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湖南省10个有代表性红壤样品进行化学分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态、无定形铁态、晶形铁态和残留态铜分别占全铜量的15.2%、11.7%、17.2%和56.0%.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和无定形铁态铜,明显高于耕型红壤,而晶形态、残留态铜则相反,供试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土壤有机态铜和无定形铁态铜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实验研究了施用氮肥对设施条件下大青菜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对土壤硝酸盐含量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肥0~500 kg hm-2范围内,氮肥施用量越大,产量越高,但到达一定量时,便不能再促进产量的提高,反而会引起减产。土壤铵态氮含量随着土壤剖面向下不断下降,表层的铵态氮含量较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的分布变化较小,但也是从表层向下处于一种缓慢减少的趋势,铵态氮的累积主要集中在上部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分布在整个土壤剖面,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氮肥施用量对硝酸盐含量有很大影响。在施氮肥0~700kg hm-2范围内,氮肥施用量越多,大青菜硝酸盐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环江肯福环境移民安置示范区所采 88个表层土样及 4个剖面土样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水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pH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土壤氮相对丰富 ,钾含量偏低 ,磷严重缺乏 ,pH偏酸性。土壤剖面发育完整 ,在土壤剖面中有机质、氮、速效磷、交换性钾主要聚集在 2 0cm的表层土壤中 ,全磷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全钾和 pH值则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4.
对江西 1 1种母质发育的有代表性的水稻土、旱作地、自然土壤 ,61个剖面 ,4 1 2个土样的可溶态稀土元素分析测定 ,统计结果表明 :江西土壤稀土元素的强度因素处于较高水平 ,平均值为 1 9 0mg/kg ,有 4 2 80 %的样点处于丰富级 ;有由南向北 ,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其含量最高的地区是赣南由花岗岩、泥质岩、第四纪红粘土、酸性紫色土、碳质岩类风化物等母质发育的土壤 ,较低的为赣西北由石英岩 ,第三纪红砂岩、石灰岩、下蜀系黄土等母质发育的土壤 ;在土壤剖面分布中 ,旱作地表层低于底层 ,水稻土表层有生物富集作用高于底层 ;影响土壤中可溶态稀土元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 :成土母质 ,气候条件 (温度 ,降水量 ) ,土壤 pH ,土壤质地和耕作类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吉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对黑土中微量元素B、Cu、Fe、Mn、Mo和Zn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它们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①吉林省黑土B、Mn、Mo、Zn的全量缺乏 ,Cu、Fe的全量略低 ;②黑土B、Cu、Zn的有效态含量缺乏 ,其中Zn严重缺乏 ;③黑土剖面中 ,B、Cu、Fe、Mn、Mo、Zn等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分布相似 ,均以淋溶层最低 ,表层和淀积层较高 (Mo的全量除外 )。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剖面分布中淀积层层次较深 ,表层富集程度稍强 ;④黑土中B、Fe、Mn、Mo、Zn的有效态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B、Mo的有效态含量与 pH值呈显著正相关 ,而Cu、Fe、Mn、Zn的有效态含量则与pH值呈负相关 ;黑土B、Cu、Fe、Mn、Mo、Zn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根据吉林省黑土中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布的特点 ,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增加黑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由吉林省向海沼泽湿地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四种形态 (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和全氮 )氮素分析 ,结果表明 ,该区四种形态的氮素含量都相对较低 ,除硝态氮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腐殖质层外 ,其它形态氮素含量均以草根层最高 ;各形态氮素随土壤深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少 ,且在腐殖质层附近均出现一累积峰 ,消长趋势基本一致 ;氮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湖南的郴州和长沙选定两小流域(SZY和LKS),从小流域规模分析了酸雨频降区两小流域土壤的主要理化特性和土壤锰铝形态及其分布,并讨论了锰铝各形态和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小流域SZY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锰铝含量均高于小流域LKS土壤中对应形态的锰铝含量;在同一剖面,各种形态的锰铝含量有表土高于底土的趋势。在两小流域土壤中,除无定形锰(Mnox)外各种形态的锰铝均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铝的溶出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有关。酸沉降能影响毒性元素铝形态的转化和淋溶。活性铝、锰形态可能富集在土壤表层或植物根际等富含有机质的区域,酸沉降或其它环境条件可能促进铝、锰形态在土壤表层或植物根际的转化和溶出,从而导致毒害。  相似文献   

8.
分层采集连续7年分别用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的保护地0~80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有机质、全氮及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含量,研究灌溉方法对土壤氮素形态及其数量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灌溉处理0~80cm剖面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8.47~36.48 g kg-1,渗灌与滴灌有机质剖面分布相似,二者与沟灌差异较大;沟灌除30~40cm层次有机质含量低于渗灌和滴灌外,其它层次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渗灌和滴灌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72~3.97 g kg-1,在0~20cm土层不同灌溉方法之间差异显著,渗灌最大,沟灌次之,滴灌最小。无机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16~1442.06 mg kg-1和0~15.28 mg kg-1,在0~20cm土层各处理之间差异较为明显,以渗灌最大,沟灌次之,滴灌最小。有机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83.79~2512.87 mg kg-1,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0~30cm土层,其中0~10cm土层以渗灌处理有机态氮含量最高、沟灌次之,滴灌最低,10~30cm沟灌处理有机态氮含量却高于渗灌和滴灌处理。  相似文献   

9.
以日本横滨市国道两侧绿地土壤和横滨国立大学校内绿地土壤为研究区,采用连续浸提-ICP法分析了横滨市土壤环境中表层(0~5cm)和5~20cm处的Ph元素的水溶性、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Pb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蚯蚓体内Pb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横滨市土壤表层全Ph含量在76.85~100.05 mg kg-1之间,5~20cm土层全Pb含量为40.83~57mg kg-1之间,远高于当地的土壤Pb背景值(17mg kg-1),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横滨国立大学校内绿地土壤比围道两侧绿地土壤表层的全Ph含量显著提高,其污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蚯蚓体内的Pb含量变化范围在在研究区各采样点中没有显著差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的Pb含量与土壤环境中各形态Pb之间并无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几个不同潜育度水稻土剖面的磷素状况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并用张守敬—Jakson无机磷分级法做无机磷分级。结果表明 ,土壤潜育化程度对土壤全磷没有明显的影响 ,对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土壤潜育化程度加重 ,无机磷中的O—P含量有增加趋势 ,其占土壤无机磷的百分数增大 ;土壤有机磷也随之增加 ;但有效磷含量减少。潜育化状况对土壤磷素形态与有效性的影响与土壤有机质和还原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地统计学,对葫芦岛市连山区和龙港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空间变异性分析,对Cd、Cu、Zn污染进行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土壤Cd、Cu、Zn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Cu的C0/(C0 C)为26%,说明Cu体现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d、Zn的C0/(C0 C)分别为0.3%、3.2%,说明这2种重金属体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在已有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制作了该地区土壤Cd、Cu、Zn污染的预测表面,得到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图及污染分布图。研究表明,龙港区和杨杖子矿区的土壤已达到了重度污染的水平,不再适合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河北省土壤与地形体数据库基础上,计算了该省不同土壤组合的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密度,应用GIS技术分析了河北省土壤有机碳和氮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0.83kgm-3,平均氮密度为1070.96gm-3,C/N比为9.99;该省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不同类型土壤组合的有机碳和氮密度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且其分布受气候、土壤特性、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特性以及人类干扰程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元根  Paterson  E  Campbell  C 《计算机科学》2002,(2):137-141
Cu进入土壤后的早期阶段 ,低浓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刺激作用 ,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 ;表现在微生物呼吸强度升高 ,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代谢商 qCO2 增大 ,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的比值 (Cmic/Corg)降低 ;但土壤对Cu高强的结合容量导致该效应随时间而变得不显著 ;Biolog数据表明 ,在Cu的胁迫下 ,不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有所改变 ,而且对碳源的优先利用种类发生了转移 ,碳源消耗量增加 ,消耗速度变快 ,同时这样的损伤效应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农耕面积的进一步扩大,阴山北麓植被破坏程度加深,水蚀风蚀沙化现象日益严重。本文以内蒙古阴山北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一地区缓坡丘陵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为这一地区的生态治理过程中,植被类型、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数字依据。结果表明:(1)后山地区与内地相反,缓坡丘陵土壤水分以阳坡为最高,阴坡次之,顶部为最低;(2)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分布受植被类型等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特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麦农田取样,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运用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皖北砂姜黑土中Cu、Cd、Zn的化学形态特征及其与四种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中,残留态Cu、Cd、Zn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很高,交换态、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明显低于残留态。在三种元素中,Zn的化学形态变化趋势最为一致,表现为残留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有机态>交换态;砂姜黑土中交换态Cu、Cd、Zn对脲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机态Cu、Cd、Zn对过氧化氢酶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砂姜黑土壤中,把交换态Cu、Cd、Zn和脲酶以及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共同作为评价土壤Cu、Cd、Zn污染程度的主要生化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检测转换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壤水分检测的各种方法中,传感器法具有许多优点。设计了一种土壤水分检测转换电路,并阐述了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试验表明:利用本电路测量土壤含水量的分辨力为0.1%,与烘干称重法测量值的差值在5%以内,具有测量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显示直观、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饱和土有效应力传感器是岩土介质力学测试中所急需的一种传感器,通过对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分析,建立了传感器滤水结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动态响应特性的分析,设计的传感器能有效应用于动态荷载作用下饱和土有效应力的测试,试验和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OpenGL在绘制三维场景方面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本文在OpenGL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图像像素灰度值的不同提出一种新的三维重建的算法。  相似文献   

19.
GA-PLS方法提取土壤水盐光谱特征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谱定量遥感已成为土壤盐渍化大尺度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的光谱响应特征尚未明确。以黄河三角洲野外测定土壤体积含水率、电导率为例,应用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在小样本集条件下提取盐渍土壤的水分-盐分的光谱响应特征,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盐含量条件下,GA-PLS方法所提取的光谱特征具有鲁棒性,含水率模型稳定在23个波段变量,即响应特征为365~425,500~515,720~740,755~765与955~965 nm;土壤电导率模型的特征集数目为20个波段变量,特征为370~385,405~425\,500~535,650~660,755~760与1 030~1 050 nm。实验在不同预处理模型下,GA-PLS算法所建立水盐光谱模型较PLSR模型均显示出更高的精度。其中,包络线预处理方法与GA-PLS算法相结合效果最优,其水分光谱模型测试集拟合精度(R2),预测残差平方和(PRSS)与残差预测方差(RPD)分别为0.88,9.36与15.80;土壤光谱模型测试集精度R2,PRSS与RPD分别为0.71,15.68与13.76。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乌裕尔河湿地自然径流区和人为控制区各两个样带的土壤有机质、TN、TP在垂直于径流方向上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坡面径流和洪泛作用的影响下,表层土壤有机质、TN、TP表现出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在垂直于径流方向上呈现出累积-消减的趋势,0~15 cm土壤累积-消减趋势明显大于15~30 cm土壤,自然径流区的哈塔、龙安桥样带累积-消减趋势明显大于人为控制区的石家店、龙泡子样带,并应用空间输出/累积系数SEC进行量化和模拟,讨论了不同的土壤养分类型、湿地水文情势随机性及缓冲带植被群落结构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