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微波固相法合成邻苯二甲酸锌、铜配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  钟国清  熊鑫  蒋琪英 《精细化工》2011,28(11):1059-1062
以邻苯二甲酸(H2phth)、乙酸锌或乙酸铜为原料,通过微波固相法合成了邻苯二甲酸锌、铜配合物Zn(phth).2H2O和Cu(phth).H2O,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配体中的羧基以双齿桥式与Zn(Ⅱ)或Cu(Ⅱ)结合形成配合物,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为金属氧化物。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液发挥法合成新颖配位聚合物[Zn(asba)(2,2-bipy)(4H2O)]·2H2O(asba=2-氨基-4-磺基苯甲酸,2,2-bi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测定、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表明,化合物1隶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通过氢键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且具有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硝酸锌、2,2-联吡啶及Na3VO4用水热法在170℃合成出一种钒酸锌新化合物Zn(2,2′-bipy)(H2O)V2O6(1).化合物1的结构为一种一维链状化合物,其链状结构是以[Zn(2,2′-bipy)(H2O)]2 基团将[V4O12]4—环状的结构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4.
以2,2’-联咪唑(H2biim)和邻苯二甲酸(H2phth)为配体,以钴为中心离子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o(H2biim)2(phth)],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0.849 39(3)nm,b=1.156 45(5)nm,c=2.059 40(10)nm,β=94.769°。V=2.015 90(15)nm3,D=1.619(g/cm3),Z=4。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0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5.
用溶液挥发法合成两个新的配合物[Cd2(asba)2(2,2-biim)2(H2O)4·6H2O]n(1)和[Cd(asba)(bpp)]n(2)[asba=2-氨基-4-磺基苯甲酸,2,2-biim=2,2-连咪唑,bpp=1,3-(丙烷)-双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1通过Cd(Ⅱ)离子与asba2-中氧原子和氮原子连接形成一个简单晶胞,晶胞间通过2,2-biim的π-π作用拓展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体asba2-和bpp作为桥联配体,与Cd(Ⅱ)离子配位,构成2D平面结构,形成(44,33)拓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只改变辅助配体,得到不同配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2,2’-联咪唑(H2biim)和邻苯二甲酸(H2phth)为配体,以钴为中心离子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o(H2biim)2(phth)],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0.849 39(3)nm,b=1.156 45(5)nm,c=2.059 40(10)nm,β=94.769°。V=2.015 90(15)nm3,D=1.619(g/cm3),Z=4。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0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Co(HL)(2,2′-bipy)2]·9·5H2O(H3L=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C29H42CoN5O15.5S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Co(Ⅱ)离子为6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作为双齿配体与Co(Ⅱ)离子配位,2,2′-联吡啶和Co(Ⅱ)离子双齿螯合配位。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配合物中含有一个由18个水分子组成的独立水簇。在氮气气氛中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0.1℃时开始失重,440℃时分解完全。  相似文献   

8.
以2,2′-联吡啶和硝酸根为混合配体,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钴(Ⅱ)配合物[Co(2,2′-bipy)2(NO3)]2SO4·(H2O)5,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标题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709 32(9) nm,b=1.952 8(2) nm,c=1.684 1(2) nm,β=96.835(2)°,V=2.316 1(5) nm3,Z=2,D=1.495 g/cm3.配合物中每个钴(Ⅱ)离子与两个2,2′-联吡啶分子中的4个N原子、1个硝酸根的两个O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2,3’,4,5’-联苯四羧酸(2,3’,4,5’-biphenyltetracarboxylic acid,H4bptc)、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有机配体,与Cu(Ⅱ)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u(H2bptc2-)(phen)]H2O}n。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2个H2bptc2-配体分别桥连2个Cu(Ⅱ)离子形成了零维的超分子结构,phen为双齿螯合配位的终端配体。超分子结构通过弱的π-π作用扩展为一维链,又经羧基和水分子间氢键作用扩展为3D超分子化合物。对配合物1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进行了拓扑分析,并进行了元素、红外光谱、粉末衍射(PXRD)和热失重表征。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基于锌(Ⅱ)盐、对甲苯磺酰谷氨酸(H_2tsgluO)与4,4’-联吡啶(4,4’-bipy)的发光材料配合物Zn(tsgluO)(4,4’-bipy)·3(H_2O)(1)。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组成。此外,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是很有潜力的电子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高玲玲  刘艳  胡拖平 《河南化工》2011,(Z2):25-27,60
在水热法条件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EtOH)和水[V(DMF)∶V(EtOH)∶V(H2O)=3∶1∶1]为溶剂,基于2,2-联吡啶(2,2-bipy)、叠氮钠(NaN3)和硝酸镉(Cd(NO3)2.4H2O)合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Cd(2,2-bipy)(NaN3)2]n(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C2/c空间群,在不对称结构单元中一个镉原子与两个NaN3中的两个氮原子和2,2-bipy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同时,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晶胞参数:a=1.2167 5(5)nm、b=1.4631(6)nm,c=0.656 5(2)nm,V=1.168 2(8)nm3,Dc=2 005 kg/m3,Z=4,F(000)=688,GooF=1.138,R1=0.023 4,wR2=0.057 4。  相似文献   

12.
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维链状配合物[Zn(4,4′-bipy)(H2O)4]n·(Paba)2n(1)(4,4′-bipy=4,4′-联吡啶,PabaH=对氨基苯磺酸),并通过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273(4)nm,b=0.8306(3)nm,c=1.4380(5)nm,β=90.430(4)°,V=1.3464(8)nm-3,Z=2,Dc=1.574g.cm-3,μ=1.129mm-1,F(000)=660,R1=0.0382,wR2=0.0954,S=1.048。  相似文献   

13.
利用2,2′-二喹啉-4,4′-二羧酸(2,2′-bca)为主配体,1,10-邻菲罗啉(1,10-phen)为辅配体,与四水合醋酸锰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配合物1([Mn(2,2′-bca)(1,10-phen)(H2O)2]n)和配合物2([Mn(2,2′-bca)(H2O)]n),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与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由一个2,2′-bca配体、一个1,10-phen和两个配位水分子组成,通过主配体2,2′-bca的桥联作用连接Mn2+形成一维链结构,并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与π-π堆积,进一步有序堆积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由一个2,2′-bca配体和一个配位水分子组成,通过2,2′-bca配体的两个羧酸基团桥联Mn2+形成无限三维框架结构。两种配合物均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广东化工》2021,48(17)
以2-(1氢-1,2,4-三氮唑)-1-乙酸(Htrza)为主配体,4,4′-bipy为辅助配体,与Cu(ClO_4)_2·6H_2O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trza)(4,4′-bipy)]·(H_2O)·(ClO_4)}n,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在-1.6~0.2V电位范围内,配合物发生了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反应,电子转移数为2,扩散系数为1.02×10~(-6)。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间苯二乙酸、2,2′-二联吡啶和硝酸镉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配合物{[Cd2(pda)2(2,2′-bipy)2]·2H2O}n(1)(1,3-pda=间苯二乙酸、2,2′-bipy=2,2′-二联吡啶)。采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CHN元素分析、荧光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a=10.902(2)A,b=11.047(2)A,c=15.799(2)A;α=91.546(2)°,β=90.233(2)°,γ=94.030(2)。其基本结构单元由两个Cd(II)原子、四个间苯二乙酸根、两个2,2′-二联吡啶组成。间苯二乙酸与Cd(Ⅱ)原子交替连接形成城墙垛型一维链,相邻的链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另外,配合物在393nm处呈现较强的荧光发射(λex=322nm)。  相似文献   

16.
以菲醌与甘氨酸为原料合成相应甘氨酸席夫碱配体(L),与过渡金属盐反应得到两种金属配合物[Cu(L)(H_2O)_2]·2H_2O(a)、[Zn(L)(H_2O)]·2H_2O)(b),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表征,探究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只有在以甲醇为溶剂的情况下得到了晶体配合物;配体和配合物L、[Cu(L)(H_2O)_2]·2H_2O、[Zn(L)(H_2O)]·2H_2O对大肠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Co(HL)(2,2'-bipy)2]·9.5H2O(H3L=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C29H42CoN5O15.5S属单斜品系,C2/c空间群.Co(Ⅱ)离子为6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对羧基苯磺酰甘氨酸作为双齿配体与Co(Ⅱ)离子配位,2,2'-联吡啶和co(Ⅱ)离子双齿螯合配位.配合物通过氧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配合物中含有一个由18个水分子组成的独立水簇.在氮气气氛中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0.1℃时开始失重,440℃时分解完全.  相似文献   

18.
以5-氟水杨酸和邻菲罗啉为定向配体,与乙酸铜反应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fiac)(1,10-phen)]·H2O(1)(Hfiac=5-氟水杨酸,1,10-phen=邻菲罗啉),并对结构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401(6)nm,b=1.20947(10)nm,c=1.40478(17)nm;α=7.2680(11)°,β=75.090(9)°,γ=76.300(6)°,V=1719.6(3),Z=2,Dc=2.425g·cm-3,R1=0.0411,wR2=0.1108,S=1.110。配合物1中的Cu(Ⅱ)离子分别与来自二齿配体Hfiac上的两个O原子和来自邻菲罗啉配体上的两个N原子配位,形成平面构型。通过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15,(8):1433-1436
以4,4’-联吡啶(bipy)和1,2,4,5-苯四甲酸(H4BTA)为配体与金属盐Ni Cl2·6H2O合成出配合物一个Ni(II)的配合物晶体{[Ni(bipy)(H2O)4]·6H2O·H4BTA}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993 6(3),b=1.130 04(2),c=1.538 5(2),α=90.00°,β=94.513(4)°,γ=90.00°,V=3.455 4(9)nm3,Z=8。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8):1433-1436
以4,4’-联吡啶(bipy)和1,2,4,5-苯四甲酸(H4BTA)为配体与金属盐Ni Cl2·6H2O合成出配合物一个Ni(II)的配合物晶体{[Ni(bipy)(H2O)4]·6H2O·H4BTA}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993 6(3),b=1.130 04(2),c=1.538 5(2),α=90.00°,β=94.513(4)°,γ=90.00°,V=3.455 4(9)nm3,Z=8。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