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仲兆杭 《治淮》1997,(10):42-43
水利微波通信的迅速发展,使防汛抗旱、水利管理的调度联络具备现代化手段,微波站的运行实践证明,雷电是对微波通信设施的主要破坏因素。本文结合雷电危害微波通信设备的成因,阐述防治雷害的各项措施,供建设和运行部门参考。 一 微波站防雷接地的目的是:根治微波站通过微波天线系统(铁塔、天线、馈线)、交流电力引线以及其它各种进出站的缆线所引入的雷害,达到确保微波站通信设备、站区工作人员、站区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微波站电力变压器在微波通信中的作用和特点,分析了微波站电力变压器故障发生的原因,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微波站电力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长江防洪及管理项目襄樊-丹江口微波通信工程,是将湖北省水利厅汉江微波从襄樊207站延伸至丹江口,解决汉江流域防汛通信问题。工程设计过程主要研究了工程建设方案及传输计算。设计结果为路由站址及传输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先进  李晓彬 《治淮》2014,(11):42-42
微波通信作为一种通信方式,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抗灾性能,在邮电、电力、水利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亮点,但是这却给微波通信的发展带来了麻烦。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微波电路,避免高层建筑对微波通道的阻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微波通信的特点及淮干微波的基本情况微波通信是使用波长在1mm至1m之间的电磁波——微波进行的通信。  相似文献   

5.
数字微波通信是目前国际上一种先进的通信方式,它与光纤、卫星通信一起构成当今社会的三大信息传输手段。1概念数字微波通信(又称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是在数字通信与微波通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它是利用微波作传输载体,用中继方式传递数字信息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针对天—广微波防汛支线柳州站线路久调不通的实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判断,结合线路调试、维修的经验,得出微波通信管理、维护及故障处理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乔丰收 《人民长江》1993,24(6):27-30
三峡水利枢纽数字微波通信工程初步设计已于1992年12月正式通过水利部、能源部的审查,工程包括三峡——葛洲坝数字微波电路长33.71km,东岳庙、三峡、太阳包、宜昌、葛洲坝五个微波站。其中,东岳庙站是终端站,三峡站是监控主站、太阳包站是无人值守射频直放站、宜昌站设于三峡总公司内,本电路由此接入邮电公用网,葛洲坝站设在葛沪微波葛洲坝终端站内,本电路由此接入水电专用通信网。该项工程设计是自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兴建三峡工程决议以来第一个通过水利部、能源部正式审查的项目,预计该工程将在1993年12月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8.
洪浩 《治淮》2003,(11):19-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数字微波在我国开始大量地应用,由于它建设速度快、组网灵活、投资省、见效快、安全可靠、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优点,迅速被专网所接纳。1984年在淮河干流建成了水利系统第一条数字微波电路,通过近年来不断更新和完善,淮干数字微波电路在防汛信息的传递、防洪调度指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淮河上中游通信业务的不断增加,1998年在安徽蚌埠至颍上之间建设了3跳SDH数字微波电路,容量大,兼容性好,设备管理维护方便,是今后微波通信发展的主流。一、SDH的发展过程传统的PDH(准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方式已经历了2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淮河防汛信息及决策系统的发展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过程。80年代以来淮河水利委员会相继引进国外先进的通信设备,如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卫星地面站设备、一点多址微波通信设备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建成了沿淮河干流和连接沂沭泗水系的两条数字微波通信线路,线路总长达540余公里,建立了淮委与国家防总、水利部和沂沭泗管理局以及沿淮各防汛要地的通信联络。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在沂沭泗水系建成一点多址微波通信系统。1994年又建成沿淮河干流的800兆赫集群移动通信网络,该网络以淮河微波干线  相似文献   

10.
1概述太阳包微波站海拨1043m,是三峡坝区的最高峰,也是三峡工地至宜昌微波通信的必经之地。众所周知,三斗坪是一个强雷电活动区,据气象部门统计,该地平均年雷电日多达40多个。因太阳包地势最高,故也是雷电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根据建站3年来的不完全统计,几乎每年3~10月间都有雷电活动,而7~8月则最为严重。1994年7月5日,一次强雷击将给微波设备供电的浪涌抑制器击坏,同时微波直放站的放大器由于严重过载而损坏,致使微波通信中断达9天之多。同年8月10日下午,坝区亦遭受了大暴雨和强雷电的袭击。值班员目击记录:“机房在雷声中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案例分析,着重介绍了王甫洲水电厂防汛微波通信系统设计过程,重点是宽带扩频微波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利用移动GPRS网络平台实现辽宁省防汛微波通信设备及机房的监测实施方案。主要介绍了这套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对远程机房的安全管理所起的重要作用。远程微波监测系统的运行和实现对保证防汛通信的畅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微波通信是视距传播,有些中断站需要架设在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地区,因此实现微 波站的无人值守和自动化管理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是在研制成微波接力通信微机监 控系统之后,对研制中的经验、体会的一次总结。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微机监控 系统应完成的主要功能。第二部分是从群务信号的形成、传输方式、差错控制和对外界干扰 的屏蔽等方面分析微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第三部分从硬件和软件设计着手介绍如何考虑监 控系统的灵统性。 文章虽然仅限于介绍微波接力通信微机监控系统,但同样可供从事光纤通信、散射通信等微 机监控系统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洪浩 《治淮》2003,(11):40-41
淮河防汛通信网络由程控交换机、异地会商会议电视系统、800M集群移动通信和450M无线接入系统、卫星地球站、微波等设备组成,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业务。目前,程控交换机之间一般通过微波、光纤或卫星电路采用E1或E&M接口互联;会议电视系统MCU与各会场终端之间一般通过电缆、微波或卫星电路采用E1接口互联;无线移动通信基站和中心交换设备之间一般通过电缆或微波联接,电路采用E1或E&M接口互联。淮河通信网络设备种类多,虽然各设备都是按标准生产,但在通信设备联网对接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业务不通、业务瞬断和异常告警,…  相似文献   

15.
王坤杰 《河北水利》2010,(11):29-29,38
<正>1.GPRS信道设计计算1.1GPRS带宽估算采用GPRS信道传输雨水情数据,一般考虑2种传输方式,分别为:报汛站自报方式、中心站召测方式,以下以具有60个报汛站点的情况进行说明。一是报汛站上报数据流。其单站的自报数据包大小一般是固定的,可按25字节进行估算:单站上报数据流为:25×10=250bit按60个报讯站计算:250×60=15kbit,若要求在1s内全部传输完毕,其中心占用带宽约为:15kbps;若要求在2s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辽河三江口地带防汛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系统采用先进的微波一点多址通信技术 ,整个系统由 1 2个微波站组成 ,为该地区的防汛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多径衰落是造成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断的主要原因,所以世界范围内主要从事数字微波的公 司和研究单位都投入了较大的力量调查、研究、分析多径衰落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造成的影 响,以便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本文着重介绍水电部在国内首次设想发生多径衰落时数字微 波通信系统性能劣化的测试情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初步的调查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永久通信系统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一部分,总投资六千多万元。它包括SCIH光纤通信系统、SCIH微波通信系统、程控交换系统、一点多址微波通信系统、枢纽通信综合定时系统、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和配套的附属通信设备。它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发电和通航提供强大而有力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19.
1 概况1.1 工程概况 因防汛工作的需要,省三河闸管理处1993年建成了面积为42m~2的计算机网络及微波通信机房,1996年水利部淮委在机房附近建微波通讯铁塔一座,安装微波天线两副,塔顶设避雷针,机房和铁塔共用接地网。机房内有各种服务器6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贝尔公司256门SSU12A型电话程控交换机1台,淮河800M集群、一点多址通讯系统以  相似文献   

20.
东风发电厂平山微波防雷接地系统 ,主要存在地网接地电阻较高、设备及馈线接地方法不规范及内部供电系统未按国际电工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等问题。为使雷电入侵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东风发电厂根据雷电入侵的各种可能性 ,严格按照《DL5 48 94电力系统微波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的要求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对该微波站防雷接地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系统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合并在一个接地系统 (主地网 )上 ,形成了一个联合的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