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卫马油田经过近20年的开发,井况恶化日益严重,随着套损井的增多和大修侧钻力度的加大,4"套管井逐步增多,为了实现调整层间矛盾,部分井需要分注注水,但受套管内径的影响,配套的4"套管分注技术还不完善,追成部分井不能达到应有的分注效果.2010年推广应用RF免投捞分注管柱,减少了因无法正常调配造成的作业换封,延长了分注井换封周期,提高了测试成功率和措施效果,对于油田开发后期的油田注水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吉林油田扶余油田是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先后共经历了三次全面调整,原油产量曾跨跃100万吨。但随着二次开发全面展开,井网、井况、地面系统得到改善,新的开发矛盾暴露明显,出现了无效水循环严重和类稠油区开发效果差等诸多问题,稳产难度逐年加大。为了使扶余油田持续稳产,对开发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对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下步开发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八五”末期 ,文卫马油田由于没有新区投入 ,储量接替不足 ,加上井况恶化、平面注采关系难于协调 ,油田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开发上面临产量大幅下降、含水上升加剧、老井递减加大和水驱储量降低的严峻形势。针对这一状况 ,96年到 98年进行了油田系列稳产技术研究和应用 ,实现油田三年稳产 ,取得显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注水开发油田的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在注水、产液、储采三大结构的问题日益突出。马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伴随着井况的恶化,油田的开发效果难以提高,递减的控制难度加大。2001年以后,通过油藏工程研究为基础,以井网层系调整、注水工艺为手段,进一步地精细地质研究,深化油藏认识,落实了储层和构造,掌握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依靠现有井网,综合实施油田调整,大力度地实施分注及差层改造技术,全面地提高一、二、三类层的动用,从而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实现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油田稳产。  相似文献   

5.
沙二下油藏是濮城油田的主力开发单元之一,平面和层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状况差,井况损坏严重,影响油藏的进一步开发。为了合理的开发油藏,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提出了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6.
油田的井况恶化是我国陆上老油田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油水井套管损坏严重,影响了注采井网的完善,特别是小断块油藏失去井网控制,水驱控制储量下降,采收率下降,储采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井况的日益恶化,严重制约了油气生产的发展,加重了油田的成本负担。套损井和落物井占油田生产井的比重很高,有相当一部分无法用常规的大修方法使其恢复生产,严重影响了油田储量动用和产量,再加上小井眼钻井比常规钻井可节约25~41%的钻井费用,并可减少环境保护的压力,使得小井眼开窗侧钻井日益成为油田今后钻井发展的新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递减开发后期的文、卫、马油田老区存在的储量接替不足、稳产基础薄弱、井况恶化严重的状况,开展精细油藏研究工作,搞清了剩余油分布,探索出了老油田部署优质高效调整井的多种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已20余年,由于油田投产时间长,井况损坏严重,现存在大量的事故井、报废井、低效井,油田开发形势严峻,整体效益明显下滑。1999-2000年濮城油田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益为宗旨,开展构造精细解释、油藏描述,运用数摸技术,深入研究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对长期关停的部分事故井、报废井、低效井优选侧钻方案。方案实施后,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为油田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扶余油田1960年投入开发,已经开发50多年,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比较复杂。截至目前油井免修期598天,返修率4.9%,井多、单井产量低且井况比较复杂是扶余油田的现状,维护性作业工作量大。本文将针对制约提高油井免修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延长油井免修期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受国际、国内产量宏观调控及成本控制的影响,泵况问题井的井数日益增多,我们龙虎泡作业区的低产井有224口中,占全作业区总井数的48.49%,分析低产泵况问题井对油田开发及管理带来的影响因素,对作业区非常重要,而且对低产泵况问题井的治理也是迫在眉睫,低产泵况井的治理对提高我们作业区的产量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分析低产泵况的原因有漏失时间较长、机采井井筒中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龙虎泡作业区于2012年对低产泵况问题井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在确保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并根据其潜力和影响程度,提出了分类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中—文东油田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井下技术状况日趋复杂,管外窜槽、漏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井况复杂的油水井,措施前采用SCMT水泥胶结测井技术进行固井质量评价,挖潜效果显著;达到了准确判断窜槽位置、提高措施效果的目的,为文中—文东油田油藏精细调整、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乾安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油井井深、井况复杂,特别是受腐蚀结垢、磨损等瓶颈问题的影响,油井维护性工作量始终居高不下,免修期得不到有效提升,与公司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通过近几年油井作业原因分析,腐蚀结垢和偏磨是影响油井免修期的主要因素。因腐蚀结垢、磨损严重,导致高频作业井多,维护性工作量始终居高不下。为了有效治理高频井,我们研究探索了高频井治理配套技术。即常规配套技术和聚乙烯内衬管配套技术。特别是应用聚乙烯内衬管配套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 95块油藏是文南油田的主力开发区块之一。 83年投入开发 ,85年开始注水 ,89年以来由于见效井含水上升进入产量递减阶段 ,油水井井况恶化、注采井网严重损坏 ,开发效果变差。 96年以来开展油藏精细描述 ,深化剩余油研究 ,实施了以恢复完善注采系统 ,挖掘剩余油为主要内容的注采调整 ,积极进行滚动增储 ,可采储量增加 ,开发效果显著提高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同类油藏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留油田具有断块复杂、油层埋藏深、温度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自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低含水期细分开发层系调整,中含水期层系井网加密、逐层上返,进入开发调整及高含水期的二三类层细分、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等开发过程,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效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随着油藏开发向低渗、薄差层、二、三类储层开发的转移,层间差异大的矛盾凸显,注水压力高,水驱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精细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存在的系列问题,立足细分开发,精细到层的管理思路,开展了《文留油田精细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实施区块油藏、井况等特点,通过研发及引进地面多功能恒流配水器、封隔配水集成器和智能、同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等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分层注水工艺水平,提高了有效注水、降低了无效注水,增加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M油田C2井区阜三段油藏2012年投入开发,初期靠天然能量开采,2013年1月转注水开发,注水井层间矛盾突出形成单层突进,注水效果差。为了提高C2井区阜三段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对阜三段油藏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等进行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剩余油研究,提出阜三段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及稳产方案,方案部署调整井1口、注水井实施分注,方案实施后区块开发效果显著,日产油由初期的39 t/d上升至51.16 t/d。本文为M油田C2井区阜三段油藏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依据,以及对苏北其它油田稳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是吉林油田最大、面积最广的采油厂,由于采油横跨区域大,油田注水驱油的面积大,现乾安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随着原油含水的升高,注水量也逐步的增大。在注水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注水量,对全厂的注水井要进行周期性测试录取资料,根据测量数据,调整区块的注水量。由于开发时间长和注水水质含有碳酸钙等杂质的因素,导致测试井筒筒壁结垢,筒壁截面积缩小无法下放测试仪器,获得井下注水的准确数据。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前主要解决的方法是注水井作业上修。对采油厂来说是增加工作量和加大投资成本。为了能够达到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研发了机械式震击旋转除垢器  相似文献   

17.
卫22块目前处于高采出、高含水、高采油速度三高阶段,针对井况损坏严重、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缩小井距、加密调整、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实现了高含水后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永乐油田肇293区块从1998年投入开发以来,已经连续开发14年时间,随着开发时间延长,注水矛盾逐渐突出,目前有相当部分油井出现了低液面的问题,影响了油田开发效益,而且由此还导致了诸如机采井参数过大、供液不足、泵效过低、检泵率高等一系列泵况管理难题。在机采管理不断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合理调整抽汲参数,使抽油机井在供采平衡状态下生产,是机采精细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从研究肇293区块沉没度变化入手,并对参数匹配不合理所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找出确定该区块合理运行参数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管辖文明寨、卫城和马寨三个复杂断块油田,“八五”期末二年,由于没有新区投入,储量接替不足,油田井况恶化,注采关系难于协调,工艺技术和油藏认识跟不上开发实际需要等矛盾日益突出,原油产量大幅下降,老井自然递减加大,地层能量下降,油田开发面临严峻形势。针对这一状况,通过加强地质基础研究,深化油藏分层认识,进一步细化油田注采管理,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老井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油田九六到九八三年保持稳产,取得了显著的开发生产效益。其细化注采管理的主要作法,为老油田高含水期控水稳油提供了可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明6块是文明寨油田最复杂、最破碎的断块,经过近30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井况恶化、注采井网不适合剩余油分布等问题,明确以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层间动用为主的开发思路,在油藏精细研究,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通过井况治理、井网优化、井组精细治理三结合,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