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是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生素质、教师和课程特点等因素所决定的。实践证明该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师和学生都能接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高职教育已开始重视人才的能力培养,改变"脱离实际、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的课程模式,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本人针对教育部十六号文,结合针对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配套实训基地建设的设想与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在高职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和目标,以江苏淮安信息技术学院为例,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整体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改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纺织品跟单检测》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课程背景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总结了改革的预期成果和教学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5.
尚润玲 《纺织报告》2020,(2):119-121
全球纺织智能制造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竞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模式和纺织智能制造发展的背景下,培养纺织创新型人才是高职纺织院校认真考虑的问题。通过剖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从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搭建"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持续改进的多元化多角度评价方式对高职纺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根据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按照高职教育特色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主要从产教结合、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省级重点专业现代纺织技术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纺织院校中《纺织浆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紧密结合纺织工程的专业特点,从整合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实验学时、引入文献阅读研讨教学及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等方面对《纺织浆料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力图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纺织浆料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纺织工程的专业特点,从编写实验教材、丰富授课形式和引导团队学习3个方面,对《纺织浆料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努力使此门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匹配。  相似文献   

9.
面对《纺织浆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紧密结合纺织工程的专业特点,从适时增删实验课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和强化课程学习团队建设等方面,对《纺织浆料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力图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职数控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出"双线培养,三位一体,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职业能力与学习能力"双线培养"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对"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最后详细阐述"四个结合"在高职数控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课程《电机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分两个模块学习:先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电机技术》教材中的原理、公式推算等,然后到实训室完成《电机检修实训》课程的实验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论与实践在教与学上脱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本文对《电机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两门课程合并改为一门《电机检修》理实一体化课程,授课过程全部在实训室展开,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喜英 《纺织教育》2013,28(4):275-278
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论述在校企合作中,"教、学、做、研"一体化教学是集企业产品研发与高职教学于一体的共同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使学校课程教学与企业订单培养达到真正统一,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新时期技工教育的发展形式,通过借鉴多间兄弟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针对《声控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食品微生物》项目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体会,以项目为载体,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抓好网络教学资源和教材建设,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实践锻炼,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与实践课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组织实施的教学形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实训交替进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本文对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分析,阐述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机织学》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兼有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双重教学任务,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机织学》课程内容模块,对课程内容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周燕 《辽宁丝绸》2011,(2):36-39
立足于染整技术专业,深入染整企业,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论证,探讨了《纺织品跟单》课程教学改革。以纺织品跟单员这一职业能力为项目主线,贯穿工商融合的教学理念,以订单任务为载体,设计纺织品跟单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工学结合、教做学结合、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模式,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根据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重点教研教改项目:基于高职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研究和实践(编号:JYA1303)研究成果形成的理论性观点。文中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最突出的"校企合作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难"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解决办法,并通过其二级产业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举措,即:依托产业需求定专业目标方向;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建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引进校企合作项目;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建立项目工作室及配套管理机制;以工作室项目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与企业协同育人和创新,构建形成"产教融合、学做一体"职教办学特色,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无法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和训练,现代高职教育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要求,非常适合工科专业的授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编写,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机械拆装与测绘》特色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