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士元  郑蜀江  周天晖 《硅谷》2013,(18):64-66
分析了目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电网规划综合数据平台的总体架构,并对数据平台的设计技术原则、主要功能模块、系统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徐扬 《硅谷》2011,(16):22-22,6
目前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于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行业在电力生产、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对于数据的输入输出、存储、加工、交换与共享等电力综合数据平台系统有强烈的依赖,就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为电网调度管理人员提供电网各种实时的信息,并对电网进行调度决策管理和控制,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高电网质量和改善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探讨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并从平台一体化、图模库一体化、应用功能一体化和接口一体化多个方面进行应用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目前现有的平台在对高校财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经常出现数据丢失,且数据丢失量较大,因此提出高校互联网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设计。该文在分析原有平台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开展高校互联网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设计,分别对平台业务单元、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库以及功能结构进行了选择与设计,经实验证明,设计平台数据丢失量低于传统平台,可以保证高校财务共享数据安全,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配网规划系统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例如GIS的电网结构与属性数据等。这些数据的存储格式、部门、系统都不相同。因此在进行配网规划时,需要在系统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将一体化作为设计思想,能够灵活地将数据从外部数据源提取出来。本文对配网规划与辅助设计系统建设的实践情况进行研究,从数据共享、数据整合入手,对配电网模型进行探讨,并提出数据接口研究及应用的有关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特别是在我国的电网运营过程中,电网是否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等特点是对电网整体生产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同时,电网是否具有供电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如何,也对电网自身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在电网正常运行的过程中,电网的安全性问题是作为电网能够运行的首要判定指标。而当前电力调度还存在系统利用率低下、信令统一困难、联网投资大等问题。相反的,软交换技术应用的平台以IP网络为主,其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有效的对电力调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并能够实现语音、视频与数据的一体化。所以,为了能够保证电力通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重点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妇产科医学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医疗风险以及实现个性化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大数据时代,妇产科医学信息量日益增多,建设医学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势在必行。因此,该文以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妇产科医学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的建设为研究目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妇产科信息整合质量。该文平台在系统硬件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设计系统软件部分,共包括采集妇产科医学信息、开发资源存储模块、分类整合信息数据、实现平台信息化共享4个层次。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文平台信息整合及资源共享功能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晶 《中国科技博览》2012,(25):325-325
智能变电站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一系列智能化的高级功能,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共享以及合理的网络通信平台,这也符合智能电网规划中的技术导向。可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构成了智能变电站的底层物理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智能变电站还需要融人多项体现智能化并适应智能电网需要的高级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因为传统的非线性电力网选址协同规划方法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需要对基于潮流线性化的电力主网选址协同规划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构建电网选址的定容多层规划模型、建立电网线性化交替规划结构、确定电力主网的初始站址以及实现负荷平衡的电力主网选址规划对具体的选址协同规划方法进行设计研究。对其进行测试,验证具体的规划效果,进而加快推动电网选址规划与主体运行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财务监督工作,有助于提高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该文设计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财务监督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包括数据层、应用层、网络层和交互层4个层次,涉及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等环节,旨在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财务监督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提高财务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为验证平台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台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高并发访问等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为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义上来讲,电网指的是发电与用电设备联系的统称,在电力系统中处于中间的环节,而且在输送和分配电力中起到非常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关于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于电网安全的考虑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电网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以及目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的相关技术,进而有利于电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力需求增势强劲,农村电网面临巨大的供电压力,西部越来越突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不是新建而是改造,涉及利旧,其设计原则必须依据“结合运维、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的设计思想,不能忽视。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过程中,10kV、380/220kV线路的设计与规划,希望通过这次分析研究能够从根本解决农村电网供用电需求日益激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由于缺少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的数据应用及管理工作存在着工作量大、重复性高、一致性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配电网发展业务信息化水平,规范发展业务的数据管理工作,介绍了区块链的定义及特征以及电网公司发展部的常规业务、数据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结合电网规划、电网诊断分析、项目后评价等业务工作成果要求开展数据需求分析,构建支撑供电公司发展业务需求的配网数据平台。同时融入区块链理念,构建数据管理架构、管理流程、管理机制、管理保障,制定配网数据池的记账、存储、共识、激励机制,为促进配网数据池的落实应用提供支撑保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电力系统应不断的改革创新,加强管理,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在电网方面的运用是我国电网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搭建,营配信息一体化应用于面向客户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客户停电管理、线损四分管理、业扩报装辅助决策及配网建设规划等领域。本文系统分析了营配信息一体化対线损管理的促进作用,以期为线损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应以计算机领域计算机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为基础,集成国际流行的CORBA中间件平台技术、公用信息模块(CIM)技术、可视化技术、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一体化的技术、In-ternet信息服务技术等,满足国际标准,兼具开发性与扩展性,并符合未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和经济调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卜庆刚 《硅谷》2014,(19):1-1
智能电网的发展主要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整合,在智能电网高速发展之下,中国电力系统的规划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智能电网运行特征、中国电力系统规划新挑战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智能电网调度管理中可视化技术,该技术依靠可视化数据接口、可视化数据集成、可视化模型等技术的支撑,创建了电网调度可视化集成式框架,并探讨自动绘图、语音交互、可视化部件等技术的可视化应用支撑平台的应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分别从实时控制、实时分析、实时观测、实时监视等方面阐述了电网调度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分布式平台终端信息集成复杂,难以实现能源计量数据、谐波影响以及电流不平衡数据的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等问题,通过对电站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拟利用现代成熟的Java EE/Java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设计一体化监控平台,实现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实时状态监测和控制,提升光伏电站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配电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做好电网规划,优化电网系统结构,全面推进调度管理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已成为电力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配电电网规划的设计目标以及设计原则,从配电网的规划思路、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电网建设,并对城市配电网规划主要考虑因素提出一些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探讨了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分别从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和合同、以及施工等五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加强电网建设的工程造价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