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8)
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普遍不高和国家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师资队伍六个方面开展论述,以期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华东交通大学顺利通过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湖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高校-企业或政府部门-项目"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教学体系、基地建设、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以及其他工程类专业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指出国内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分析了国内专业评估和国际专业认证存在的差距;并以亚太地区工料测量师能力标准体系、《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基本要求为依据,提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构想,即在高等教育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下,建立响应能力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注册工程师执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实现专业认证国际互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为满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新要求,该研究针对流体力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环境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就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及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改革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该研究成果可为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6)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构建符合自身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增强专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下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趋势。通过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多元化实践教学系统及其管理运行机制,对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模式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以期培养出全面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其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管理、设计、咨询等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立足于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构建了适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四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创新综合课程设计、工程技术培训、顶岗实训等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建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
在推行专业认证制度的背景下,结合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提出应从增加实验设备数量,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扩大和加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严格实习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质量要求等方面入手,加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以达到环境工程专业认证需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教育理念包含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基于产出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其中,通用标准12条毕业要求,明确要求本科工程教育要聚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而实践教学则是实现这一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对生产实习理念、实践内容优化、多样化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工程实践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并希望能够为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通过对当前高等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阐述,分析了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特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设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实践教学能力的毕业要求;通过绘制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路线图,构建了支撑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中对学生层次化、模块化能力培养,保证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目标达成,可为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4)
"逆向设计,正向操作"的"3+1"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OBE的教育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解决企业招人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逆向设计、正向操作"的方式改革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毕业要求入手,整合教学体系,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培养高素质的、与社会无缝接轨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