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电导式硫酸浓度仪,指出几种温度补偿常用方法的不足,提出用微机对温度影响作大范围非线性修正,并对温度测量的滞后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工业生产现场的流量测量因为与温度和压力有密切关系。同样的流量随工况不同,所测得的结果是有很大差別。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智能式的自动补偿、修正,实践  相似文献   

3.
管道是最重要的流体输送方式,流体输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对工艺流程有重要影响;中东地区环境极端,一些国内实践验正的管道总传热系数方程需要根据实际环境修正后才可使用;本文以伊拉克米桑油田的天然气脱酸工程为对象,将管道总传热系数方程修正为K=1/(1/α1+Σδi/λi);重新核算后空冷器的冷却负荷增大1倍以上,脱盐水消耗达1915kg/h;根据修正后的管道总传热系数方程,对管道绝热处理,小幅温差通过阀门调节压降进行温度补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温控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加强,对蒸汽流量的计量精度要求越高,采用变压降法测量气体流量时,由于流量随气体的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实际温度、压力与设计值不同时,测得的值将与实际值不符,必须予以修正。我们厂蒸汽流量全部采用孔板流量计进行测量,其中存在温度、压力的补偿问题,为解决这一测量中的误差,谈谈对压力、温度补偿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隧道窑烧成带高温参数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使用热电偶和光学高温计测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时的影响因素、修正方法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油田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由于输送介质复杂,采用传统的管道水力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现场实际测量结果相差较大,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在原有水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利用最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修正和经验公式系数修正两种方法,分别对油田不同类型的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修正结果表明,通过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平均相对误差为4.7%,计算偏差较小,能够满足工程计算要求,可以为油田污水系统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热电偶配线不当对温度测量环节所造成的影响;热电偶补偿电缆绝缘层带电致使测量失真;对于搅拌设备,分析了温度检测保护套管的断裂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橡胶加工过程中,采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构造、种类、特点和原理,以及冷端温度的影响和补偿方法、并结合使用实际,提出了热电偶测温时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辨识焦炉火道温度和蓄热室温度的关系模型,需要对辨识数据进行预处理.针对煤气交换给蓄热室顶部温度带来的周期性影响,提出了基于中心点法的蓄热室顶部温度补偿处理方式,分析了对温度模型辨识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采用中心点补偿法对现场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介质的实际参数经常偏离仪表设定的参数,从而引起测量误差。为了减少这种误差,除了流量计的原始设计参数准确度要求高外,还要根据已知的温度、压力变化参数对流量测量值进行修正、补偿。现在的气体流量测控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了微机化仪表,根据被测气体及仪表类型,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实施温压自动补偿。  相似文献   

11.
罗坤  毛晓东  庞丽萍 《化工学报》2020,71(z1):187-193
直升机飞行过程往往需要面临低温环境,为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对驾驶舱进行加热,但发动机引气产生代偿损失。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直升机热泵空调加热系统,该系统以经过滑油-冲压空气换热器加热的冲压空气为热源,采用热泵循环的方式对座舱进行供热,对滑油废热进行了回收利用。在所提出的热泵空调系统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仿真模型,对地面低温环境条件直升机全飞行任务阶段的驾驶舱温度瞬态响应以及热泵系统工作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热泵空调系统能够满足直升机低温环境下的供热需求,且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其制热能力和制热效率均明显更高,系统低温工作性能得到提高,直升机的低温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考虑非逆流传热对换热设备传热温差、壳数和面积的影响,对包含非逆流换热设备的热交换网络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基于非等温混合分流分级超结构,采用能源、经济和环境(3E)综合评价指标,引入温差修正系数,建立了热交换网络多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O-MINLP)模型,并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提出了系统性的求解策略和求解方法。应用案例研究表明,涉及非逆流传热的热交换网络,其优化设计结果与基于纯逆流换热假设的设计结果有很大区别,且仅对基于纯逆流换热假设的设计结果进行修正并不能得到最优解,必须在建模中考虑温差修正效应的影响,从而保证设计结果的优化性、可靠性和实用性;3E评价反映了热交换网络系统在经济、能耗和环境影响之间的权衡和约束关系,使系统的设计更加实际,同时多目标的优化方法不但可以获得与单目标经济优化相当的最经济的结果,而且提供了多样性的优化解集供选择,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王飞  王建民  邵双全 《化工学报》2021,72(Z1):348-355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将IT器件的产热散发到室外环境中去要经过多级传热,本文采用与温差的方法对多级传热进行分析,结论如下:数据中心冷却为在一定温差ΔT驱动下利用载体将芯片散发的热量搬运到室外的过程,过程中存在着热量采集/传热温差ΔT1损失以及冷源系统排热温差ΔT2损失;通过减小芯片散热损失,降低气流掺混损失与换热器损失,降低总传热温差ΔT,实现空调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运行在完全自然冷却区;当空调系统在完全自然冷却区域运行热管模式时,重力热管COP最高,液泵热管次之,一般高达40~80,甚至超过400,气泵热管最低,并且气泵是现有制冷压缩机COP最高点,可达15~30;当室内外温差小于ΔT2时,利用补偿温差原理使得制冷循环更加接近热管循环,实现制冷系统最低能耗运行,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节能减排优化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近年来多程换热网络综合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多程换热器及多程换热网络的研究方法:通过引入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修正多程换热器的平均换热温差,进而将其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多程换热网络的综合。指出可以从热力学原理出发分析求解多程换热网络,并提出从机理出发基于夹点技术进行多程换热网络综合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受限于仪器原理,绝热加速量热法数据分析需进行热惯量因子修正。然而,现有的修正方法均违背由反应物比热及炉体温度动态追踪效果变化等引起热惯量因子动态变化的事实,导致动力学参数求取存在偏差。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C80与绝热加速量热数据联用的绝热加速量热热惯量因子修正及动力学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基于Friedman法分析C80数据获取无模型动力学参数,将其代入绝热数据求解反应体系比热容与等效热惯量因子乘积,并在绝热平衡方程中由上述乘积替代恒定热惯量因子及比热实现动力学计算。以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和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两种量热模式联用的热惯量因子修正方法避免了热惯量动态变化对动力学分析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蒋宁  林露  王雷 《化工学报》2013,64(11):4128-4136
介绍了一种考虑压降和多壳的换热网络集成方法。首先采用埃索法推导得出不依赖于各种校正系数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压降计算关联式,并通过考虑换热器内是否存在温度交叉来计算换热器所需的壳数;然后以包含压降相关费用的年度总费用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案例研究表明压降相关的动力与投资费用在换热网络年度总费用中占一定比例。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处理考虑压降和多壳所引入的非线性问题,使设计结果更为经济和可靠。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earlier studies the most common empirical correl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predict the impingemen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rather well at low (close to 100°C) temperatures, but get inaccurate at higher temperatures. Impingement temperatures used in paper drying applications are typically 300 to 700°C, and there has been a need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s at high temperature area. This study pres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impingement heat transfer measurements with a laboratory-scale heat transfer test rig. Five nozzle configurations were measured. The parameters varied in the investigation were nozzle-to-plate distance, nozzle open area, nozzle diameter, impingement velocity and impingement air temperature. Regression model of heat transfe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data. A correction factor including the impingement and heat receiv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is proposed. The correction factor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correlations at large jet to heat receiving surfa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8.
李静岩  刘中良  周宇  李艳霞 《化工学报》2017,68(12):4526-4536
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CPGS)能够在直接开采地热的同时实现CO2的地质封存,热储上侧和下侧岩层的热补偿作用是影响CPGS性能的重要因素。建立了三维盖岩-热储-基岩整体模型,研究了热补偿作用对CPGS采热性能及热储内岩石和流体温度演化过程的影响,为优化CPGS设计、提升CPGS的系统经济性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热补偿作用减小了生产流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异及系统运行后期生产流体温度下降的速率,有效延长系统运行寿命,使系统获得更好的采热性能和更稳定的产能输出;考虑热补偿时系统总热开采量明显提高;与盖岩相比,基岩的热补偿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9.
20.
张洁  庞丽萍  曲洪权  王天博 《化工学报》2020,71(z1):441-447
机载电子吊舱是搭载多功能机载电子设备的主要平台,能够显著提升战机性能。然而,不断增加的电子设备功率和高度低气压力飞行环境会造成吊舱内恶劣的热环境,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准确的电子吊舱热模型,用于预测不同飞行工况下的电子设备热响应。综合热网络分析思想和随机网络算法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热模型建立方法,并通过采用冲压空气冷却系统的电子吊舱实验数据加以验证。为了建立准确的舱内温度响应模型,通过传热机制将高温贮存、高温工作、低温贮存、低温故障和低温工作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分为3组并分别用于建立设备贮存热模型、设备工作热模型和综合热模型,利用热网络分析获取随机配置网络的有效输入,采用四折交叉验证和灰度图分析综合确定了3个热模型的超参数。建模结果表明:3个热模型的范围序列可统一为[1~40],最大隐含层节点数可分别设为6、9、11,设备温度拟合效果较好,仅在边界条件约束下进行多工况全过程的电子设备温度预测,预测误差在3.512℃内。总体看来,该热建模方法从数据挖掘的角度较为简单、准确、快速地描述了电子设备热关系,可用于开展预期飞行环境下的机载电子吊舱温度预测,用于评估热管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