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反规划"概念的提出到《"反规划"途径》一书出版,"反规划"理论的渐渐成熟对主流规划思想和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价值观、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分析途径对"反规划"理论及其影响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认为"反规划"理论是建立在生态核心价值观和对城市系统消极认识论基础上的,在规划程序上以变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方法论为不建设用地规划方法论、在规划实体上建立景观安全格局途径的规划理论。"反规划"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在于其对颠覆主流规划思维的尝试,使得城市生态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俞孔坚  李迪华  刘海龙  程进 《城市规划》2005,29(9):i0001-i0002
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物质空间的“反规划”途径,通过建立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EI),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上来定义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形态。宏观尺度上,首先建立洪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文化遗产安全格局和游憩景观安全格局等,并整合这些安全格局而形成区域EI,以引导和框限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格局;在中观尺度上,通过对EI元素的控制,完善城市EI,并作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在微观尺度上,通过地段设计,将区域EI的生态服务功能导引入城市肌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特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表明,人地关系的协调不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空间关系和格局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剖析了城市景观生态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目标和原则,制定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体现城市特色的途径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临汾市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华夏文明发源地和尧都根祖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北方“濒河傍水花果城”的地域景观特色,塑造独特城市景观,建设可持续的和宜人的人居环境。为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协调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兼顾环境功能优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城市文化景观特色。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是:保护城市景观环境敏感区;建立和完善城市绿脉系统;开放城市景观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临汾市地域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5.
在回溯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渊源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及其“图一底”思想方法在范围、标准、空间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乃是一种依附性地域空间,单从生态安全本身出发的“图-底反转”分析方法无法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空间关系;规划过程中的“图”(建设用地)和“底”(非建设用地)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存在相当数量有待划定的“灰色”区域,规划的本质即在于通过对两者统筹考虑,消除灰色区域,明确用地功能亦即图底格局.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立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建立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从制定新的土地利用及评价标准体系入手 ,在原有土地利用建设经济性指标基础上增加土地自然生态功能指标、土地社会经济性指标、土地文化资源指标三方面内容 ,为全面剖析城市“土地”的生态综合价值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在规划编制中根据新标准增加土地基本综合生态状况评析、土地利用潜力评估过程 ,以确定适地性的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方式方法、适宜的建设开发强度 ,建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更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 ,切实发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强  李迪华  方琬丽 《城市规划》2005,29(9):i0003-i0004
以浙江省台州市永宁江中心段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应用“反规划”的思想和方法先建立一个网格化的微观生态基础设施,然后再进行建筑和道路布局,从而形成基于绿网的网格城市。检验了反规划途径与格网型城市结构模式的兼容性,同时给这种古老的城市模式赋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   总被引:123,自引:1,他引:123  
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的相互关系.使生态规划在传统千层饼模式基础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这一新的景观规划途径的一个基本分析、评价和表述的语言。强调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构成的景观是一个动态的镶嵌体,通过对这一镶嵌体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大小、数目及空间关系的改变来协调各种过程,包括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反规划”是应对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在市场经济下城市无序扩张的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途径,“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探讨了空间尺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的对应关系,认为在城市一区域这一特定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宏观保护的关键层次,基于城市一区域整体环境的系统性和差异性以及生物流与过程,建立城市一区域框架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寻找“最优景观格局”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并藉此总结出城市一区域尺度的两种空间类型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针对城市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了“城乡景观格局优化途径”,该途径包括有“集聚间有离析”、“景观安全格局”,“绿色基础设施”3大模式及5大格局优化策略;第二种是针对自然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的“自然保护区途径”,该途径包含有“保护区圈层”与“保护区网”2大模式以及6大保护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回顾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两张皮"的理论根源;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视角论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融合的可能性、必要性,并指出城市规划的生态化是这一融合的基本途径,也是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最后,指出了城市规划生态化对传统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北欧生态城市规划及其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饶戎 《规划师》2004,20(12):105-108
北欧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对自然生态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规划针对各种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实体化的设计与管理,并制定生态法律及控制指标。认知理念的差异,是中国与北欧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核心因素。在中国特有的社会与政策法律法规条件下,生态规划及生态建设的推进从本质上取决于国家和政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群空间规划方法的转变与空间管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主要的地域结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域转移,城市群被视为带动省域乃至国家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核心,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空间协调发展、空间发展引导、以及环境与生态系统优化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群规划需要实现的十个转变和需要实践的新方法,并依据城市群面临的核心问题和规划采取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城市群空间管制策略的四个类型,即区域协调型、一体化引导型、竞争力培育型、空间管制型,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空间管制策略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规划若干重要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对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特性的认识,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态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城市生态规划若干重要议题,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宝清 《城市建筑》2014,(11):73-73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因素,生态规划设计势必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目标。本文对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的内涵、生态规划设计内容及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当代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基点,引入生态学中的相关概念,并认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当融为 一体。在简述城市生态规划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城市”与“山水城 市”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李浩 《城市规划》2012,(1):73-79
围绕"三年不搞城市规划"这一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上的重大特殊事件,分析了提出这一决策的时代背景,剖析了其政治、社会、经济诱因及城市规划工作自身所存在问题的影响,进而阐述了"三年不搞城市规划"对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并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The evolution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refore of landscape as a visual resource occurred in parallel with the changes of perception of spatial planning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since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 of spatial planning. Already in the 1970s the visual landscape was an issue in spatial planning. Thi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romantic period when the close emotional ties with one’s home country were very important.With the emerging discussion at the end of the 1970s about ecology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more and more the components of natural science of ecological planning were discussed, at the expense of the visual landscape and aesthetic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digital 3-dimensional (3D) representation of landscape, it seems that landscape as visual resource has once again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the discussion. 3D visualisation will support participation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in spatial planning. The use of virtual landscapes will help to study processes in the landscape such as fragmentation of landscape and/or urban sprawl.  相似文献   

19.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邯郸市城市生态水网工程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水环境质量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城市水资源循环模式,以邯郸市城市生态水网工程为例,分析了目前生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北方城市水环境的规划、修复和生态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