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在总结已有的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的基础上,把裂隙岩体看作是离散网络模型,分析研究了含节理裂隙岩体的非饱和渗流特性,建立了裂隙网络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并推导了控制方程.对节理裂隙岩体中外力对裂隙渗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分析模型,推导出三维应力与裂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一组平行裂隙组的渗流应力耦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已有的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的基础上,把裂隙岩体看作是离散网络模型,分析研究了含节理裂隙岩体的非饱和渗流特性,建立了裂隙网络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并推导了控制方程.对节理裂隙岩体中外力对裂隙渗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分析模型,推导出三维应力与裂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一组平行裂隙组的渗流应力耦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Internet上的信息爆炸对网络搜索引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网络搜索引擎的分类、基本原理及现有常用的搜索引擎的特点,分析了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传统信息检索的异同,提出了搜索引擎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Web搜索引擎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ernet上的信息爆炸对网络搜索引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介绍了网络搜索引擎的分类、基本原理及现有常用的搜索引擎的特点,分析了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传统信息检索的异同,提出了搜索引擎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西南石油学院负责完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各向异性、变形介质油藏及流固偶合渗流机理研究”通过了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该项目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田开发应用基础研究”的子课题之一 ,主要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存在裂缝特点而展开流体渗流规律的研究 ,突破了传统渗流理论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提出了考虑裂缝变形的碳酸岩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 ;提出了考虑井眼周围应力与流体非达西渗流的流固耦合理论 ;提出了用分形理论来描述裂缝分布的理论及分形渗流理论 ;突破了传统连续介质场的思想 ,提出了碳酸岩储层流体渗流…  相似文献   

6.
正交裂缝网络单相流动实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正交裂缝网络模型中单相流体渗流运动特征,利用缝洞介质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单相流动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临界速度的经验关系式,给出了用临界速度确定破坏油田井壁线性规律时极限产量的方法,基于等效思路用有限元方法对非线性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低渗流速度下裂缝网络模型中渗流服从线性渗流规律,随着渗流速度不断增大,渗流曲线向压力梯度轴弯曲,呈现非线性渗流特征;渗透率与垂直裂缝密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临界速度随垂直裂缝数增加而增大;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4.93%.流体在井底附近地带运动时能产生使线性渗流规律受到破坏的强惯性阻力.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岩体裂隙岩体温度-渗流耦合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基于裂隙网络渗流理论和数值流形理论,通过分析考虑裂隙作用的温度场和流形覆盖与裂隙网络的关系,以裂隙网络节点水头、覆盖温度函数为求解量,提出了裂隙岩体温度-渗流耦合的数值流形方法。该方法利用数值流形理论中网格、覆盖及流形单元的关系,可以在同一数学网格下实现了对温度-渗流耦合场的迭代求解。由于渗流裂隙网络必定会与材料边界相交,所以数学网格不受边界及裂隙限制,能够有效的避免常规方法中裂隙处网格划分问题,因此该方法特别适合于模拟裂隙岩体的耦合问题。最后,运用该模型对部分算例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岩土热-流-固耦合理论及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煤炭工业中遇到的不可忽略的渗流-温度-应力耦合问题,而且对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进行了报道,总结了岩土渗流-温度-应力耦合的研究方法和宏观方程,并提出了若干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裂隙岩体初始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离散数学的图理论进行裂隙岩体裂隙网络连通性研究,建立了裂隙岩体初始裂隙网络渗流的离散数值模型,这一模型从根本上突破了经典的均质渗流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恐怖袭击活动越来越频繁,爆炸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所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爆炸的试验和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大量关于抗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筑结构常用的抗爆方法.主要从材料和结构形式两方面进行了说明.文中介绍了几种防爆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能量分析方法、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及反应谱分析方法,分析了抗爆研究的难点和方向.这对了解和掌握防爆的基本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建筑结构防爆的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微观及亚微观(显微结构)层次上,讨论了高温超导与渗流的关系问题。在微观层次上,根据渗流得出了超导性与氧含量关系的临界值。在显微结构层次上,根据渗流,对金属—高温超导相(非金属)复合体系设计提供了实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On microscopic and microstructural lev-els,the relations between high Tc superconduc-tivity and percolation have been discussed.On themicroscopic level,the critical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YBa_2Cu_30_7 with Tc around 90 K hasbeen obtained in terms of percolation.On themicrostruclural level,the percolation considera-tions have provided,usefully theoretical basisfor materials design of metal/high-Tc super-conducting phase(nonmetal)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3.
逾渗理论在燃烧科学中的基本用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逾渗理论在燃烧领域的基本用法,着重论述了该理论对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破碎、燃烧和脱硫等重要过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腾发覆盖垃圾填埋场渗沥水控制试验及活性区域模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腾发覆盖层水均衡过程和渗沥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在覆盖层水均衡动态中起重要作用,植物的覆盖比例增加将提高覆盖层土壤水消耗速度,覆盖土层厚度60 cm时,植物生长和无植物生长情况下覆盖层实际储水能力分别为97.2 mm和62.8 mm;无植物覆盖情况下的渗沥水量为植物覆盖情况的2.1倍.相比连续性模型,活性区域模型(ARM)更为准确地模拟了覆盖层水均衡过程和渗沥水量,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植物腾发能够更为有效地调节覆盖层水分动态,达到控制渗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水驱气藏气水两相渗流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气水两相渗流属于多相渗流的范畴,它广泛存在于气田开发的中后期。气藏数值模拟和气井试井分析理论建立在渗流力学理论基础之上且它们都是渗流力学的具体应用。首先对气水两相实验渗流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然后对气水两相渗流的具体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气水两相渗流及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这对于气水两相渗流机理及其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Percolation Model of Graphite-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addition of graphite powder in conventional asphalt mixture can prodaced asphalt concrete with excellent electrical performance. Percolation theory was employe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ductivity and graphite content of graphite-rn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ults of percolation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graphite-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is 10.94% graphite content account for the total volume of the binder phase consisting of asphalt and graphite. The critical exponent is 3.16, beyond the range of 1.6-2.1 for the standard lattice continuous percolation problem. Its reason is that the tunnel conduction mechanism originates near the critical percent content , which causes this system to be not universal. Tunnel mechanism is demonstrated by the nonlinear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 near percolation threshald. The percolation model is able to well predic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ductive network in graphite-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相似文献   

17.
应用位置空间重整化群方法,采用单向“导通”规则和三向入“鬼”方式,对引入“鬼”场的三维简立方格子点渗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临界值Pc和临界指数α,β,γ,v,δ,η.最后提出:可采用各种“导通”规则和入“鬼”方式讨论立方格子渗流模型.  相似文献   

18.
The microstructur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ur of graphite preform and graphite/antimony composites are analysed based on the percolation theory of hydrodynamic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olation network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graphite/antimony composit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o enhanc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ur of graphite/antimony composites at high temperature: 1) the formation of the pore network in the preform, which is called the first percolation and 2) the optimization of infiltratio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infiltrating antimony, which is called the second percolation. By adding some pyrolysate and controlling the roasting process, perfect net pores and sub-micron percolation microstructure may be formed in the graphite preform. By con- trolling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the saturation of molten antimony infiltrating into perfect pores can be optimized.  相似文献   

19.
研究储层中的石油流通状况与逾渗规律,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重点。基于逾渗理论,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逾渗模型,能够模拟储层岩石的裂缝连通团分布情况、逾渗规律、逾渗阈值,并判断其是否可渗透。结果表明,连通概率从0开始增加时,总簇数增加。连通概率增加到0.17时,总簇数开始减少;连通概率较小时,逾渗概率随着连通概率的增加缓慢增加,连通概率超过第一临界值时,逾渗概率的增长率突然增大,连通概率超过第二临界值时,逾渗概率再次开始缓慢增加并最终趋近于1;渗流集群可以准确地判定多孔介质是否可渗透,精准捕捉逾渗阈值。逾渗阈值的大小与介质的尺寸和形状都有关;最大簇大小与平均簇大小、最大簇大小与总簇数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认为,此三维逾渗模型能够模拟多孔介质中由于连通概率变化所引起的长程联结性突变,可以用它模拟岩石的渗透性与逾渗规律。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气藏产能方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气藏在成藏机理上与中高渗透气藏存在较大差别,若将中高渗透储层的开发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低渗透储层必将产生较大误差.通过分析致密气藏成因、储层特征及渗流机理,考虑影响低渗透气藏渗透率的因素,将低渗透气藏低速渗流的指数式方程简化为达西渗流方程,建立改进的低渗透气藏产能方程,并给出该方程的求解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论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