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灾害频发成为严峻的城市问题,增强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推动韧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街区是城市系统的基本单元,开放空间是街区规划设计中重要元素。街区中尺度适宜,满足韧性城市要求的开放空间能够提升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文章以韧性城市视角下街区开放空间规划,基于人性化原则、综合防灾减灾原则和恢复力形成原则三个方面,提出防洪韧性策略、消防韧性策略、防震减灾韧性策略和社区安全韧性策略四个方面规划策略,进而推动街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划师》2017,(8)
随着大量人口和经济向城市集聚,城市成为各种灾害和风险的多发地,城市脆弱性不断加重,城市安全和城市韧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基于韧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借鉴国际经验,从规划观念、技术思路和系统方法三个方面分析韧性城市视角下的防灾减灾规划与传统的防灾减灾规划的差异,并以深圳为例,探讨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从防灾、减灾和救灾三个方面提出城市安全运行框架与应对策略,增强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3.
韧性城市是新的城市治理理念,旨在提高城市生态发展的综合水平。文章根据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现状,从安全建设和灾难预防入手,构建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和评价指标,寻找韧性城市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韧性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韧性是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从社区自身多角度出发分析其防灾韧性能力需要确定其评价指标。通过对城市社区韧性减灾能力各要素的研究,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从定性角度出发把城市社区韧性指标分为社区结构韧性、社区制度韧性、社区经济韧性、社区生态韧性和社区设施韧性五个层面,为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工作评估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减灾防灾与安全建设逐步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韧性城市"的概念也由此而产生.本文在解析韧性城市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韧性建设遇到的问题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体制建议.最后通过深圳市创建综合减灾社区的典型案例,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从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多层级协同的统筹规划和实施、提高韧性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和重视智慧化在韧...  相似文献   

6.
陈沂  查君 《当代建筑》2021,(12):48-51
当今城市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安全风险,为保障城市安全底线,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的规划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发展目标.然而,我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更鲜少涉及在城市设计中的引导或应用.本文以长沙会展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究安全韧性理念下城市设计阶段在总体格局、环境设计及公共空间营造等方面的设计重点,以期促进未来在城市空间安全格局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减灾:创建韧性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复杂而相互依赖的系统,在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面前极度脆弱。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城市减灾策略,旨在创建韧性城市来抵御这两类威胁。本文回顾了减灾实践,定义了韧性城市,分析了韧性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韧性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将其原则应用到城市的物质和社会元素中去。本文认为现有的减灾政策、实践和知识不能应对城市在压力之下呈现出的独有特征,因而提出了一项宏大的韧性城市计划,包括广泛的城市系统研究、教育和培训,以及增强与城市建设和减灾相关的职业群体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为地震灾害的多发地区,为实现城市抗震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忽视对城市抗震减灾工作的规划设计,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本文将从实施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的必要性、国内外抗震减灾的现状分析、实施城市抗震减灾规划所遵循的原则及规划要点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韧性理念是现阶段城市防灾减灾的新思路,近年来,建设"韧性城市"的呼声不断提高。介绍了韧性城市理论及其基本框架,概述了国内外韧性城市相关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并总结了卡特等构建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韧性城市"在城乡规划中的探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高晓蒙 《重庆建筑》2024,(2):27-29+37
基于郑州市“720”暴雨事件中暴露出的城市防洪排涝建设方面的问题,从郑州市的自然地理格局入手,分析郑州市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对郑州市城市化建设、城市内涝情况、海绵城市建设等进行问题分析,提出郑州市防洪减灾的路径。结论得出: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有效衔接城市体检与城市发展规划、建立常态化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救灾生命线系统等路径,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洪减灾能力,增强城市韧性,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