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杜娟 《当代化工》2022,51(4):766-769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上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将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活性剂相结合,研究了一种新型复合调驱技术,并对其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CQ-2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和封堵性能,推荐其最佳注入质量浓度为3000 mg·L-1,最佳注入量为0.5 PV,其对岩心的封堵率可以达到98%以上.表面活性剂SN-5...  相似文献   

2.
滨五油藏是典型的高温高盐、中低渗透油气藏,中高含水的开发中期阶段出现了层间动用差异、平面上注水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应用新型的聚合物微球调驱理论,合成了适合滨五油层物性的聚合物微球,室内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溶胀、封堵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调驱机理。结果表明,所测微球具有低粘度、耐温、耐盐特性,溶胀后最大粒径可增大30倍,模拟实验封堵率大于90%,采收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含水期采用常规调驱剂调驱效果不理想情况,剖面调整和驱油结合起来的泡沫-聚合物微球复合体系调驱治理技术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室内填砂岩心驱替实验,计算了不同驱替实验的岩心阻力因子及封堵率。结果表明,泡沫微球复合体系具有封堵叠加效应,聚合物弹性微球反复变形移动和封堵现象明显;氮气泡沫+微球段塞注入方式的封堵效果优于其他注入方式,型号YG375的聚合物微球封堵性能较好。可见,泡沫微球复合体系结合了泡沫和聚合物微球两种调驱剂的优势,具有更好的深部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4.
巩锦程  季岩峰  王彦玲 《精细化工》2021,38(7):1342-1354
聚合微球是一种基于聚丙烯酰胺的可吸水溶胀凝胶树脂,在油田调驱中取得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随着开采重点逐渐向低渗、中低渗高温油藏偏移,聚合微球的粒径尺寸、缓膨性能以及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对近年来不同聚合微球的结构特点和构效关系进行综述,总结了不同聚合微球所适用的油藏条件,分析了聚合微球粒径和溶胀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聚合微球的调驱机理,并对聚合微球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针对聚合微球关于纳米尺度的报道较少,高温下溶胀速度快,驱油机理单一等问题,需要加深对聚合微球溶胀机理和黏弹机理的研究,优化反相微乳液法合成条件,研发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聚合微球,并与其他化学试剂协同调驱,从而拓宽聚合微球在低渗、中低渗高温油藏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乳液聚合物和微球的分子设计,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工艺研制了一种稳定有效的超分子乳液聚合物-微球组合调驱体系;对乳液聚合物水解度、分子量进行了优化,并对组合调驱体系的静态性能、动态性能、封堵性能及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组合调驱体系的黏度较单一乳液聚合物大幅提升,能有效解决当前调驱体系在深部高渗条带封堵能力不足的问题。渤海油田C区块应用表明,措施井组单井含水率从92%降至79%,日产油量从19 m3·d-1升至42 m3·d-1,增油超过6 000 m3。为海上中、高含水油田稳油控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可在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微球具备注入爬升压力低、深部运移效果好、耐温耐盐及成本较低等特点,作为一项新型纳米调驱技术,在石油三采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聚丙烯酰胺微球乳液作为常用的驱油剂,在温度和矿化度较高的条件下无法在该类油藏条件下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因此,对非聚丙烯酰胺类新型油基超分子体系的研究十分有必要。选用油田常用的50、100 nm聚丙烯酰胺微球,以及油基超分子微球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和观察其粒径、团聚行为、黏度以及毛细管内油水传质行为和降低界面张力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微观可视油滴剥离实验,研究了温度、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微球原油油滴剥离作用的影响。通过标定不同微球在原油油滴剥离过程中产生的外接触线的移动速度,定量分析了不同种类微球剥离油滴的微观作用效果。结果显示,聚合物微球与表面活性剂有协同作用,可大大提高剥离油滴的速度。在这3种微球中,油基超分子微球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剥离油滴的效果最好,50 nm微球次之,100 nm微球的剥离效果最差。因此,油基超分子体系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驱油体系。  相似文献   

7.
原油的高效开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米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类新型深部调驱剂,在油田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效果明显,有力支撑了油田的稳产。在综述纳米聚合物微球开发历程、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纳米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亟需建立一套能够揭示纳米聚合物微球微观作用机制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模型,从提高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2方面,系统地解释纳米聚合物微球的微观驱油机理,这对阐明纳米聚合物微球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观机理和指导新型纳米驱油材料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上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提高采收率的具体要求,选择聚合物微球与缔合聚合物进行复配,通过填砂管封堵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发现复合体系兼具深部调剖和增黏驱油的性能,封堵性能、液流改向能力和驱油效果均优于单纯聚合物溶液。说明微球和缔合聚合物之间产生较好协同作用,为改善聚合物驱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渤海A油田存在的油井含水上升快,日产油量递减快的现状,利用纳米微球调驱剂开展了水平井注水开发油田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经纳米微球调驱后,注水井井口压力、注水井压降与充满度、霍尔曲线及井组油井含水均有下降,纳米微球调驱能有效封堵水平井之间的水驱优势渗流通道,使后续液体产生液流深部转向,提高了水平井的波及效率,改善了水平井水驱开发效果。纳米微球调驱技术在海上水平井注水开发油田的控水稳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上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提高采收率的具体要求,选择聚合物微球与缔合聚合物进行复配,通过填砂管封堵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发现复合体系兼具深部调剖和增黏驱油的性能,封堵性能、液流改向能力和驱油效果均优于单纯聚合物溶液.说明微球和缔合聚合物之间产生较好协同作用,为改善聚合物驱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分散型调驱体系,具有注入性好、成本低、配液方便、耐温耐盐性强等优点。本文针对M型聚合物微球体系,开展了膨胀性能、封堵性能、传输运移能力及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M型聚合物微球可在7d内膨胀15~16倍,膨胀倍数不受浓度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封堵性、传输运移能力及增油效果,岩心实验采收率增幅可达16.5%。  相似文献   

12.
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实验、乌氏粘度计及动态光散射,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在油田)的封堵性能、粘度及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的线团大小。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可以对1.2μm的纤维素膜形成有效封堵,但长时间溶胀后的微球封堵性降低。微球体系的粘度比较低,其粘度随溶胀时间变化较小。动态光散射法测得交联聚合物微球的粒径随溶胀时间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渤海S油田长时间水驱开发后水流优势通道发育、高含水等问题,开展了聚合物凝胶+纳米微球组合调驱技术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65℃条件下,聚合物凝胶体系在3-6d成胶,最终成胶强度在2890~78 880 m Pa.s,平均封堵率可达90.9%。与纳米微球组合驱油相比水驱可提高采收率29.1%。S油田现场试验降水增油效果明显,井组最大日降水5%左右,最大日增油5 0m3/d,累计增油1 40 0 0m3,为渤海稠油油田稳油控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模拟了孤岛东区馆3-4单元油层条件,进行了改性聚合物微球封堵、运移评价实验。采用长管岩心模型,对改性聚合物微球进行封堵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改性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及耐冲刷性能,说明了改性聚合物微球具有"进得去、堵得住、能移动"的特点,能够满足了油藏深部调剖的需求。注微球前岩心渗透率1.83um2,注入微球后后续水驱7PV后渗透率0.33 um2,岩心封堵率为82.2%,参与阻力系数达到6.46。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注水开发的持续进行,渤海B油田地层的非均质性愈加突出,逐渐形成地下水流优势通道,使得开发效果受到较大影响.针对渤海B油田的油藏条件研发了以弱凝胶+聚合物粘弹性颗粒+乳液聚合物的液固共存复合调驱体系,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弱凝胶的成胶性能、聚合物粘弹性颗粒的溶胀性能以及持续增粘性能;通过实验优化,初步开发出适合B油田条件的液固共存复合调驱体系配方.注入性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液固共存复合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和调驱效率,可以大大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纳米二氧化硅、水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W)、油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O)、矿物油和去离子水等为原料,通过机械乳化法研制了一种具备优良油水选择性的水包油型微乳液。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分析、热重-差热分析、激光粒度分析、冷冻环境扫描电镜及接触角测试等表征技术分析纳米二氧化硅微观结构、织构以及微乳液微观结构,并进行岩心驱替封堵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微乳液初始粒径D50=3.343μm,当岩心渗透率达4 700 mD时,水相封堵率为88%,无油相封堵率;当岩心渗透率为1 200 mD时,水相封堵率达92%,油相封堵率为12%。该微乳液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可应用于油田稳油控水领域。  相似文献   

17.
油井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上升,油水井之间的大孔道,造成注入水的无效循环,水驱效率降低,导致最终采收率降低,调剖堵水是提高水驱效率的必要手段.目前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可动凝胶体系存在施工不方便、成胶时间不易控制等问题,本文研究了具有核壳双层结构的核壳类聚合物微球调剖体系,并利用室内实验对水化规律进行评价.通过理论分析与室内实验,研究了核壳类聚合物微球遇水膨胀与微球相互聚并产生封堵的过程.并在某油田实施新型聚合物微球体系深部调驱矿场试验,增油控水效果显著.该技术为水驱油田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实验,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封堵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A可以对1.2μm的纤维素膜形成有效封堵。溶胀时间的延长,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能力下降。温度升高,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能力下降。交联比小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储层非均质性严重、裂缝孔道分布复杂与近井地带剩余油饱和度下降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常规调驱技术在低渗油藏的应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纳米聚合物微球,表征了微球吸水与干燥时的微观形貌,研究了微球的吸水膨胀性能与调驱机理。结果表明,微球形状规则、球形度高,分散在模拟地层水中最低达145 nm。模拟油藏环境下,微球吸水浸泡102 h,体积膨胀可达30倍,表现出较好的抗温耐盐与吸水膨胀能力。设计微观驱油实验,微球在孔道中表现出"运移—封堵—突破—再封堵"的调驱过程,显著提升了波及体积,体现出良好的选择封堵性能,适用于低渗油藏深部调驱。  相似文献   

20.
赵华强  彭勃 《化工进展》2021,40(Z2):75-80
深部调驱技术作为目前提高低渗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的有效办法之一,聚合物微球因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深入性能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聚合物微球在地层中的深部调驱机理,介绍了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聚合物微球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并指出引入纳米材料合成功能性聚合物微球能有效解决聚合物微球的稳定性,对低渗油藏后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