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纵深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村镇功能、形态及村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村镇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河西地区众多村镇的建设规划研究.挖掘其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探讨村镇公共空间整治的方法。提出村镇应通过创建自然生态、人工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有机结合的整体环境.建设“人、自然、社会”和谐的村镇公共空间.营造融于自然、具有现代生活活力和文化灵魂的村镇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21,39(9)
该文结合南京市城市更新的目标,以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为切入点,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基础设施、交通出行、环境与卫生、活动参与、管理与服务五个方面构建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并以南京主城区3个老旧社区为例,对其公共空间活力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进而提出活力营造策略。在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营造过程中,应注重需求导向的小微空间利用、问题导向的交通组织优化和发展导向的社区居民自治。上述研究结论可为南京市老旧社区的有机更新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魏迪  陆毅  汪原  胡兴 《风景园林》2023,30(7):86-93
【目的】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探寻信息流与公共空间活力的关系。【方法】以深圳市125个城市公园及其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为例,在控制区位特征、可达性、公共空间特征后,量化信息流对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信息流对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信息流的不同变量(评分、情绪值、曝光度)与信息流类型对空间活力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信息流的显著效应及其异质性,为公共空间的活力营造提供定量数据支撑与策略。通过分析信息流介入活力营造的现象与机制,进一步反思人、技术与城市的关系,以重新理解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背景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与复兴面临新境遇,如何厘清传统与现代公共空间互为表里的存在关系并依此对其提出活化路径具有学术和现实意义。文章立足于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方法,对晋东地区古村落公共空间展开调查并系统分析阐明历史演进机理,同时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公共空间的营造特征和在地性挖掘,提出"遗产化"与"绅士化"的公共空间复兴路径,并总结其在地复兴与活力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5.
集镇公共空间是承载镇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核心空间,也是展现新时代乡镇风貌与共同富裕成果的重要窗口。现从场景营造视角出发,在场地、场所与场景三个维度参照下探索乡镇公共空间更新改造场地价值发掘、人本场所建构、场景活力塑造策略。并结合新昌县儒岙镇共富风貌驿设计,系统阐明了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集镇公共空间更新路径,可为当代集镇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16,(1)
如何在网络化、高速化的当代城市建构以人为核心、具有活力的现代公共生活空间是我国目前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首先深入解析了城市活力的概念,以及城市活力营造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向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各维度,归纳并阐述了城市综合体、步行区、城市中庭、新与旧的结合、激发活动与事件的广场、组织城市生活的街区、城市中介空间、全时性城市等八种当代城市活力营造的具体策略。同时根据当代中国城市活力营造研究的现状,特别提出了应该重点关注活力的异质性、地方性、可塑性、全程性四个特性。由此形成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从概念到具体策略到当前关注点的若干独立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对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通过专家和公众参与的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初步研究,选取重庆3个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案例进行活力评价体系的检测与反馈,反映当前关注度高、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既有的地下公共空间问题,为活力提升设计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为代表城市形象活力和空间品质的典型区域,滨水公共空间可能存在活力与空间品质不匹配的问题,与城市的发展不协调。该文以成都市二环内府南河为例,从游憩服务品质和空间环境品质两方面,构建滨水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进一步分析活力与空间品质的协调程度。初步研究结果验证了研究区内空间品质与活力存在局部失衡,揭示了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品质营造对人群活力的供容和承载能力不足。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为提升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活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催生了轨道交通综合体的产生。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至关重要。文章根据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差异,将衔接场域公共空间划分为界面型空间、线型空间、节点型空间三类,并以青岛万象城为例,通过对以上三种空间类型的研究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出相应的界面型空间——特色空间意境营造、线型空间——可达性系统构建、节点型空间——人性化空间营造三种空间营造策略,试图为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轨道交通综合体自身发展,同时提升城市的形象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城市的快速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性营造,而城市公共空间的缺乏又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因而本文提出了以景观装置作为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策略,并从三个不同层面入手分析此策略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空间边界区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过渡地带,在提升空间活力和创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代官山集合住宅进行案例分析,从整体形态与节点分析入手,总结利用边界模糊性激发街区空间活力的设计手法,并对我国特色街区实例进行探究,提出改造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活力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英杰 《山西建筑》2009,35(13):41-42
通过对现今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活力不足问题的分析,指出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营造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应注意的五个方面,以增强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提高校园公共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景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其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营造公共空间活力能让游客产生共鸣,进而提高景区的社会经济效用。运用环境行为分析方法,开展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实证分析,立足于人、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人的行为和需求为本,解析得出游客的时空特征与行为需求,针对不同的行为类型,分别从空间设计与活动内容上提出增强空间活力的优化策略。为完善景区公共空间设计、提升景区活力和整体形象与品质,提供决策依据和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4.
广府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村落自然环境和村民生活变迁的镜像,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随着城市化发展,曾经充满活力的村落公共空间日渐式微,面临一系列凋亡、重构危机。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认知和特征分析是其活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该文通过对广府传统村落深井古村的实地调研,借助空间句法的语言途径,通过地图模型对该村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度、街网密度、选择度等要素计算,详细剖析其背后的空间特征与句法意义,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结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曹时语  薛凯 《建筑与文化》2023,(11):116-118
当下人们对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场景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中蕴含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特征,并利用场景理论中主观和客观两大体系与其进行耦合,探究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策略,提出了从空间单元设计、舒适物植入、空间场景组织、居民参与、特色活动开展五个方面的策略出发,营造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社区作为城市重要构成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承载,对其公共空间的更新和活力提升,为居民营造更宜居的空间环境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论文借鉴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从人本角度结合人群大数据和传统调研数据对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子展开研究,构建体系构成层面和要素构成层面的社区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劲松街道既有社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数据识别人群密度,结合实地调研观测等方法分析人群活动与空间使用,总结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特征与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提升策略,为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7.
由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引发的思考,研究对于公共空间活力的营造的需求,了解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各个要素,深入理解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内涵的表达及人性化设计原则的重要性。呼吁人们重视对公共空间的营造,以丰富整个城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江 《山西建筑》2008,34(7):38-39
通过对重庆的街道空间和城市广场空间所营造的空间活力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式,并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城市空间设计中,从而丰富空间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今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历史城市空间系统受到忽视和破坏,在历史城区中辨认、恢复和激活这种系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以上海市新华路历史街区为例,采用城市形态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公共空间次级系统——公共空间子系统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其在人群使用、平面形态和空间界面上的规律特点。并根据形态特征和规律提出提升策略,从而使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子系统鼓励与支持日常活动的发生,激发街区活力,延续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20.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活力的发生器,塑造街道活力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北京世贸天阶,以塑造街道活力的两个条件,营造空间形态良好的街道场所和创造丰富多样的街道生活为切入点,对世贸天阶如何塑造街道空间活力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以期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