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二炼钢厂3号连铸机实际出发,调查分析小方坯纵裂纹和纵裂漏钢的原因,通过采取措施,使纵裂纹及纵裂漏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欣 《连铸》2009,(4):36-39
九钢炼钢厂因二次冷却工艺和连铸设备存在问题,小方坯时常产生角部裂纹、中间裂纹、压下裂纹和中心疏松。通过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进,使小方坯内部缺陷率降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连铸坯角部纵裂纹产生原因分析入手 ,找出其控制措施 ,通过实践 ,有效地减少连铸坯角部纵裂的产生 ,为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同时为解决连铸坯其它质量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X55SiCrA弹簧钢铸坯角部裂纹和轧制盘条质量,对盘条以及铸坯裂纹进行分析,且对连铸保护渣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轧制盘条裂纹以及铸坯角部纵裂纹两侧发生脱碳行为,铸坯角部纵裂纹附近存在高温氧化物圆点,在铸坯角部纵裂纹内部发现了保护渣成分。当保护渣碱度从0.62增加至1.02,Na2O质量分数从6%左右增加至约12%,F-质量分数从3%左右增加至7%~8%时,保护渣由酸性渣转变为碱性渣,在保证保护渣润滑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保护渣的结晶性能和控制传热能力。采用优化保护渣浇铸X55SiCrA弹簧钢时,铸坯角部纵裂纹消除。使用原保护渣和优化保护渣铸坯轧制盘条质量相比发现,优化保护渣浇铸的铸坯轧制盘条判废率从40%以下降至5%以下,大幅度提高了轧制盘条的成材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号连铸机20MnSi铸坯角部纵裂纹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介绍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牛锡云  刘树海 《连铸》2007,(3):43-45
对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改善优质碳素钢连铸小方坯质量的工业性对比试验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搅拌参数可较好地改善连铸坯的中心裂纹、中间裂纹、中心疏松、缩孔、角部裂纹和中心碳偏析.  相似文献   

8.
结晶器磨损对连铸小方坯鼓肚变形及内裂纹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恩刚  赫冀成 《金属学报》2001,37(11):1228-1232
应用连铸坯凝固传热与应力分析耦合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了坯壳与结晶器壁间气隙的大小和分布,着重研究了器磨损对坯壳鼓肚变形和内裂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隙首先形成于坯壳的角部区域,并且以顶角处的气隙厚度最大,逐渐向中心区扩展;当结晶器磨损严重时,坯壳偏角区成为热节区,在热节区内坯壳厚度最薄,同时在结晶器下半部产生鼓肚变形,这种变形起始于坯壳最薄弱的偏角热节约。在热节区附近的铸坯对角线凝固前沿前生的力学应变达到临界应变,使铸坯产生内裂纹。研究结果验证了严重的结晶器磨损是连铸坯产生鼓肚变形、偏角区内裂纹乃至漏钢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说明了铸坯偏角区内裂纹是起源于对角线的凝固前沿并向温度相对较高的两个薄弱环节-表层热节区和凝固前沿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9.
王剑  刘志强 《连铸》1998,(3):25-27
本文通过对矩形坯产生角部裂纹时的工艺参数控制、设备运转状态和工艺操作几方面的分析,讨论了矩形坯角部裂纹形成机理,提出了控制矩形坯角部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实际连铸生产过程中连铸坯偏角部热点区容易产生表面凹陷等缺陷问题,根据连铸过程凝固规律研究与实际漏钢坯壳测量分析建立了小方坯传热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计算了不同结晶器横向曲面设计下结晶器内坯壳温度场、应力场以及坯壳厚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结晶器偏角部位设置具有部分横向曲面的结晶器,能在有效消除铸坯偏角部表面凹陷的同时不会增加角部裂纹产生机率,为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