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花瓷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青花首创于唐代,形成于元代后期,成熟于明代。它是以一种单纯的青色彩料描绘于白瓷素坯上,再施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所绘青料溶合于釉质中,在洁白光润的瓷面,透出鲜丽的青色花绘。只见青白相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
在景德镇有四大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青花瓷居四大名瓷之首。青花瓷属于釉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首先在坯体上用青花料进行绘画后,再浸沾或者吹上透明的青白釉,最后经过用高温还原焰约1200-1400度左右烧成,烧后的纹样和青白釉协调融合,呈现幽靓明快而料色浸的青蓝色。青花瓷最早始于唐宋时期,元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时至今日青花瓷也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之一。青花瓷从古至今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它的装饰纹饰也随之变演。  相似文献   

3.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青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素烧后的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青色,具有呈色稳定,美观,大方的特点,青花汾水就是青花瓷中的一种。谈到青花瓷汾水的创作,首先要讲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历代美学理论探讨的焦点之一。青花瓷画对意境的营构也有极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优秀的青花瓷汾水画更重要的是具有成功的意境营构,而不单纯是写实技法的纯熟。青花瓷汾水画的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最终是对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郑勇 《陶瓷研究》2011,(3):90-90
青花山水瓷画是一种用天然钴料为色彩,在白瓷胚胎上用笔描绘山水、亭台,再罩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成瓷。由于青花瓷色料表现力极强,可粗可细,能把中国画技法吸收进来,根据不同的需要创造复杂多样的艺术效果,丰富了瓷器审美的民族特色。青花瓷的绘制类似与作画,其笔势、构图、气韵、神采等等颇似中国画,烧制出的效果也有国画的特点。一、瓷画青花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可见古人喜爱青花的心情。青花瓷清白分明,就因为他是在透明釉下施彩描画。  相似文献   

5.
康熙青花料在整个康熙时期,初中晚三个阶段发色上有明显的区别。应该说康熙青花瓷的巅峰时期是康熙中期。康熙中期时随着工匠的水平提高和彩绘青花料的优质应用,能把青花色阶做到许多的层面,这一时期的"五彩青花"就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整个画面层次分明,过度阴阳关系自然,发色整体雅致青翠,浑然如水墨国画般。  相似文献   

6.
青花是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下彩瓷,它成熟于元朝,在明、清时代发展迅速,是中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产品,在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人有云: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在色泽上虽然单一,但这一青一白的体系蕴含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它的内在性质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尚蓝情结”。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青花瓷无论是浓抹淡施、粗细有致;还是刻意求工,层次分明;亦或寥寥数笔,都能使欣赏者感到美不可言。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绘,以含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釉下的钴料在高温下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虽由于淘洗不精,色调青中泛黑、泛灰,且略有晕散,但色调浓重,描绘的图案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水墨画的韵味。清代的  相似文献   

8.
谈谈青花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  相似文献   

9.
青花源于"苏麻离青"这一种特殊青花料的引进,从此青花瓷以青白二色的"青白体系"造就了永不凋谢的独特陶瓷装饰形式。青花瓷"蓝白搭配"构筑了中华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本文从青花瓷的构成元素"青白"色彩出发,探究构建青花瓷的文化脉络及其所体现的物质文化传承,进而为现代青花瓷的创作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以国画工具之毛笔在瓷上彩绘,装饰陶瓷,启于宋代磁州窑创烧的白地黑花瓷。白地黑花瓷,先在土黄色的瓷坯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并在其上用毛笔蘸细墨料描绘图案纹饰,然后再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再入窑烧造。元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青花瓷也采用了相似的工艺。青花瓷,先用毛笔蘸含氧化钴的矿物质原料(苏麻离青)在瓷坯上描绘图案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再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一个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在陶瓷史上和今天陶瓷生产中都存在的事实,即在青花瓷的生产中,有一种在已经施釉的生坯上再用青料绘制纹饰的制作工艺—“釉上青花”,并兼而谈及青花的定义和青花的起源与大家探讨。这里所说“釉上”的意义,不同于五彩或粉彩瓷那样在已经高温烧好了的带釉瓷器上施彩,又经低温烤烧后其色料仍浮于釉表的情况。而是指在生坯上施釉之后,再在其上用青料绘制纹饰,而后入窑一次烧成的制作过程,即:生坯→施釉→绘画→烧成的工艺顺序。它与我们所熟知的一般青花制作工  相似文献   

12.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aii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项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  相似文献   

13.
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绘,以含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釉下的钴料在高温下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虽由于淘洗不精,色调青中泛黑、泛灰,且略有晕散,但色调浓重,描绘的图案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水墨画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
<正>陶瓷,是中国名片。青花瓷,是陶瓷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元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被誉为"国瓷"。当今,青花瓷作为陶瓷文化艺术品和产品,为广大消费者和艺术家所钟爱。青花瓷在艺术、生产和发展上是个永恒的主题。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是由"陶"发展到"瓷"之后的产物。它的基本含义是,用含氧化钴原料涂画在瓷胎上,施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以上一次性烧成的呈蓝色花纹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具有三个特点,第一,高温白瓷;第二,以钴原料为主的彩料  相似文献   

15.
正青花瓷属于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又有名字叫"白地青花瓷"。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青花瓷历史悠久,它的盛行,改变了长期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瓷器成为中国骄傲的历史,享誉世界,正是从青花瓷的出现开始的。青花瓷是以含氧化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  相似文献   

16.
正青花瓷,是我国四大名瓷之一,属于釉下彩瓷。在传统陶瓷中占重要地位。所谓釉下彩瓷,就是直接在素坯上用青料作画或涂鸦后施以一层透明釉,用1200℃以上高温直接烧制而成。其发色青蓝秀美,因而唤为“青花瓷”。那么青花瓷何时出现?又是如何俘获世人的心的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青花瓷是何时产生的这一问题,直到现在人们都是各执一词,人们继续在争论到底青花瓷是始于唐代还是元代。传统认为,青花瓷是始于元代的,但是从1975年开始扬州不断发现唐代青花瓷,其发源地一直是个  相似文献   

17.
王青 《景德镇陶瓷》2012,(1):190-192
引言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青花瓷通俗简称青花。青花瓷是用含有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胎上描绘纹饰,再施以透明釉(灰釉),经1300度的高温用还原焰气氛烧造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纹饰。氧化钴作着色剂的青花料(最有名的苏麻离青)烧成后普遍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具有庄重典雅,浑厚天成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9.
青花瓷清丽、隽逸,千百年来不断地向世人展现了她迷人的风采与一次又一次的神奇。所谓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弥久犹新。在青花瓷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画的笔墨效果与艺术魅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中国青花瓷艺术的一大特色。清代龚轼《景德镇陶歌》中赞誉青花瓷的诗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曾被人们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何谓"青花五彩"明嘉靖、万历时期出现了盛极一时的"青花五彩"。"青花五彩"是指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陶瓷彩绘方式,以红、黄、绿、紫及釉下青花所组成的色调。首先在未烧成的泥坯上用青花料绘出蓝色部分的图案,罩上透明釉后入窑经1 3 0 0℃左右的高温烧成瓷器,然后在已经烧成后的釉面上用釉上彩颜料进行绘制,最后入烤花炉经8 0 0℃左右的低温烘烤而成。"青花五彩"的成熟基于前代斗彩的成功烧制,斗彩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在成化时臻于成熟。"成化斗彩"这一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