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南屯煤矿矿井综合自动化水平,建设具有技术先进、信息化程度较高、指挥灵活、处理能力强的安全生产自动化和调度指挥系统,满足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采用以太网技术,设计了煤矿综合工业网络,实现煤矿生产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融合,满足了煤炭生产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现代煤矿生产中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静 《煤炭技术》2014,(1):190-192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据发改委能源局统计,我国早已在2006年就成为世界第1大煤炭生产国。文章分析我国煤矿生产中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运用,以基于Lon Works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智能监控网络和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监控系统为例,提出把工业控制计算机(IPC)、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工业以太网,以及局域网结合起来,设计1个综合的现代煤矿生产的计算机智能监控网络系统,实现煤矿生产的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控制网络对工业以太网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笔者分析了工业以太网事件的响应周期,提出了提高工业以太网实时性的方法,并通过西门子工业以太网Profinet在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实例,证明了工业以太网能够满足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网要求,具有带宽资源丰富、实时性高和网络自愈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工业组态在煤矿综合自动化生产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提高生产能力的需求,通过三维力控组态软件和高速网络,进行了煤矿综合自动化生产平台的设计,基于组态软件和高速工业以太网对采煤各个过程进行综合自动化生产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下位端PLC数据采集,协议转换,光纤环网传输,组态控制工程实现,工业数据存储以及各类报表、报警、曲线等数据类型的发布。重点介绍组态软件的系统结构和总体设计方案。系统投入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煤矿井下电网综合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检测以及对电网安全运行参数的实时记录需要而设计研发了煤矿井下电网综合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高性能的工业控制计算机与功能强大的工业监控组态软件相结合,并与供电控制开关中新型高、低压数码监控器组合一起,通过通信网络使井下电气设备的各项参数传送到地面工业控制计算机,及时对煤矿的用电负荷进行分级管理,便于合理供电,实现煤矿井下电力参数测控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韩建敏  李杰 《煤炭技术》2013,(8):244-245
结合传统煤矿安全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视频监控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结构,实现了井上与井下煤矿安全设备通讯,着重阐述了煤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生产设计与实现,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现存煤矿自动化系统功能单一,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冗余环形光纤工业以太网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体系。各子系统通过光缆接入网络进行数据传送,实现对全矿各生产环节自动化,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和调度监控网络化。测试表明其提高了矿井自动化系统的反应速度、集成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8.
孙爱凤 《煤炭技术》2013,(11):115-117
结合传统煤矿安全生产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核心技术网络视频监控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结构,实现了井上与井下煤矿安全设备通讯,着重阐述了基于计算机核心技术的煤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生产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董超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3):112-112,153
结合旗山煤矿即将实施的工业以太网方案,分析目前旗山煤矿工业控制信息的状况,网络通信机制,提出了以太网进入工业通信网络中必然性和前景展望.介绍目前旗山煤矿基于隔爆工业以太网的综合自动化及信息化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0.
《煤矿机械》2013,(10):283-285
根据当前煤矿企业中的生产现状,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工业以太网的信息化调度综合系统,系统设计以数据共享互通为原则,以信息的有效整合、完全利用为核心,实现了矿井协调统一的综合监测、监控、调度指挥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煤矿物联网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志贺  王冲  赵志伟 《煤炭技术》2012,31(12):249-251
文章阐述了原有煤矿企业网络的现状,分析了工业以太网在井下运用的局限性,在原有的工业以太网基础上实现了煤矿企业的物联网。介绍了煤矿物联网中分布式传感技术、生产过程协同控制技术、异质空间实时传输技术、异质空间动态组网技术、信息的处理和识别技术的各自特点。通过物联网的功能特性分析得出结论,煤矿物联网加快了煤矿企业现代化脚步的同时增加了井下工作的安全系数,是今后煤矿企业实际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煤矿生产的网络化、组合化,结合嵌入式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矿用组合开关控制系统,介绍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数据通信,实现对井下设备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并介绍了部分组合开关主分控接口电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矿井工业以太网大流量负载实时调度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倩  朱真才  陈光柱  周公博 《煤炭学报》2009,34(10):1430-1434
研究了矿井工业以太网在大流量视频负载下的时延效应和网络通信的实时调度策略.在分析工业以太网系统大流量视频负载下网络时延的理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工业以太网模型,通过加载与煤矿现场数据流量近似一致的视频负载方法,对大流量视频负载分别在100 Mbps和1 000 Mbps工业以太网络平台上的网络时延特性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1 000 Mbps工业以太网具有更短的网络通信时延和更好的实时性,并据此提出了在有限的网络带宽下传输大流量视频负载时,减少网络时延、实现实时传输与控制的负载调度策略,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权值分配调度能够有效地减小网络通信时延,实现实时传输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煤矿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综合信息化目标:通过优化矿井的生产相关资源综合管理调控能力,建立矿井监测、控制、管理一体化的、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系统集成,以实现全矿井生产各环节的过程控制自动化、安全生产综合调度指挥和业务运转网络化、行政办公无纸高效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监测系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八矿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场总线与煤炭工业以太网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了综合传输网络平台。其井下系统采用环形工业以太网为信息传输网络,各个子系统通过光缆接入网络进行数据传送,实现对全矿各个生产环节自动化,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和调度监控网络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联系数和动态网络计划以及工业过程控制理论,建立突出矿井工作面接续预警理论模式。模型通过基于联系数的动态网络计划对突出矿井采面准备和回采的各项工程的工期进行动态预测,采用工业过程控制理论方法对其进行动态控制和预警。并以芦岭煤矿三水平工作面接续为例,建立基于联系数、动态网络计划及过程控制论的突出矿井工作面接续预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谭成 《中州煤炭》2020,(2):80-84
采用先进可靠的可编程控制器、工控机和开发人机界面的组态控制软件建成矿井通风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对通风机的在线监控、数据记录、报警、查询等功能。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能够在矿自动化监控室远程控制水井湾采区风机房内的所有高压开关柜和风门、蝶阀和百叶窗的集中控制台。主要设计了主通风机一键倒机控制程序,投入倒机优化控制方法,缩短了倒机的时间,保证了矿井安全。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在观音堂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庚  赵金涛 《中州煤炭》2010,(2):34-35,41
为提高煤矿调度工作效率,利用光纤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及DLP技术,安装了工业电视监控系统。该系统的使用能够对煤矿的主要生产环节和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便于调度室和相关人员及时掌握全面信息,以利于集中指挥调度。实践证明: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在观音堂煤矿的应用,提高了煤矿调度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矿山企业综合生产管控实际需求,为实现矿山生产中对业务数据的分析与监控、对设备和人员的智能化管控与决策以及对现场作业高精度预警,基于微服务架构定制开发了矿山生产管控平台。此平台旨在推动面向采矿、选矿领域的应用服务能力建设。平台搭建基于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涵盖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权限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基础功能模块,抽象矿山数据采集及展示需求,创建了工业数据集成展示管理模块,并根据矿山企业数据管理需求,设计了业务数据综合查询管理等模块,同时利用HTML和Vue技术搭建了Web前端,实现用户交互界面。通过搭建生产管控平台环境及开发业务功能模块,可以协助矿山企业全面掌控生产作业情况对进一步强化矿山作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数据集成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