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获得具有益生功效的乳酸菌,采用钙溶圈法从自然发酵五彩椒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测定其耐酸能力,并对耐酸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32株疑似乳酸菌,其中5株菌(编号为CA1-1,CA1-4,CA3-4,CA4-2,CA6-2)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根据16S r RNA测序结果,菌株CA1-1、CA3-4、CA6-2分别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CA1-4、CA4-2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CA1-1和CA4-2的产酸量(9.43 g/L和9.86 g/L)和胆盐处理4 h后的存活率(108.1%和96.51%)均高于其余菌株。此外,菌株CA1-1和CA4-2的耐胃肠道消化能力(胃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2.4%和88.89%,肠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38.4%和41.88%)、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6.84...  相似文献   

2.
从柳州采集的3 份酸笋发酵液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46 株疑似乳酸菌菌株,通过耐酸、耐胆盐、模拟胃肠道实验以及体外黏附HT-29细胞和NO实验进行益生特性和抗炎活性研究,筛选得到1 株具有优良抗炎活性菌株SS-31,经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结果表明:菌株SS-31具有较强耐酸能力,0.1%牛胆盐处理3 h后活菌数为107 CFU/mL,存活率高达90.02%;模拟人工胃液消化2 h后存活率为80.28%,模拟人工肠液处理2 h后存活率为3.63%;SS-31在体外对HT-29细胞有较高黏附性,黏附率为4.47%,略低于对照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4.95%);在体外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中,与模型组相比,SS-31组显著下调炎性物质NO分泌量(P<0.05);此外,SS-31能显著下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的含量(P<0.05)。从酸笋发酵液中筛选得到1 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发酵乳杆菌SS-31,初步证明了乳酸菌SS-31在治疗炎症中具有潜在应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柳州酸笋中降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适用于柳州酸笋发酵的降亚硝酸盐乳酸菌,利用MRS培养基对柳州酸笋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并探讨影响菌株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22株乳酸菌,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对这22株乳酸菌进行降亚硝酸盐能力测试,得到一株降解能力较强的乳酸菌LC-3-3,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20 g/L)、蛋白胨为氮源(10 g/L)、接种量为6%、pH值为6.0、温度为37 ℃的条件下,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76.58%,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柳州酸笋源的优良乳酸菌,利用MRS-CaCO3培养基分离纯化来自柳州的传统酸笋发酵液中的乳酸菌,然后采用硫酸铁铵显色法对降胆固醇乳酸菌进行筛选,再用16 S rDNA测序法鉴定菌种,最后探讨影响菌株降解胆固醇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48株乳酸菌中,菌株LZ-2-12具有较高的降胆固醇能力,其胆固醇降解...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新疆阿勒泰地区传统酸驼乳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研究采用MRS和M17培养基分离,通过耐酸性实验进行筛选,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 rRNA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黏附性、抑菌性、降胆固醇能力、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活性测定对菌株进行益生菌特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显示,从采自...  相似文献   

6.
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以柳州传统发酵酸笋为原料,利用MRS培养基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溶钙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高产乳酸乳酸菌进行筛选,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优化该菌种产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菌株LB-1-23,并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发酵产乳酸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2.6%,pH值5.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30 h,葡萄糖为碳源,细菌学蛋白胨为氮源。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2.74 g/L。该研究为酸笋来源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河南淅川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淅川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对分离菌株的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人工消化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淅川自然发酵酸菜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较好,从5个样品中分离到6株乳酸菌,经鉴定XC-2为副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XC-3为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XC-5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XC-6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XC-18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C-20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其中,菌株XC-18的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耐受能力较好,相对存活率分别为72.4%和65.7%,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晋西北酸粥发酵液中乳酸菌的潜在益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对从晋西北自然发酵谷物食品—酸粥发酵液中分离的20株乳酸菌进行了体外耐酸、耐胆盐、疏水性、降胆固醇和抗氧化性研究;对筛选到的益生菌进行了抗生素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14株菌在pH值3. 0的培养基中2. 5 h后的存活率大于50%; M-1、M-5、M-8、M-9、M-10和M-13对胆盐的耐受性较强; M-19的疏水性最强;有12株菌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大于50%; M-8的抗氧化能力较强。总之,M-1、M-5、M-8、M-10和M-15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结合前期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分析将它们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这5株短乳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和链霉素耐药,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和氯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对酸马奶中分离的197株乳酸菌进行潜在益生作用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耐酸性试验和耐胆盐能力试验初步筛选出10株耐受能力较好的菌株,经过模拟人工胃液处理3 h后10株菌的存活率在46.48%~95.86%之间,选取存活率大于80%的3株菌进行模拟人工肠液试验(处理4 h和8 h后),活菌数均保持在1.65×109~1.81×1010 CFU/mL之间,并且3株菌均有一定的疏水能力。其中,菌株2-33在模拟人工胃液中存活率达95.86%、模拟人工肠液中存活率达80.80%、细胞表面疏水性为42.61%,因此将菌株2-33确定为目的菌株。从抗生素药敏试验可知,菌株2-33对诺氟沙星、头孢拉定、庆大霉素、万古霉素以及链霉素有耐药性,不敏感;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敏感。最后,经分子生物学确定菌株2-33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32 bp,在NCBI中基因登录号为MN611708,与L. plantarum JCM1149同源性达100%,并且菌株2-33的糖类发酵试验结果与GB 4789.35-2016一致,所以将菌株2-33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益生菌的深入研究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生榨米粉中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试验、溶血性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从广西本地传统发酵食品生榨米粉中筛选优良益生乳酸菌,对其生长情况及产酸性能进行测定,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46株γ-溶血乳酸菌,其中22株乳酸菌对pH 2.0和0.3%胆盐均具有良好耐受性,且乳酸菌PM20、PM22、FD13及PM44的综合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好。4株菌株的生长及产酸趋势一致,其中菌株PM44的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最强。经鉴定菌株PM20、PM22、FD13均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菌株PM44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益生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当前营养健康领域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乳酸菌是食品中常用的益生菌,迄今为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仅从人的胃肠道分离的乳酸菌可在食品中使用。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从食品来源中分离出具有益生功能的菌株以扩大益生菌的选择范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检测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全基因组测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等技术可以鉴定到亚种及菌株水平上的益生菌。鉴于分离鉴定技术是益生菌安全规范应用的先决条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潜在益生乳酸菌有效分离和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益生乳酸菌自主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自然发酵酸豆角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发酵的酸豆角中筛选优势乳酸菌,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在自然发酵酸豆角中筛选得到一株明串珠菌.该菌株在温度为20℃~45℃,氯化钠浓度为0%~7%,蔗糖浓度为0%~5%情况下生长良好;其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自然发酵蔬菜为原料,采用平板计数和钙溶圈法分离纯化菌株,并分析菌株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钙溶圈法分离的产酸能力较强的9株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均为乳酸菌。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中都具有亚硝酸盐分解能力,其中H12、L7和X1三株乳酸菌亚硝酸盐降解率高于89%,且降解速度较快,其中X1降解亚硝酸活性最强。乳酸菌X1还表现良好的产酸能力和耐盐性,经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14.
以扬州地区传统酱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色谱(IC)法从32株乳酸菌中筛选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扬州地区传统酱菜中筛选出一株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编号为DGJ-17,其亚硝酸盐降解率为91.7%;菌株DGJ-17被鉴定为乳酸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菌株DGJ-1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培养1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30 h后细胞生物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产胞外多糖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实验室分离保藏的乳酸菌中挑选40株乳酸菌,以商业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 GG,LGG)为阳性对照菌株,采用菌落拉丝法和苯酚—硫酸法筛选出胞外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对其进行体外抗逆性、安全性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对最终得到的菌株进行表型特征分析和种属鉴定。结果:对40株乳酸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0株胞外多糖产量较多的乳酸菌;最终分离鉴定出4株高产EPS乳酸菌,产量均在600 mg/L以上,分别为2株副干酪乳杆菌(LZ9089、LZ9Y10)、1株干酪乳杆菌(LZ9183)和1株短乳杆菌(LZ9285)。结论:4株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湘西传统酸豆角优势乳酸菌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湘西传统发酵酸豆角中分离出A、B、C、D、E等5株乳酸菌,经过培养特性、生理生化试验、发酵能力测定,筛选出B、D两株产酸快、发酵风味好的菌株作为优势菌株。经初步鉴定,确定B菌株为肠膜明串株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D菌株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evies)。  相似文献   

17.
采用MRS-碳酸钙培养基从清香酒醅中筛选出具有明显溶钙圈的47株细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47株乳酸菌中有20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16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7株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和4株戊糖乳杆菌(L.pentosus)。利用比浊法对47株乳酸菌自溶度进行测定,其自溶度为5.01%~29.27%,自溶度大小与菌种没有明显相关性,表现出自溶度菌株特异性。进一步考察了自溶度较高的9株乳酸菌的自溶特性,发现大多数菌株的自溶度随环境温度和pH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