导体沉积等技术手段可在光强放大的电场热区植入荧光量子点,受到紫外光偏振态调制的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产生可控的光强增强或减弱,进而激发或者抑制相应颜色的量子点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使其可以用于显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显示模式,不同于传统显示,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和较大的色域,虽然其存在色彩对比度较低、分辨率不够高等问题,但提议确实为人们日常的信息显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一种潜在可能,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结构的优化,这种光偏振态调制受表面等离子体激励的荧光量子点的方法可以在显示以及非显示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胶体量子点是一种半径接近于激子玻尔半径的新型优质光电材料,其特殊的尺寸效应使其能通过调整尺寸大小实现高纯度的三原色发光、连续可调的光谱以及宽色域。量子点特殊的核壳结构保证了其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同时,量子点还具有优异的可溶液处理特性,是显示领域研究的热门材料。基于量子点构筑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也一直被看作是有望取代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极具潜力的技术。过去的几十年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快速的发展,被看作是显示领域最具潜力的优质候选材料之一。因此,对量子点发光器件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优化,对于加快其商业市场化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量子点发光器件优化到大面积生产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在构筑高效、稳定的面向显示应用的量子点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点膜片的液晶显示器件,经过夜视兼容特性分析、对比实验验证、夜视兼容辐亮度数据分析后,证实采用此量子点背光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具有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可行性,同时白场色坐标满足NVIS白的要求,并且接近白光中心坐标.以蓝光LED结合量子点膜片作为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器件,能够降低电路和软件规模、结构复杂度、产品...  相似文献   

16.
《显示器件技术》2010,(2):55-56
日本电波新闻的报道,韩国LG显示器在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国际会议“SID2010”的展会上,披露了利用量子点扩大色域(色彩表现范围)的液晶面板。通过采用量子点LED作为背光源的LED,可使液晶面板的色域扩大30%。  相似文献   

17.
裸眼3D显示设备关键指标测试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制定裸眼3D关键指标的标准化测试方案,本文根据目前主流的自由立体显示和指向性背光技术的不同显示原理及其甜点的不同排列情况,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串扰率、亮度、对比度、色温、色域等关键指标的完整测量与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指向性背光式裸眼3D显示器的串扰率低达2.64%,远低于柱镜式(80.91%)和液晶光栅式(3.3%)裸眼3D显示器;亮度、色域、色温等指标上,指向性背光式显示也胜于柱镜式和液晶光栅式技术;而在对比度上,柱镜式裸眼3D显示凭借较佳的亮度,取得最优秀的数值,明显强于液晶光栅式和指向性背光技术。  相似文献   

18.
Nels.  TJ 田辉 《光电子技术》1989,9(4):43-47,60
一种新颖的平板显示设计经验证表明具有宽视角,高对比度和近于视频的速度.该设计以铁电液晶光闸阵列和短余辉行寻址背光为基础,对实现彩色、灰度和动作显示具有异常的潜力.据估计-背光、列-光闸视频显示器可以做到对角线长25英寸以上.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彩屛显示器主要是透过彩色滤光片来达到彩色化的显示,矽创的Palette DriverIC的驱动方式将打破这个传统,由Palette Driver驱动的黑白TN模块只需搭配RGB三原色背光即可达到彩色化显示,不需彩色滤光片,所以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及生产成本。另外由于无彩色滤光片,将可大幅提高背光源之光利用效率、降低背光耗电量。所以Palette Driver显示器具备了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固态体积式真三维立体显示器的色度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开发了一种真三维显示器样机,由单片DMD、200W UHP光源、RGBRGB 6段4倍速色轮、20层液晶光阀组成的显示体、投影镜头、折叠光路、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对该显示器的色度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其色域是NTSC标准的53.8%,色温是5 401K。色轮是影响色域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新的色轮后,色域提升至NTSC标准的6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