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8-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IL-6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本院住院的101例AP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43例,中重症组31例,重症组27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患者第1、3、7、10天血清中IL-6含量,比较三组患者之间IL-6含量变化。结果:在组间比较中,轻症患者d1、d3及d7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10血清IL-6含量虽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及重症患者d1、d3、d7及d10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症患者四次测量IL-6含量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四次测量IL-6含量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型及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比较中,轻症组及中重症组患者组内d1、d3、d7及d10血清IL-6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d1与d3、d7与d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3及d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含量动态变化可以作为胰腺炎病情发展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组(26例)、中型组(24例)、重型组(1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间血清IL-18和MMP-9水平的差异及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18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均高于中、轻型组(P均<0.05),中型组的血清IL-18和MMP-9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IL-18和MMP-9可作为临床预测脑梗死出血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1):65-6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NAFLD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4片/次,3次/d)和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3次/d,1粒/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注入瑞代肠内营养液,常规为20~30 kcal/(kg·d)。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C、LDL-C和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辅助治疗NAFLD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上调血清SOD和抑制IL-17水平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3):68-69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在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综合对症处理,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及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抗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1):20-22
目的:探讨芪棱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溶栓治疗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了芪棱汤进行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溶栓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溶栓后24 h,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 d,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进一步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也进一步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7 d,试验组患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能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32-3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对病情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脑梗死体积将其分为A组52例、B组38例、C组3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梗死组48例、中度梗死组38例、重度梗死组38例,另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p-PLA2和hs-CRP明显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梗死组Lp-PLA2和hs-CRP低于中重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低于重度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p-PLA2、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p-PLA2和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增高,对病情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0):1-3
目的:研究血清IL-6及IL-12水平在骨肉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0例骨肉瘤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血清IL-6及IL-12水平,比较两组间IL-6、IL-12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探讨血清IL-6及IL-12水平与骨肉瘤发病及进展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骨肉瘤患者中,处于肿瘤发病Ⅲ~Ⅳ期的患者其血清IL-12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IL-12水平低于不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血清IL-6水平与IL-12水平无明显线性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及IL-12水平在骨肉瘤患者表达异常,两者在骨肉瘤的发生中可能起免疫调节作用,IL-12的低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9):63-65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在急性颅脑损伤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组(30例)、中型组(30例)和重型组(30例),检测三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同时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第1、3及7天时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结果:各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临床分型逐渐加重,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第1、3及7天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发病日期逐渐延长,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P-selectin表达与D-Dimer表达呈正相关性关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选择素在急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评估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7):1-3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联合TX方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华蟾素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血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CR、OR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而CD8+细胞水平显著下降,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观察组,而CD8+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CR亚组CD4+、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DCR亚组,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DCR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TX方案化疗可有效提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9):1782-178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血清氧化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降低、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S100β蛋白及NSE水平均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NO、MDA、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保护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氧化因子水平,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133-136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基因-197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朝阳市第四医院治疗的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情况将患者分为脂肪肝组(n=37),肝硬化组(n=52)及肝癌组(n=31)。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利用ELISA法检测四组的血清IL-17水平,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总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检验IL-17的197A/G基因多态性。对比四组的血清IL-17水平、基因型差异;分析酒精性肝病与血清IL-17、197A/G基因型相关性。结果:四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脂肪肝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脂肪肝组,肝硬化组高于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 197A/G位点基因型分为三种,分别为AA、AG、GG。肝硬化组和肝癌组AA、AG基因型的分布比例均高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而肝硬化组和肝癌组GG基因型的分布比例均低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均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而等位基因G频率均低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病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_s=0.734,P<0.05),与197A/G位点基因型呈负相关(r_s=-0.682,P<0.05)。结论:IL-17水平和酒精性肝病进展呈一定的相关性,且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在IL-17 197A/G位点位置是酒精性肝病发生恶化的易感基因,临床可根据该位点的基因型预防酒精性肝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Iin,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丙二醛(MDA)和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ET和CGRP水平,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血清MDA,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CGRP的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MDA含量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I的发生和发展与ET、CGRP、MDA和SOD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36):24-26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作为AECOPD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SCOPD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水平,同时检测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组间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HMGB1、IL-17、IL-23、TNF-α、IFN-γ、MIP-1α均明显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ECOPD组FEV1Pred,FEV1/FVC值最低,其次为SCOPD组,最高为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HMGB1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与炎症细胞因子在AECOPD患者中的显著性增高,其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AECOPD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35):67-68
目的:探讨高压氧早期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H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5天开始高压氧治疗,1次/d,共20 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入院时、手术后第5天及高压氧20 d后脑水肿程度、血清hs-CRP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压氧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脑水肿体积和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高压氧组脑水肿体积和血清hs-CRP减少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CH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脑水肿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压氧早期治疗能显著促进HICH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脑水肿程度及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8):49-5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清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与血清NSE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联合尤瑞克林有助于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清NSE水平,从而改善疾病预后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1,(1)
目的探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OS患者176例为ACOS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关系。结果 ACOS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少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多于对照组(P<0.05);ACOS组患者血清TNF-α、IL-17、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ACOS患者乳酸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358、-0.366、-0.361,P<0.05),双歧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479、-0.478、-0.500,P<0.05),肠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35、0.708、0.725,P<0.05),肠球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28、 0.717、0.702,P<0.05)。结论 ACOS患者炎症介质TNF-α、IL-17、IL-8水平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失衡,且肠道菌群平衡与炎症介质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6):59-60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胶囊,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吸气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930,P=0.0255)。两组治疗后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4、IFN-γ、IL-17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4、IL-17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均明显升高,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加用苏黄止咳胶囊不仅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并且可以改善免疫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36-13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以期为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1月-2011年11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310例新发脑梗死的患者,另外选取本院40例体检科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脑梗死患者IMT和CR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CRP的表达水平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CR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92±3.62)、(13.54±4.08)和(17.52±6.47)μg/mL,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稳定斑块组的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稳定斑块组的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CRP组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C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升高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CRP表达水平的检测在脑梗死的预防、预后改善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1剂·d-1,常规水煮2次),并联合贴敷脐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湿热证症状评分、腹泻次数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中IL-23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湿热证症状评分、腹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IL-23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可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少腹泻次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中IL-23和TNF-α水平可能与其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8):50-51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n=52)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n=5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屏气指数(BH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ET-1、NO、BHI、CVR、Hcy、TNF-α、IL-6、IL-2、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T-1、Hcy、TNF-α、IL-6、IL-2、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NO、BHI、CVR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ET-1、Hcy、TNF-α、IL-6、IL-2、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BHI、CVR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BI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Hcy水平,临床疗效确切,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