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昭苏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为伊犁盆地提供后备矿产基地。以近年来在昭苏盆地开展的铀矿地质调查为基础,以构造、岩性岩相、层间氧化带等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为研究内容,分析评价了昭苏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表明,昭苏盆地构造活动较强,但在构造活动地区存在相对稳定地段,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含矿建造侏罗系广泛发育,分布在阿登套山以北的盆地北部坳陷带,侏罗系西山窑组、头屯河组砂体和层间氧化带较为发育,且发现有丘拉克梅斯等铀矿化或铀异常点。阿登套山北侧以及乌宗布拉克北部山前地段发育砂体、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且埋深相对较浅的,可作为下一步探索评价工作的优选地段。  相似文献   

2.
邓祖林  晏中海  林洋  庄景遗  张亮 《现代矿业》2016,32(10):128-129
现阶段四川盆地作为我国大型陆相沉积盆地尚未发现大型铀矿床,但经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该盆地内的新华向斜一带具有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条件。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新华向斜地质特征、铀矿化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向斜北西翼铀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讨论,供区内铀矿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的航空放射性测量、重磁测量、电性测量异常特征以及地震勘探反射特征的分析,并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与成矿条件,推导出一套醒目的在砂岩型铀矿中找矿的标识:γ高异常附近地区为铀源点或者直接是铀矿床所在地;断裂构造是还原性物质的存储(炭屑)和运输(H2S、烃类)通道,在有利铀成矿区构造断裂周围地层往往会形成一个氧化-还原过渡带;凹陷斜坡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水动力条件,在凹陷边缘往往会形成铀矿带或者铀矿床。此外,通过详细剖析、对比航空放射性测量、重磁测量、电性测量异常特征以及地震勘探反射特征,发现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描绘基底与沉积物(主要是砂岩与泥岩)形态,分析沉积相,并可以得出砂岩型铀成矿环境与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核工业铀资源勘查的重点开始由南方向北方转移,在北方的中新生代盆地寻找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床.钻探工程作为铀矿勘查工作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为一个新的钻探领域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简要介绍了核工业系统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
鲁乎乎盆地东部斜坡带砂体发育且厚度较大,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空间条件。鲁乎乎盆地具备二元结构,通过地质、伽马总量测量,研究了该区地层、岩性及构造发育特征,并圈定了多个放射性异常靶区;通过伽马能谱综合剖面及地表工程进行异常查证,确定了W-1、W-2、W-3和W-4为有利的异常区。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勘查工作,鲁乎乎盆地具备发现中-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东胜地区是目前鄂尔多斯中新生代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重要区段,东胜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发现,标志着我国在大型地台盆地可地浸砂岩铀矿型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入手,总结了东胜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Hf、Zr与铀矿化密切相关,可作为铀矿化的指示元素。与东胜铀矿同为层间氧化带型的中亚地区铀矿不同,东胜铀矿相对围岩明显富集U、Zr、Hf等元素,鄂尔多斯盆地含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铀矿石样品磨制的光片中见草莓状黄铁矿。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成矿位置为氧化还原过渡带,并具有深源特点的微量元素组合,铀成矿过程中有深部流体和有机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叙述华南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花岗岩型铀矿床类型及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而总结分析华南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8.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可观测到自然电位异常,并且可用自然电位法寻找、确定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判断铀成矿矿化发育方向等。以我国南疆某地区的砂岩铀矿床作为研究背景,对研究区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床的地下水水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新疆某地进行了自然电位方法野外试验,试验数据成果很好地确定了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对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体的位置准确定位、轮廓规模都有明显地反映。在未布设钻孔区域,用自然电位方法推断了铀矿体的存在位置,为下一步钻探详勘工作提供了准确、高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南雄盆地内铀矿床众多,按成因分类有热液型、沉积成岩型、淋积成岩型铀矿床分布,分析阐述了热液型铀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成矿构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成矿地质特征,探讨总结了热液型铀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提出下一步铀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甘肃北山公婆泉盆地砂岩型铀成矿的目的层,查明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根据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利用前人的工作资料,分析盆地地层结构、地层层位、沉积体系、岩性及形成砂岩型铀矿的条件,结合公婆泉盆地中生代地层的主要特征研究,指明了白垩系地层为主要找矿目的层及铀成矿的有利条件,对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沉积作用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控制,对于进一步丰富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砂岩型铀矿找矿和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具有重要作用。以伊犁盆地南缘为例,在分析伊犁盆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沉积作用与砂岩型铀矿主要控矿因素的关系为研究重点,系统解析了铀成矿过程中沉积作用对铀源、岩性岩相、地下水动力、层间氧化带和地球化学障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风化、搬运作用将破碎的富铀火山岩屑带入含矿砂体中,为盆地后生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2)沉积作用对岩性岩相有直接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控制矿体的形态和空间展布特征;(3)砂体通道为地下水径流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而砂体的展布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含氧含铀地下水的渗流方向;(4)层间氧化带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与砂体的展布形态十分相近,垂向上多发育于粒度相对较粗、渗透性相对较好的底部砂体中;(5)地球化学障为铀成矿的地球化学环境,是沉积期原生环境和沉积期后成岩环境的综合。上述分析进一步表明:沉积物风化、搬运、堆积(环境)、成岩等沉积作用较大程度地影响和控制着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富集,分析结果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西山窑组上段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该区砂体厚度、综合测井资料视电阻率平均值、氧化砂岩厚度与砂岩厚度的比值以及研究区岩相分布规律,对该区域氧化带分布特征及砂岩氧化强度变化特征,沉积环境与铀成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成矿有利岩相分布特征,并推测了有利成矿地带。研究表明:(1)洪海沟铀矿床西山窑组上段地层赋存的铀矿体主要受到沉积环境、砂体等因素的控制,即有利的沉积环境为砂岩型铀矿成矿提供了基础,厚大的砂体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沉积场所以及含铀、含氧水的运移通道,含铀、含氧水的运移方向决定了区域成矿的沉积部位;(2)研究区西山窑组上段的铀矿体多发育于曲流河道砂体变薄和岩屑粒度变小的部位。上述研究进一步表明,利用综合测井资料中的视电阻率均值来研究沉积环境的思路具有可行性,加之综合测井资料的数字化程度高、测量结果连续性好,使得该思路在研究铀矿沉积环境时更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区域地质条件、成矿特征的分析,论述华南铀矿田和富铀矿床赋存部位和控矿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华南花岗岩型富大铀矿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4.
豫南地区特别是大别山北坡为铀矿化密集区,区内铀矿化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型铀矿化和砂岩型铀矿化。该区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1)该区铀矿化的形成明显受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风化作用和热液活动也为控制矿化形成的重要因素;(2)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多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为铀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5.
刘蓉蓉  黄美化  林子瑜 《铀矿冶》2006,25(3):137-143
研究区域位于吐哈盆地中西部、了墩隆起西缘。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吐哈盆地六景ETM遥感影像的氧化指数图像,并将研究区内一些已勘探确定的油气藏的赋存部位与图像所反映出的大片还原性区域之间建立成因联系,进而证明:在合适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受下伏油气藏的影响,可加强或促使其上覆地层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能使砂岩铀矿沉淀成矿所需的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还原环境,以此说明:油气藏可视为是寻找砂岩型铀矿床的良好中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建庄地区铀成矿背景、铀成矿条件、铀异常信息,认为该区域具有丰富的铀源和平缓西倾单斜构造、辫状河沉积体系,泥—砂—泥地层结构完整,补—径—排机制较完善,具备优越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直罗组下段砂体放射性异常发育,呈带状展布,经钻探验证已发现工业铀矿体,说明该地区具有广阔的铀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兴宁盆地位于NE向邵武-河源断裂带与五华断裂带的夹持区,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有利的地层、岩浆岩、物化探条件,优越的成矿构造环境和极其发育的铀矿化、异常点。结合区域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该区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潜力。结果表明:区内区域性深大断裂旁侧次级硅化带或辉绿岩组带的发育部位,尤其是硅化带与中基性岩脉交汇,且出现硅化、赤铁矿化、次生铀矿化与各类物化探异常叠加的地段是铀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诸广山岩体南部铀成矿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延拓方法预测了诸广山岩体的5个已知铀矿床的矿体顶界面埋深。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矿体实际埋深基本吻合,在具体的地质成矿条件下,指数延拓计算铀矿体顶界面埋深可作为寻找深部隐伏铀矿床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多控矿成因矿床。在分析该矿床三工河组砂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普通薄片镜下鉴定成果与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讨论了砂体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在铀成矿过程中,稳定的砂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2较好的泥-砂-泥结构有利于层间水的形成和迳流,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相区;3砂体厚度急剧变薄、泥质夹层增多、砂岩粒度由粗突然变细等沉积微相引起的砂体构型变化对矿体的沉淀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4铀矿体主要赋存于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的长石岩屑类粗砂岩、砂砾岩和中砂岩中,成矿最佳的粒度为粗砂岩。上述结论对于区内铀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三塘湖盆地是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有利盆地,其中地貌条件是其成矿有利的条件之一。通过分析盆地地貌特征和进行地貌分区,阐明了地貌对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作用,并提出了汉水泉—石头梅—三塘湖地段和淖毛湖地段为下一步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