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双压凝汽器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双压凝汽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循环水系统优化目标--最佳真空的确定方法.对某600 WW机组的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不同条件下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方式及净收益与循环水进口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压凝汽器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方式与单压凝汽器不同;当循环水的进口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采用双压凝汽器的循环水系统的净收益大于单压凝汽器;机组负荷越高,双压凝汽器系统比单压凝汽器系统经济性好的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2.
600MW双背压机组运行中最佳背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600MW运行机组双背压凝汽器背压应达值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模型。结合定洲发电公司600MW汽轮机组优化试验数据,计算得出了双背压凝汽器的最佳背压和循环水泵最佳运行方式。该方法可用于指导现场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某燃煤电厂2×300 MW机组循环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外界环境因素,基于循环水泵运行优化理论建立了冷却塔、凝汽器与汽轮机低压缸耦合的冷端优化数学模型。基于麦克尔焓差理论建立冷却塔热力计算模型并给出冷却塔出塔水温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循环水量对冷却塔出塔水温的影响。研究了机组背压、循环水量与排汽流量对凝汽器真空的影响。绘制全工况下循环水泵运行方式间的等效益曲面,确定了不同的机组负荷、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下循环水泵最佳运行方式。对比传统循环水泵优化方式,可知新型等效益曲面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火电机组实际运行中循环水系统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电厂330MW汽轮机组冷端系统的试验结果,结合机组微增功率和背压关系曲线以及凝汽器变工况特性,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建立了冷端优化数学模型,并结合循环水泵运行优化调整试验,提出了机组在不同运行负荷和冷却水进口温度下冷端循环水泵的最佳运行方式,从而确定了凝汽器最佳运行背压。研究结果应用于某电厂,在夏季工况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双压凝汽器的工作原理,以N-39000-2型双压凝汽器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工况和循环水泵不同运行组合条件下,就其高、低压侧变工况特性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等效焓降法对某600MW机组进行计算和分析,以获得最佳真空为优化目标,得出不同工况下循环水泵的最优组合。结果显示,双压凝汽器可以在更小的循环水流量下达到最佳真空。  相似文献   

6.
冷端系统作为火电机组的重要辅助系统,其设备运行状态对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凝汽器压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认为是汽轮机背压,背压变化对机组的功率有很大的影响.在分析凝汽器和冷却塔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凝汽器背压计算模型,探究循环水流量的连续调节对机组背压及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冷端系统内循环冷却水流量能有效地改变凝汽器压力,进而调节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机组背压趋向于边界压力的速率不同,循环水流量变化对机组正向出力与反向出力影响深度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150MW高背压供热机组,凝汽器高背压供热改造的内容.由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后,凝汽器高、低背压运行的试验数据,计算了凝汽器在两种运行状态下的性能指标.高背压供热工况下,凝汽器端差较小,为2.354℃;3个低背压凝汽工况,凝汽器端差为6.535℃、5.358℃、5.148℃,经循环水流量和进水温度修正后的凝汽器端差为8.721℃、7.179℃、6.724C,都高于通常的凝汽器设计端差4℃和改造前的数值,改造后的总体传热系数为2.183kW/(m2·℃),小于改造前的平均值3.388kW/(m2·℃).凝汽器高背压改造后,满足常年安全运行的要求,但性能指标没有达到设计值,也低于改造前的数值,125MW工况下,凝汽器改造后的背压比改造前上升近0.9kPa.  相似文献   

8.
凝汽器清洁系数是评价凝汽器性能最重要指标,其变化对循环水泵最优化调度将产生较大影响。在分析了凝汽器水侧污垢增长简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得到凝汽器水侧污垢随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了清洁系数随运行时间和冷却水流速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某600MW超临界汽轮机凝汽器循环水泵最优化调度作为实例,对凝汽器端差、凝汽器真空随清洁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清洁系数对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方式造成影响,并得到了不同负荷、不同循环水温度及不同清洁系数下循环水泵的最佳运行方式,对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1000 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最佳背压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最佳背压随负荷、循环水流量和机组状态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循泵功率变化和汽轮发电机功率变化均随循环水流量增加而增大。机组净出力随循环水流量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循环水流量和背压下存在最大值。在高负荷下,降低背压带来的收益大于损耗,应尽量提高循环水流量,降低背压。低负荷下,采用一机一循泵模式合理;中高负荷下,采用两机三循泵模式合理;长期高负荷下,采用一机两循泵模式合理。在循环水入口温度维持基本不变时,汽轮机最佳背压随负荷增加而降低,最佳循环水流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600MW双背压机组凝汽器变工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力系统变工况理论,结合凝汽器传热计算模型,并考虑调节级效率修正、排汽干度变化修正以及余速损失变化修正,建立了双背压机组凝汽器变工况数学模型。并以某600MW双背压机组为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机组功率、循环水温度及流量变化时机组性能的变化规律,为该类机组的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站双背压汽轮机热耗率加权平均计算法。该方法考虑了高背压与低背压对应的不同功率的权重对热耗率的影响,以及汽轮机功率对热耗率非线性关系的影响。应用本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双背压汽轮机热耗率以及凝汽器冷却水分界温度,由此为汽轮机-凝汽器装置的双背压选型优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机组热经济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循环水入口温度是决定循环水泵最优运行方式的重要参数。对于开式循环水系统来说,循环水入口温度即环境温度;但对于闭式循环水系统来说,循环水入口温度为冷却塔出塔水温。以逆流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结合冷却塔热平衡计算方程式,通过迭代计算的方法确定出了循环水泵在不同运行方式时的冷却塔出塔水温,同时提出了入塔风速的软测量方法,而此前文献都是通过空气动力计算来获得入塔风速的。针对出塔水温和入塔风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非线性方程多解问题,作了详细探讨,并最终确定了其符合物理意义的真实解。最后,将其应用到双压凝汽器中,由此得出的循环水泵最优运行方式对现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背压凝汽器对汽轮机热经济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双背压凝汽器对汽轮机热耗率的综合影响.通过计算,得出凝汽器冷却水温度在分界温度值以上,采用双背压凝汽器可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同时由于低背压的影响,该侧的排汽损失增大,使双背压汽轮机高背压与低背压的平均值对应的热耗率要高于单背压汽轮机的热耗率,使机组的热经济性有所下降.由此得出结论,双背压凝汽器对汽轮机热经济性的影响程度,需要综合分析达到.  相似文献   

14.
双背压凝汽器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一峰 《动力工程》1999,19(6):473-477
通过对单背压和双背压凝汽器的原理和特性的分析,论述了双背压凝汽器的特点,提出了双背压凝汽器的适用性,以进一步降低造价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5.
确定循环水泵的最优运行方式的重点在于计算循环水泵在不同运行方式时凝汽器压力的估计值。现有文献在利用凝汽器变工况计算凝汽器压力估计值时,认为凝汽器的清洁系数保持不变,从而不能精确地计算凝汽器的总体传热系数。针对以上的问题,该文基于传热学理论提出了通过实时监测的清洁系数来确定凝汽器的总体传热系数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330MW机组的变频循环水系统中,运用枚举法搜索不同负荷、不同循环水温度下循环水泵的最佳运行方式,对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循环水泵优化运行方式的在线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电厂凝汽器与循环水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计算循环水泵在不同运行方式下机组的净增功率。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循环水泵的运行方式,为循环水泵的优化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汽轮机凝汽设备及系统是重要的辅机设备及系统,而凝汽器背压对汽轮机的运行安全经济性及调节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带自流装置的船舶汽轮机,在某些自流工况,循环水过量,采用循环水无法对凝汽器的背压进行调节,调节系统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本文对抽气器参与凝汽器背压调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抽气器参与凝汽器背压调节的可行性,对凝汽器背压调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特性曲线交点的方法对发电机组循环水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动叶开度可调式循环水泵运行方式对凝汽器端差和真空度的影响,并用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最后运用基于最佳真空的优化准则对机组循环水系统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优化方案,可有效降低发电成本。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离散优化原理,结合汽轮机背压修正曲线、凝汽器变工况计算和循环水泵性能试验数据进行循环水系统优化;建立了真空泵吸气室压力与凝汽器抽气口压力的关系模型;给出了考虑真空泵工作水温度后的国产330MW机组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目标值,结果显示受真空泵工作水温的影响,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模式切换(1机1泵切换到2机3泵运行)对应的负荷会变化增大,而且随着工作水温的升高,切换负荷增大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双压凝汽器高、低压侧之间维持一定压差是其较传统单压凝汽器节能的关键。针对冬季运行时,双压凝汽器低压侧真空过高的特殊性,提出在高、低压侧循环水入口管道之间安装旁路管道,通过控制进入低压侧循环水流量,在保持高压侧真空不变的前提下,有效避免冬季低压侧真空过高的技术改造方案,并以某600MW机组配置的N-38000-1型双压凝汽器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对双压凝汽器冬季节能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