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小浪底水库库区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入手,研究了库区8县、市生态环境脆弱性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了13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模型得出各个评价单元相应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量化值。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济源市)、严重脆弱区(陕县、新安、夏县和平陆)、中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垣曲市)以及潜在脆弱区(渑池和孟津)。生态脆弱性指数排序为济源陕县新安夏县(平陆)垣曲孟津渑池。  相似文献   

2.
从小浪底水库库区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入手,研究了库区8县、市生态环境脆弱性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了13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模型得出各个评价单元相应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量化值.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济源市)、严重脆弱区(陕县、新安、夏县和平陆)、中度脆弱区...  相似文献   

3.
<正> 黄河小浪底水库是三门峡水库以下黄河干流上一座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大坝坝址位于洛阳市西北约四十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694155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2%。一、库周库区主要污染源调查黄河小浪底水库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共调查了三门峡~小浪底区间流域内的河南省(孟津、新安、渑池、陕县、济源)五个县和山西省(平陆、夏县、垣曲)三个县。调查的重点是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4.
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槽谷区印江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的多种栅格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栅格大小为30 m×30 m 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空间数据库,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划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等级。结果表明:潜在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较大,2010年和2015年分别为86.60%,87.37%;重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比例较小;其中生态脆弱性较高的地方多分布于人口密度大、植被覆盖度较低、地形起伏较大以及人类活动强度高的区域。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构建的评价模型可以运用于省市级和县级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小浪底水库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其淹没影响及施工占地涉及河南省孟津、新安、济源、渑池、陕县和洛阳市吉利区、郊区共7个县(市、区)、24个乡镇、158个行政村,淹没占用土地23O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万多亩,需迁移安置移民16万多人,拆迁房窑面积384.6万平方米。自1991年9月1日小浪底前期工程开工以来,施工区各市、县按照省政府“政治动员、经济补偿、政府行为、各方支援”的移民方针,积  相似文献   

6.
岩溶煤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廷刚  苏迎春 《人民长江》2008,39(24):85-88
以既是岩溶地区又是煤矿地区的重庆市南桐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选取2大类7小类共29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在GIS支持下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计算和定量评价,划分出极强度脆弱区、强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4种不同脆弱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比较严重,在90个评价单元中,有43个单元为极强度或强度脆弱,26个评价单元为中度脆弱,21个评价单元为轻度脆弱。整个研究区的脆弱度为0.537,已经非常接近强度脆弱等级。最后对这类地区的研究和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鉴于脆弱性要素(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性)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结构有很好 的对应关系,基于 PSR 模型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0—2019 年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筛选人均用水量等 25 个评价指标,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评价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将水资源脆弱性划分为不脆弱、 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脆弱 5 级,利用集对分析法和置信度准则计算得到 2010—2019 年的水资源 脆弱性水平;将指标层和准则层脆弱性与系统综合脆弱性进行对比,分析各指标与准则层脆弱性水平和变化趋势 与系统脆弱性的关系,探究影响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成果可为新疆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本身自然地理环境错综复杂,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导致水资源成为限制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西藏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以西藏7个地区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为例展开研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筛选出了19个指标,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模型(DPSIR)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系统,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综合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西藏水资源比较脆弱;其中,拉萨地区为重度脆弱区,日喀则、那曲、阿里地区为中等脆弱区,昌都与山南地区为比较脆弱地区,林芝地区为不脆弱区。总之,对高海拔地区的水资源脆弱性展开评价研究,可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滇中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阐明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和内涵,提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以云南滇中为例,构建滇中地区在水循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内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对滇中地区的水资源脆弱度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滇中地区的水资源脆弱度普遍偏高;除丽江外,其他地区水资源介于中度脆弱与重度脆弱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了包括人口密度、水体面积、湿地管理水平等15个指标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权重和指标隶属度,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亚健康、脆弱、病态、疾病"5个等级,根据综合评价指数确定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7年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为0.696,处于"脆弱"等级,接近"亚健康"状态;压力、状态、响应3个目标层中,状态层的约束性最强(0.548 5),响应层次之(0.241 0),压力层最弱(0.210 5);在15个评价指标中,物质供应、生态环境恢复、科研娱乐和湿地受胁迫程度是影响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三门峡水库的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宾 《人民黄河》2003,25(12):1-2
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在确保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水库调度、机组抗磨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根据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及黄河下游洪水处理调度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三门峡水库仍须承担相当繁重的任务:①按照小浪底水库设计要求,只有当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4座水库联合调度时,黄河下游才能达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小浪底水库死库容淤积完后,需要三门峡水库配合运用的防洪库容将更大。②当黄河下游发生严重凌情时,小浪底正常运用后的库容不能满足下游防凌的要求,仍需要三门峡与小浪底两水库联合控制。③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三门峡水库将在未来的供水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④三门峡、小浪底和西霞院3座水利枢纽将组成梯级水库群,小浪底水库承上启下,发挥中心枢纽的作用,但小浪底水库库容也是有限的,一些问题仍需要三门峡水库配合才能得到解决。此外,三门峡水库建库初期,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投入运用40多年来,非汛期蓄水,汛期降低水位,经过自然的修复和人工的建设,在库区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在库周形成了依托水库发展的社会经济模式,因此三门峡水库不仅承担着流域治理开发而赋予的任务,而且对库区自身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①保护和改善库区湿地生态环境。②为库区沿岸工农业用水提供保障。③改善库区水质。④支撑三门峡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挖掘旱灾风险动态评估中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之间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用半偏减法集对势这一新的联系数伴随函数,建立区域旱灾风险动态评估的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SSSPP),并应用于宿州市2007—2017年旱灾风险动态评估和风险脆弱性因子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旱灾风险综合等级基本在2级以上,处于偏危险状态,通过半偏减法集对势值可判别2009、2010及2011年处于偏反势,为高危险年份。通过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识别出了宿州市旱灾风险脆弱性指标有: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类型、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耕地率、农业人口比例、水库调蓄率、单位面积现状供水能力、单位面积应急浇水能力、灌溉指数、节水灌溉率,这11个指标是宿州市降低旱灾风险等级进一步需要调控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浪底水库调度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水库运行对周边水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调度运行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合理的生态调度理念将水库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水平,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省雅砻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两个重要水电开发基地为例,采用水利水电统计数据,在流域分割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游空间关系和流域水电开发指标总体水平,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水电开发程度综合评估体系;基于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情况、土壤侵蚀、地质灾害、水质监测和鱼类资源等数据,分析评估了不同水电开发程度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电开发密度、水电开发强度等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局部聚集性,其中水电开发强度、流域装机容量与流域库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不同水电开发程度等级的水电开发指标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证明了该水电开发程度综合评估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白杨河流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区域面积大,水资源匮乏,气候干旱,环境恶劣,生态系统脆弱.该文在分析白杨河流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的基础上,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近远期分析与用水要求及区域生态问题现状与预测进行了初步探讨.说明干旱区资源开发,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应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用水的要求,杜绝盲目、掠夺式...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资源、灾害3个方面入手,构建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脆弱性进行评价。将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潜在脆弱、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结合流域脆弱性评估结果,探究其脆弱性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综合整治建议。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主要在微度-中度脆弱之间,占流域总面积的75.46%,其中,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比最大,为29.11%;潜在脆弱和重度脆弱面积占比较小,分别为11.48%和13.06%;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空间分布与其地形高程关系较为密切,随着海拔高程越大,脆弱性有增大的趋势。研究成果为广西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量化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建立基于GRNN与RBF神经网络算法原理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以及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采用内插法构造网络训练样本,对典型岩溶地区西畴县不同规划水平年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西畴县不同规划水平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处于中度脆弱与强度脆弱之间,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基本可承载与可承载之间,评价结果符合西畴县现状,可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②GRNN与RBF网络模型对西畴县各水平年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相同,表明研究建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均是合理可行的,同BP等网络算法相比,GRNN与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调整参数少,不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以宝鸡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复杂的人水关系,对1999-2015年间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整体评价,并预估未来趋势,找到影响宝鸡市水资源脆弱性的主导因子,为降低水资源脆弱性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以DPSIR模型为基础,选取出19个能够反映出宝鸡市水资源脆性的指标,依靠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主客观组合赋权的优势,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分,借助S型曲线对水资源脆弱性与指标综合得分之间建立非线性函数关系,由此对17a间水资源脆弱性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宝鸡市水资源整体呈严重脆弱(Ⅳ级),但整体及未来下降趋势明显,降水与工业重复用水率为其主导因子,改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水资源脆弱性下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现场核查与生态调查,对汾河水库上游流域5 268 km2区域各阶段生态系统构成及转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区域自然地理、水文及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了研究区各类生态系统变化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2000-2013年,汾河水库上游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灌丛、森林,约占总面积的80%,但农地面积减少,森林、草地、湿地、城镇面积增加;草地是最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森林为最活跃的土地利用类型,湿地和森林在空间上呈现扩张的发展趋势;研究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农田面积减少,对流域水环境均起到正效应,城镇面积的增加体现为负效应。汾河水库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流域水环境的改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