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侯晓蕾  苏春婷 《园林》2021,(5):17-22
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老旧社区更新强调居民在空间更新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美好生活"为目标,关注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度与空间治理关系,关注居民切实需求,鼓励打造自我造血的健康社区。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基于居民需求导向和参与式设计理念,研究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中居民的5大需求,记录和分析空间中居民的行为活动,提出社区文化与生活原真性的挖掘、碎片空间的整合利用、社区触媒介入激活和参与式设计营造等老旧社区景观微更新途径,并以北京市常营小微绿地参与式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旨在为老旧社区更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新建福田机关二幼的设计概念,在于注重让幼儿从自然的互动和探索中学习,在建筑的趣味中发挥想象,尊重"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乐园"的理念。幼儿园基地位于深圳福田区福华新村居住小区内,四周高楼密布,幼儿园所创造的绿色园林即成为社区肌理中的一个重要绿化空间。新建教学楼依据幼儿园设计规范和甲方需求进行设计,立足於满足规范、甲方需求、幼儿建筑趣味性及与大自然融合性。  相似文献   

3.
建筑形态的弱化,能减少建筑实体对周围环境的压迫感,让建筑以低调内敛的姿态与环境和谐共生.它们可以改善如今混沌不堪的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和谐空间.本文正是基于弱化形态的理念,探讨了一些常用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期待建筑扮演的角色之一,是能够塑造社区、重塑环境,并以一种可预测的、积极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此外,建筑师自认为拥有的职业技能,就是通过建筑概念和设计来呈现社会的想象和希冀。然而,当今建筑师重塑社会的方式已不像过去那样直接而可触。196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关于空间和社区的理念——"场所营造",行动主义者及公知人物提出"为人的城市"这一标语,城市不再只为汽车和购物中心而建。在20世纪早期的"建筑与社区"概念的理论原则和设计经验,与近期的设计实践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延续性。即将呈现的9个项目,分别聚焦以下几个话题:公共空间与记忆、公共公园与多元社区、公共空间与城市滨水空间。这些项目代表了设计对社区的激活方式。它是一个由试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公共投资所驱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5.
林阳  高婧 《四川建筑》2011,31(5):85-87,90
运用广义教育理念,通过幼儿园空间环境的营造,影响儿童性格的塑造。针对国内幼儿园建筑空间缺乏变化与趣味性尝试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某些幼儿园实例建筑空间趣味性方面的探讨与总结,从而探寻当前幼儿园建筑营造趣味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的幼儿教育事业及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幼儿园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本文通过对"意象"空间设计的研究解决当前幼儿园空间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提出"潜移默化"式的教育理念,幼儿园意象空间设计在于主张通过色彩、造型、新的教育理念及新的建筑形式达到教育的目的,给幼儿创造出一个更为和谐、自然的幼儿园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旖旎 《山西建筑》2014,(15):14-15
以"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为设计理念,总体规划设计中将建筑与环境相互结合,形成有机的空间网络,并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强调整体、人文、绿色等特点,将景观设计作为设计的重点,以营造出绿色、人文的园区氛围,提升园区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8.
绿地规划设计在幼儿园室外环境营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北京总后幼儿园为例,探讨北京地区幼儿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现状及问题。从景观专业出发,侧重儿童感受,提出"幼儿园绿地与活动区域整合设计"理念。结合北京地区特点,从绿地空间分类、种植方式、植物品种选择等方面总结幼儿园绿地规划设计方法与手法,将整合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运用到北京地区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当前我国中小城市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为背景,以东阿县图书馆建筑设计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项目背景,分析了项目选址、建筑总体布局、建筑空间组织以及使用者的行知等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场所感营造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对话、建筑空间的"在场性"体验、建筑功能对空间活动的多元化引导以及使用者的文化认同感等与文化建筑场所营造相关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工程设计对中小城市文化类建筑场所感营造的具体设计手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王静  邢晓桢 《山西建筑》2011,37(2):29-30
从城市人文背景出发,提出蜀冈新城应与城市总体功能相协调,在形态方面注重唐风建筑与历史建筑及开敞空间相和谐的设计理念,并建议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城建设中将人文背景融入城市设计,以期塑造新城新旧和谐的城市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1.
李昕悦 《山西建筑》2009,35(7):33-34
介绍了空间与时间的一般定义,引入展览馆建筑“四维空间”的时空设计理念,针对某展览馆的设计方案,从整体构思入手,通过进行展馆方案设计“四维空间”的探索研究,理解时间与空间的微妙关系,以便在进行展馆建筑设计时通过空间的创造来表现时间的意境,实现展馆建筑“四维空间”的时空理念。  相似文献   

12.
蒋昕萌  王冬 《华中建筑》2012,(10):159-163
该文借助建筑类型学的"原型"理论对"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进行解析,论述其典型元素、特征、空间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的构成关系,感悟其存在的内在本质与建筑精神,提炼其语言构成的法则,学习其空间组织的造句逻辑与灵感,寻找出其内在的永恒规律,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颗印"民居的精神与内涵,从而梳理总结出"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希望以此为基点,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云南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探索之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庄丽娥 《工业建筑》2013,43(2):172-174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从总体布局、形式表征、功能空间、材料细部四方面入手,对形成于近代、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嘉庚建筑"在1990—2010年代的新一轮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梳理,研究其如何汲取近代"嘉庚建筑"在应对地方自然条件、延续地方建筑文化、发展地方建筑技艺等方面的智慧,进行当代校园建筑的创作,最终形成既有嘉庚风貌,又具时代风采的新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建筑的“拿来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梦溪 《工业建筑》2007,37(1):113-114
提出对待外国建筑文化应该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即应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同时在吸纳新东西的时候,不要忘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汲取,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生物学细胞增殖规律,提出城市以细胞为单位分裂式发展的模式,指出城市建设需要遵循人类的自然选择性规律,充分利用成熟核心价值等。通过引导城市新生的众多微核心逐渐向外一定方向散布,在临界区域内建设可拆卸普遍性生态建筑,在达到一定距离后,完全脱离原有城市核心而集中产生新的城市核心,使一个细胞城市有机地生长为多个细胞城市。该文着重深入建筑的角度,通过建筑的可拆卸柔性“多米诺”体系,普遍性空间模式及建筑生态性等三方面来实现细胞城市之间临界区域生长与消解的灵活性,临界区域最终还原为田园呼吸空间,形成与自然融合细胞城市群——实现良性的生态城市有机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榆林八景对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永 《山西建筑》2007,33(34):342-343
阐述了"八景"的由来,以古城榆林"八景"为例,说明了古城榆林的山水格局,指出当代中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吸取传统经验,创造出与自然和谐,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山水城市,以使城市在"环境"和"意境"两个层面上创造出完美的城市空间意象,使城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萧红颜 《建筑师》2006,(4):65-69
文章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为依据,考察先秦陵台之构与高台建筑现象的关联,更溯筑台之意象于先民的居丘之习,以为史料之一释。  相似文献   

18.
在徽州的古典园林建筑与民居建筑中,往往在屋面之上砌筑有屏风墙、封火墙。因为墙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它不但能起防火、防盗的作用,而且还弥补了屋面以上空间的单调,并以高超的雕刻和绘画艺术来增添建筑物的外型美,体现了徽州古典建筑的独特风格。这是历代建筑匠师在自然环境、乡土资源、宗教思想、风水观念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条件影响下不断创造的结果。本文对徽州古建筑中“马头墙”的种类、构造与做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对建筑学与船舶学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建筑”赖以存在的环境与空间形态,提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东三旧改造政策的推进落实,从实践案例出发,探讨现代企业在转型升级时期如何通过更新规划设计,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拓宽发展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和美化园区环境等。同时,对工业建筑外观设计如何体现企业形象和时代特色,以及结合低碳理念对旧有建筑改造利用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