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榆林地区共12县,总人口127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1.1万人,有耕地959.6万亩,各种水利设施11713处,其中自流渠道760条,水库316座,抽水站2364座,机井12938眼,设施面积12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1万亩,年均实灌面积95万亩。该区年总产粮5.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197公斤,还有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该区粮食产量一直是低而不稳,山、坡旱地粮作亩产仅数十公斤左右,川道旱地亩产约100公斤,水地平均亩产300公斤,高的可达750公斤。今年榆林市在搞“吨粮田”试验。全区1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2%,一般年份产粮占全区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2.
1990年的金秋,赣榆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全县42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550公斤以上,20万亩花生平均亩产比1989年增加50公斤以上,1.6万亩山芋也获得喜人的高产。看到眼前的丰收景象,怎么也不会相信,今年这里曾遭受过罕见的洪水:8月3日以后的48小时内,该县陡降暴雨324毫米,局部地区高达385毫米。是什么原因使该县在大水之年夺取大丰收?县委书记徐洪松说:“这是我们多年来连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9%,早涝保收及实灌面积已占耕地面积40%以上。据统计资料,1949年至1985年间全流域累计实灌面积为157000万亩(按每亩增产粮食50公斤计算,三十七年来因灌溉增产约7850多万吨),其中63000万亩是1978—1985年灌溉的,对淮河流域近期粮食大幅度增产(全流域粮食总产量目前已达6000万吨)起了很大作用。根据对各省近几年粮食亩产及实灌率(实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关系的统计分析,发现粮食亩产与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始建于1960年,辖灌临潼、闫良、临渭、大荔、富平、蒲城6县(区)的120万亩农田,是陕西省最大的电力抽水灌区。该灌区自开灌以来,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粮食亩产量最高达664公斤,是开灌前86公斤的7.7倍.棉花亩产最高达67公斤,比开灌前增加60多公斤,工程效益十分显著。 但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许多乡、村、组管水组织由于责、权、利诸多因素制约而陷于瘫痪,而且由于中间环节多,一些人趁机层层加码,中间盘剥,造成群众新的“浇地负担重”的问题,挫伤了群众用水积极性,使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针对这一实际,1994年春灌期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粮食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据预测淮河2000年具有增产200亿公斤以上粮食的潜力,约相当于全国2000年计划增产量的20%以上。因此,淮河流域对我国2000年农业再上新台阶有着重大作用。目前,淮河流域粮食亩产为250公斤左右,发展较快的江苏里下河及沂沭河平原区(共有耕地3600万亩),现亩产已超过300公斤,高的已达400公斤以上。而豫东与淮北平原(共有耕地8800万亩),现亩产仅200公斤,比苏北平原亩产低100~150公斤,本流域的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平原区内。经过综合治理开发,以上两个地区的粮食亩产完全有可能达到目前江  相似文献   

6.
宁安县江南灌区设计水田1.5万亩,昔日实灌不足万亩,水稻亩产不过四、五百斤。如今已种水田1.75万亩,1984和1985年两年亩产连超千斤,列全省万亩以上灌区之首。  相似文献   

7.
汉阴县水电局、监察局对永宁乡龙垭水库严重影响蓄水灌溉一事,进行了通报,广大干部群众十分拥护。龙垭水库有库容39.6万米~3,可灌良田2008亩,占全乡水田面积的54%。1993年以来永宁乡政府将水库经营权包给一村民.而承包人只图私利,不管水库安全和灌溉.竟在库内开挖10亩地,为保他这块耕地,使水库少蓄水5万余米~3;涵管水泥盖丢失,临时塞了4根木桩,把放水涵洞堵死,库内20多万米~3水就再也放不出来。1994年持续大旱,1000多亩稻田受旱干桔,其中420亩受重旱,全灌区因旱减产粮食4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万分危急中,县水电局组织群众奋起抗旱,筹款1.28万元.架起6台机泵抽灌29天,抢救受旱稻苗,虽挽回了一定损失,但粮食减产却无法弥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洛川县人民从实际出发,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七年来共兴修各种水利设施133处,衬砌渠道550公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5.7万亩,还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兴修基本农田10.9万亩,累计达到31万亩,人均2.2亩。每年控制泥沙流失45.5万吨,粮食产量增加,全县粮食亩产由1978年的62公斤提高到169.5公斤,每年递增10.7%,1980年总产5万余吨,1983年为7.14万吨,比1978年翻了一番。现在家家户户有余粮,群众的  相似文献   

9.
洛惠渠地处渭北旱塬地带,现有干支渠13条,斗渠237条,有效灌溉面积77.6万亩。多年来,我局在灌区积极推进“三改两全”园田化,狠抓灌溉技术措施方案的实施等。目前,灌区的小畦节水技术已日臻完善,并初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效益化。全灌区已建成方田示范区5万亩,推广U型渠道衬砌200公里;小畦灌面积已占有效面积的50%以上;实行小畦灌后,全灌区年节水1500万立方米以上,年增灌农田30万亩次。近两年,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灌区粮食亩产还达720公斤,棉花亩产达75公斤,并创造了5万亩的“吨粮田”。仅节水一项,全灌区年增农业产值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蒋太宏  李军 《江苏水利》2000,(12):16-17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全县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86座,可养鱼水面达38340亩,目前,已实现库库养鱼,其中精养鱼面积超过7000亩。1999年共回捕成鱼1321吨,特种水产品产量超过19000公斤,其中水库精养鱼亩产387公斤;网箱养鱼亩产43166.6公斤。300亩鱼种池共生产鱼种57960公斤,平均亩产193.2公斤。1999年水利渔业生产共创利润235万元,产值利润比往  相似文献   

11.
东雷抽黄向水费廉政要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雷抽黄属大型高扬程抽水灌区,累计九级总扬程 332米,设计灌溉面积 98万亩 (黄河滩 21万余亩,原上 77万亩 )。 1975年建设, 1980年开始灌溉,到 2000年渠首累计引水 17亿立方米,灌地 972万亩次,粮食亩产由开灌前的 100公斤提高到 35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由 50元增加到 1453元;灌区内林业、养殖业和工副业等也相应地有了较大发展。目前,东雷抽黄已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电价多次上涨,工程管理费用和经常性岁修费用提高。为了维持营运,东雷抽黄管理局经渭…  相似文献   

12.
石津灌区自开灌以来效益显著,区内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灌前亩产仅106公斤,到1997年亩产达到767公斤,是当年省内粮食平均亩产量的2.7倍,2001年粮食单产达到896公斤。多年来,石津灌区为当地农业丰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由于水资源严重紧缺制约了灌区发展,使灌区面临有效灌溉面积不断衰减的严峻局面,60年代平均有效灌溉面积为  相似文献   

13.
甘南县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重点干旱县份。1988年以来,全县从实际出发,把根治旱灾做为水利建设的主攻方向,以拦蓄地上水、开发地下水为主线,抓’三水”(旱灌水、旱改水、蓄荒水).搞“五灌”(井灌、自流灌、喷灌、埯灌、补灌)大力实施“水旱双向突破”战略,率领全县人民打了一场农田水利建设的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1995年末,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5373万元,新修续建各类水源工程13700多处。兴建了一批防洪除涝工程。现在全县旱灌面积达40万亩,早改水面积达20万亩粮食总产已由过去的1.5亿公斤提高到3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翼城县利民灌区几年来,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实际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充分发挥了保证农业增产的作用。全灌区零点七秒立方米的清水流量,在解放前实灌面积仅四千二百亩,小麦平均亩产仅一百三十七斤,皮棉亩产四十八斤;至一九五七年灌区实灌面积增加到三万六千零一十一亩,全灌区小麦平均亩产二百一十三斤,皮棉  相似文献   

15.
《治淮》1994,(3)
我段位于颍河闸下游,堤防总长26.5公里,有芦桥、魏沟两座小型涵闸,承担着堤防涵闸的修、养、管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任务。通过1988年以来的填塘加固、护堤地改造,我段现有堤坡地954亩,南坡护堤地624亩,外坡护堤宜林地782亩,防浪林13924棵,各种条类316亩,1993年总产量26.28万公斤。芦苇、芦竹256亩,1993年总产量16万公斤,内护堤地试种果树31.25亩,1992年已初见效益,亩产平均800元。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兴城市为了节省宝贵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水稻旱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兴城市发展水稻旱种,实行湿润灌溉始于1981年.当年试种2亩,平均亩产339公斤.1982年试种33亩,平均亩产200公斤.1983年扩大到1058亩,平均亩产325公斤.1984年播种5540亩,平均亩产400公斤  相似文献   

17.
广角镜     
光塘水库成鱼精养高产试验成功湖南省邵东县光塘水库利用82亩水面进行成鱼精养试验获得成功,1988年获亩产200公斤,总产1.61万公斤的好收成,为试验前的8倍。这个水库有较好的水源、光热条件。但过去搞常规养鱼,亩产只有30公斤,从1987年开始,进行成鱼精养试验,1988年便取得了亩产200公斤的高产收成。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8.
(一) 我省40年来农业生产的实践反复证明,水地不仅是丰年粮食增产的主力,而且是灾年保命的骨干;哪个时期水利建设发展快,哪个时期的粮食增产幅度就大。50年代末以拦蓄提引为特征的水利大发展,使我省的粮食总产量由建国初的26亿公斤上升到50亿公斤。70年代,以打井配套为主的水利大发展,使我省的粮食产量增加到80亿公斤。进入80年代后,以更新改造,节水扩浇为内涵的水利建设,又把全省粮食总产推上了90亿公斤的新台阶。再从水地效益上看,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在建国初的379万亩的基础上,至1960年突破1000万亩、1974年突破1700万亩,以后一直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1994年达到1781万亩。全省粮作水地实灌面积“二五”末由建国初的143万亩发展到506万亩,“四五”末达到1276万亩,至“八五”期间,一直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定襄县沿滹沱河两岸有3.8万亩盐碱荒滩,自1984年以来,全县先后有8093户农民承包治理,已新打水井75眼,维修配套水井115眼,开挖排灌渠道6公里,已开发利用2.7万余亩,其中发展稻田10685亩,养鱼2000亩,经济效益较显著。1986年在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全县在盐碱荒滩上开发的10685亩稻田,共产稻谷430万公斤,平均亩产403公斤,捕捞成鱼3.8万公斤,出售鱼种37万尾。包括其他农、林、牧业共收入373.5元万,承包户户均收入461元。定襄县三年来改碱治滩共投资200万元(不含投工折款),其中县、乡、村及农民自筹  相似文献   

20.
新华农场的人们几乎连自己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昔日曾是平时一片泥泞、汛期一片汪洋的沼泽地,如今已被20余万亩郁郁葱葱的稻田所取代。过去粮豆亩产只有71.8公斤,总产不足5万吨,现在已发展到亩产365公斤,总产15.7万吨。即使在汛情最严峻年份,超警戒水位1米多,持续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