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业动态     
部分铜加工企业呼吁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不要一刀切本刊记者近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组织部分铜加工企业参加的“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问题座谈会”上了解到,与会铜加工企业普遍认为,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部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中把部分铜加工材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以及对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原则上国家采取不鼓励铜加工产品出口的政策,在我国铜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一政策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对所有铜加工产品采取一刀切并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做法对行…  相似文献   

2.
洛阳铜加工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 ,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盛名 ;美国奥林黄铜公司在高效铜合金系列产品开发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并在美国铜及铜合金带材供应市场上位居榜首。日前 ,中美铜加工企业合作 ,将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开办合作经营企业———“广州奥林洛铜金属有限公司”。该项目一期工程占地 2万m2 ,预计 2 0 0 3年夏季建成投产 ,主要从事铜及铜合金带材分切服务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上电子、电器和汽车等行业对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中美铜加工企业合作@翟秋铭  相似文献   

3.
国际动态     
《中国金属通报》2008,(41):10-11
澳洲铜厂商PanAust与铜陵集团签订精铜加工合同据海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澳洲铜厂商PanAust(PNA.AX)董事总经理Gary.Stafford称,该公司和中国最大铜冶炼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签订了四年的铜加工合同,每年向铜陵有色金属集团供应2万吨精铜。该销售合同将于2012年12月到期,并可协议延期。Stafford还表示,铜价将每年协商一次,并补充称该公司2009年的精铜产量将达到25万吨。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与铜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2006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已定于5月29日至3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此次会议将通过对“迎接挑战创新发展”这一会议主题的探讨,为中国铜加工行业的整体壮大寻求更加良好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且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继续为中国铜加工行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2005年中国的铜加工业已成为吸引各方投资的一个热点,而2006年中国铜加工业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十一五”期间中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铜加工行业年产量现约千万吨,铜加工企业主要生产原料是精炼铜和废铜,铜冶炼企业除铜精矿外,也可用废铜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由于我国铜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靠大量进口铜精矿和部分废铜来解决缺口。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废铜年进口量大约在350万吨至450万吨的区间里波动,和我国铜加工业跨越式发展不成比例,原因之一就与进口废铜的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6.
汪鸣 《世界有色金属》2003,(8):12-17,11
文章从提高铜加工产业国际竞争力角度,比较宏观地分析了浙江省铜加工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环境、积极与消极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浙江省铜加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省冶金有色行业协会、江苏省冶金工业协会和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长江三角洲地区铜加工发展论坛”于2004年12月7日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提高铜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会展信息     
“2006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将在山东威海召开ASymposiumofChinaCopperProcessingIndustrytobeheldinWeihai,Shangdong,2006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与铜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2006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定于5月293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此次会议将通过对“迎接挑战创新发展”这一会议主题的探讨,为中国铜加工行业的整体壮大寻求更加良好的发展模式。“2006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于“十一五”开始的第一年而举办的一次行业研讨会,因此得到了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华证期…  相似文献   

9.
铜作为人类最早被发现的金属在全球有着重要的地位,铜在金属元素中的功能性仅低于铁。本文结合铜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特点,介绍了铜加工生产过程在线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在线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并对所设计的在线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应用,为铜加工企业开发出一套安全、可靠、稳定的实时在线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企业动态     
中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美国奥林黄铜公司经过友好协商、谈判,实现了强强联合。11月11日双方合资合作及相关协议签字仪式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洛铜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宋厚启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技术经济指标、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循环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某铜冶炼厂的特征,阐述了现代铜冶炼厂必须是国际大型铜联合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铜冶炼厂上游有资源开发、下游有铜加工产品延伸,资源、规模、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保证,并且能够适时进行结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按国际化从事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2.
《通报》:您在大型国有铜加工企业从事期货工作多年,对铜市场有着独到见解,对铜期货业务有着深刻的认识,现就当前铜市场所引发的一些受关注的问题,请您给予解读。LME铜价今年5月曾触及8800美元/吨,目前还在8000美元/吨左右徘徊,是2004年8月2780美元/吨的2.8倍。如此快速攀升的铜价产生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张雪峰:近期,国际市场铜价围绕8000美元/吨上下大幅振荡,对于铜加工企业而言,可以说是恍若隔世。尽管当前铜价上涨的趋势已经逐渐被市场接受,但铜价如此之高、上涨如此之快的走势还是远远超出了所有参与者的预期,就连始终坚持看涨的巴克莱…  相似文献   

13.
《世界有色金属》2006,(5):84-84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与铜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2006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定于5月29~3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此次会议将通过对“迎接挑战创新发展”这一会议主题的探讨,为中国铜加工行业的整体壮大寻求更加良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铜价高位震荡与铜材出口关税的上调对铜加工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以2006年上半年全国铜加工材产量为例,比2005年同期增长7.9%,达242.3111万吨,预计全年铜加工材总产量可达500万吨,再一次表明中国铜加工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全国铜材生产表1铜材产量前十位省市一览表省市名称铜材产量(万吨)省市名称铜材产量(万吨)浙江省67.5江西省11.23江苏省51.5辽宁省8.33广东省42.85上海市6.90安徽省16.26山东省6.29河南省14.47天津市5.94表2部分铜加工企业2006年上半年产量(万吨)企业名称产量说明高新张铜集团9.00空调管,精密管海亮集团8.36同上金…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铜冶炼和加工企业燃油设备的现状,提出了液化天然气代替重油和柴油在铜冶炼中作为还原剂使用和在铜加工中用于加热和退火的可能性,分析其经济性与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世界有色金属》1995,(1):28-30
东南亚地区的铜加工产业及市场马来西亚的A·Bagri先生于1994年5月在国际铜加工协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东南亚的铜加工产业及市场"的报告。报告主要探讨了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以下简称东南亚五国-编注)的铜材市场,同时也涉...  相似文献   

17.
业内专家近日指出,铜加工业同样不可盲目发展,否则很可能走入“看时好项目,上了项目又艰难”的怪圈。由于近几年铜价持续低迷,而铜加工产品仍然有利可图,这使得不少铜原料生产企业争上铜加工项目,想以此摆脱困境:其他投资者也在不断加入,参与角逐。专  相似文献   

18.
信息苑     
我国高精度内螺纹铜管生产实现突破今年5月23~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山东省临清市对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高精度内螺纹铜管连续化生产技术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与会专家在听取了该项技术研发报告,参观了现场,审阅了各项技术文件,进行了技术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成果符合鉴定要求。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是我国铜加工业的新进入者,自2001年9月成立以后,就高起点规划建设我国一流的铜加工企业,经过3年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内螺纹铜管加工基地。其生产技术和装备先进,现拥有高精度内螺纹铜管生产挤-轧-盘拉和铸-轧-盘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以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金隆铜业、金威铜业等为例,针对铜矿山、铜冶炼、铜加工企业的不同行业特点,介绍了大型铜企业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重有色金属     
《中国金属通报》2013,(16):12-15
铜铅锌镍锡……2013年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论坛在鹰潭召开【本刊讯】"2013年(第八届)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论坛"于2013年5月7-9日在在江西鹰潭成功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鹰潭市市长钟志生出席会议并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出席开幕式的领导还有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肖春泉、江西省工信委副主任殷勤、鹰潭市市委副书记熊茂平和市政协主席潘赞海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有色金属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