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虑确定论情形下将发生由超临界分支到亚临界分支相变的自催化光化学反应模型 ,当光强按白泊松噪声或色白泊松噪声涨落时 ,发现相变临界点将减少 ,双稳区域也有所变化 .  相似文献   

2.
讨论色泊松噪声驱动系统,利用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得到系统几纺率密度主方程,害态几率分布函数及其极值方程,结果应用于Verhulst模型,发现泊松噪声对噪声感应相变的阈值和定态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讨论色泊松噪声驱动系统,利用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得到系统几率密度主方程,定态几率分布函数及其极值方程。结果应用于Verhulst模型,发现泊松噪声对噪声感应相变的阈值和定态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个演化无标度网络模型,研究了网络中出现巨连通分支的相变.在模型中每步加入一个新节点,其带的边数服从泊松分布,这些边按照择优连接机制与网络中的旧节点进行连接.通过求解网络中连通分支演化满足的率方程,得到了网络中出现巨分支的条件,给出了模型的完整相变图.相变点表达式说明择优连接机制有助于巨分支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讨论色泊松噪声驱动系统,利用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得到系统几率密度主方程,定态几率分布函数及其极值方程.结果应用于Verhulat模型,发现泊松噪声对噪声感应相交的闭值和定态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同添边规则下的网络渗流特征得到了广泛研究,但系统初始条件对渗流变换的影响少有关注。该文研究了初始分支尺度服从指数分布条件下的经典ER(Er?ds-Rényi)渗流过程,通过分支凝聚过程的斯莫洛科夫斯基方程解析分析发现,与经典ER渗流过程相比,尽管渗流仍然连续,但在相变点附近,分支尺度分布不再服从幂律分布,同时,敏感度在相变点也不再满足居里-外斯定律。  相似文献   

7.
系统论述了近年来激光相变硬化、激光上釉、激光合金化及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并总结出上述各个分支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考虑处在热环境中且具有涨落频率的过阻尼非线性振子,其中热噪声为高斯白噪声,频率涨落为色泊松噪声,应用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得到了振子在位置空间的主方程及近似Fokker-Plank方程,运用最陡下降法,求出了振子的平均首通时间。  相似文献   

9.
考虑处在热环境中且具有涨落频率的过阻尼非线性振子,其中热噪声为高斯白噪声,频率涨落为色泊松噪声。应用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得到了振子在位置空间的主方程及近似Fokker-Plank方程,运用最陡下降法,求出了振子的平均首通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噪声对物体图像重构的影响,在模拟的衍射图中加入泊松噪声和高斯噪声.改变信噪比,分析了扩展叠层扫描迭代算法迭代50次的图像重构结果.发现信噪比低于6时无法重构物体图像,信噪比为18时,可以恢复透射率为50%的物体图像.信噪比为22时,可以恢复透射率为10%的物体图像.结果表明噪声对透射率低的物体图像影响更大.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相变墙体与夜间通风改善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自制复合有机相变材料,与EPS保温材料相粘和,制作成轻质建筑用墙体材料,结合夜间通风技术,在重庆地区进行了含相变材料层和不含相变材料层轻质房间的室内热环境对比实验,以分析相变材料用量、相变温度及相变墙体结构等因素对相变墙体的蓄热、放热性能及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应用于轻质房间,能显著增强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采取夜间通风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日间蓄积的热量散至室外;含相变墙体材料房间与普通房间相比较,室内温度最高降低11℃左右,节能效果显著;室内平均温度符合《野营住房空间与环境参数限值》(GJB4306-2002)中6.2条规定的3级要求;相变材料用量及相变温度对室内温度的控制效果较为明显,采用不同的相变温度,并将相变墙体房间相变材料用量提高1倍,两轻质房间室内温差最大值从3℃增大至11℃左右;进行相变墙体结构设计时,采取不同相变温度的材料搭配使用可以大幅提高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能量的贮存和利用,有助于开发环保节能型复合材料.通过将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基体复合,可以制成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本文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发展过程、相变蓄能围护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用混凝土、石膏板、保温隔热材料及砂浆等建筑材料与相变材料复合制成的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裂缝作为混凝土桥梁的主要病害大量存在,部分裂缝修补后会二次开裂,在病害智能识别中,裂缝修补痕迹易与混凝土剥落等缺陷混淆,因此,裂缝修补痕迹的准确识别不仅是二次裂缝准确识别的基础,也是混凝土桥梁整体病害识别的重要环节。为了获取边缘清晰连续的裂缝修补痕迹,先对裂缝修补痕迹的图像添加泊松噪声,再利用双边滤波对添加的噪声及原有噪声进行平滑。然后用Otsu算法对裂缝修补痕迹进行图像分割,并使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评价滤波效果,使用运行时间和最大连续可用内存块(LCFB)使用情况评价分割效果。最后以河南省某高速公路桥梁历年定检中的裂缝修补痕迹图像为例,对方法进行实际验证。结果显示:经过泊松噪声-双边滤波算法处理后,裂缝修补痕迹图像PSNR值最高约35.090 1 dB,SSIM值可达约0.880 1,说明添加泊松噪声可改善图像质量并优化双边滤波效果;经过Otsu算法进行图像分割的运行时间比其他方法约短25%~50%,LCFB比其他方法约提高0.25%;经过处理的裂缝修补痕迹图像达到理想预期效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脂肪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定形相变蓄热板的传热性能和节能效果,以三种相变温度不同的脂肪酸二元低共熔物/PMMA定形相变蓄热板为实验对象,对单层相变蓄热板和多层组合式相变蓄热板系统的基本热工参数和传热效果进行了测试,并将定形相变蓄热板应用在地板蓄/放热系统,采用相变模拟箱实验测试了定形相变蓄热板的调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地铁站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建立改进偏随机步行者格子气模型来模拟开放边界条件下高峰期Y型通道内行人流汇集过程,模型由正方形与三角形格子组成,并利用QT编程仿真以任意角度相交的通道内的行人流.通过分析分支通道与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密度的相变规律特征,得到密度变化相图.研究证明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密度随分支通道宽度及偏移角度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理论推导证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对于分支通道宽度相同的Y型通道,当分支通道行人流密度分别为0.4和0.3时,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发生拥挤过度,此时汇集处行人流密度约为0.5;但当分支通道宽度不同时,Y型通道汇集处发生拥挤的临界密度随分支通道宽度比值增大而减小,且随偏移角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噪声对物体图像重构的影响,在模拟的衍射图中加入泊松噪声和高斯噪声。改变信噪比,分析了扩展叠层扫描迭代算法迭代50次的图像重构结果。发现信噪比低于6时无法重构物体图像,信噪比为18时,可以恢复透射率为50%的物体图像。信噪比为22时,可以恢复透射率为10%的物体图像。结果表明噪声对透射率低的物体图像影响更大。信噪比大于22时噪声对不同透射率物体图像的重构均不再有影响。此研究为相干衍射成像算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相变储能技术的发展和昼夜电价分时制的实行为电采暖在北方寒区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数值模拟在初次和稳定蓄放热过程中,相变墙板温度和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研究相变厚度、相变温度和相变半径对相变墙板传热过程的影响规律,并确定出适宜于寒区电热膜采暖系统的相变墙板,使该相变电采暖系统不仅具有热舒适性,而且能将夜间的低价电能储存起来供白天采暖用,降低电采暖系统的运行费,并对电网起到调峰作用,在宏观上具有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将微胶囊相变材料与水泥砂浆复配,考察了相变材料加入量对水泥砂浆相变潜热、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泥、砂子和相变材料质量比为100∶160∶30条件下,水泥试块的相变潜热为32.5J·g-1,抗拉强度为12.5 MPa,抗折强度为7.5 MPa。对成型的相变水泥试块进行了30次的冻融实验,结果证明,经过20次冻融循环后,相变水泥砂浆的相变潜热为26.6J·g-1,经过30次冻融实验后水泥试块的相变潜热为24.2J·g-1,保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蓄能供热型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重力热管蒸发段、热泵蒸发器和相变材料集于一体,可有效克服太阳辐射波动性影响,结构紧凑,集热效率高. 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蓄能供热型太阳能集热器内相变材料的蓄放热特性. 对比分析集热器内不同结构:重力热管蒸发段和蒸发器管路采用并排布置或三角布置时相变材料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结果表明,并排布置方式优于三角布置方式,相变材料完全熔化时间可缩短22.6%,完全熔化时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更多. 研究集热器倾斜角度对相变材料蓄热/释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蓄热过程倾斜放置比竖直放置时相变材料的完全熔化时间缩短了约28%,而释热过程完全熔化时间不受倾斜角度的影响. 最后研究了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对相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够满足相变材料蓄热所需的相变温度范围内,应选取相变温度较低、相变潜热较大的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硬脂酸丁酯为相变材料、膨胀珍珠岩为吸附介质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将其按一定质量分数替代尾砂后与水泥、尾砂混合制成相变储能充填体.为探究相变储能充填体强度和热学性能表现,分别制备不同灰砂比、质量分数和复合相变材料质量分数添加量的相变储能充填体,并采用DSC、SEM、单轴压缩试验、巴西劈裂试验和导热系数试验等测试方法得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