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玉米收割机的改进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现有玉米收割机的功能、结构、形态和作业条件,对玉米收割机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其生产效率、作业适应性和审美性。方法对目前使用的背负式玉米收割机和自走式玉米收割机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功能和结构方面,把现有不同类型玉米收割机的功能进行整合重组;在形态方面,利用仿生设计和形体切割的方法进行整体的形态塑造。结果与背负式玉米收割机相比较,改进后的玉米收割机消除了安装拆卸的问题;与自走式玉米收割机相比较,改进后的玉米收割机不仅可以收获玉米,卸掉割台即可成为运输车辆,提高了利用率;设置了两组剥皮装置和升运器,提高了收割效率;摘穗板可以横向调节距离,以适应不同地域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的现状;改进了秸秆处理方式,既可整齐划一的还田焚烧,又方便回收青贮;玉米收割机整体形体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结论通过功能整合、结构重组和形体的塑造,既可使玉米收割机实现功能的优化,提高生产、使用率和作业适应性,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
李冬 《中国科技博览》2011,(12):293-293
离合器是收割机传动系统中直接与变速箱相关联,依靠摩擦来传动的部件,其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可以暂时分离,也可以逐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离合器从动部分和主动部分还有可能相对转动。离合器是驾驶员操纵最频繁的部件之一,因此正确使用离合器对保持收割机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车辆的经济性,延长使用寿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电子轴传动技术是凹印设备领域在近30年内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与传统机械长轴不同,电子轴传动采用独立驱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部件,采用编码器和相位控制技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送达到整台设备的同步。与传统的机械传动的凹印机比较,电子轴传动凹印机具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几大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卷烟机中采用交流伺服驱动代替传统传动方式,实现多电机同步驱动,采用速度环和位置环嵌套的闭环控制技术进行实时跟踪,以减小传动误差、减小噪音,增强机组的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简化机电系统的维护与修理.  相似文献   

5.
直驱式螺杆泵无刷直流电机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螺杆泵驱动的弊端,提出采用直接驱动螺杆泵的方式省去电机和光轩之间的传动机构,提高传动效率.但在省去中间传动机构后.光杆上所受到的各种扰动无缓冲的作用在电机轴上.为了克服传统PID控制器在采油系统中存在的缺点,在控制系统中引入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在这种非线性、时变的采油系统中.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独立式内燃机驱动的船用空调装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特种空调装置在中小船舶上的应用特性,研制了一种独立式内燃机驱动的空调装置.该装置采用小型内燃机驱动制冷系统:小型发电机为室内风机和水冷式冷凝器水泵提供交流电力,为柴油机电启动的蓄电池进行直流充电,并且为控制系统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力.根据各个部件的额定运行工况,对系统进行了可靠性综合测试.通过调节内燃机转速对系统进行了变工况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进行了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调节内燃机转速和蒸发器风机转速可以实现船舱室内温度的精确调节,为我国内陆河流的中小船舶使用特种空调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玉米收割机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玉米收割机存在许收设计、制造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的增压技术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内燃机的经济l生和动力性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内燃机的增压需利用专门的增压系统,在进气过程中采用强制的方法,以一定的压缩比,将更多的新鲜充量送入气缸内,更多的燃料可以与其混合燃烧,产生更多的热量,输出更高的输出功率。本文主介绍了内燃机的多种增压方式,分析了内燃机增压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废气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相似文献   

9.
无轴传动系统架构、驱动形式与控制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轴传动为印刷设备传动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无轴传动已成为了印刷设备传动形式的发展方向.对传统的机械长轴传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无轴传动的系统架构、驱动形式和控制策略3个方面对无轴传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些对于无轴传动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铁路事业蓬勃发展,用户对于铁路机车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的要求日渐提高,本文针对直流电机驱动转换开关与传统直流传动机车采用气动转换开关的优劣作出比较,并对在直流传动机车上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杨澄  裴少卡  武辉  赵利飞 《硅谷》2014,(22):30+35-30
收割机前驱动单元是收割机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载、换挡、制动、离合等功能。设计一种能模拟收割机前驱单元在整机里工作状况的试验台机构,该试验台既能满足前驱动单元的磨合也要能实现其换挡、离合、制动等功能,起到一种在线检测及模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传统齿轮传动技术与无轴传动技术进行对比,阐述了无轴传动技术在印刷机械上的应用优势,简要介绍了无轴传动系统的硬件设备及控制技术,最后对无轴传动技术的驱动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排查对策和解决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越野车在动力性、通过性上还有待提高,且传统越野车的油耗较高。越野车的混合动力技术对我国现实情况下的资源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混合动力技术在越野车上应用,既可以发挥传统内燃机的优点,又发扬了电动汽车的优点,也避免了它们的缺点是当今最具有实际开发意义的低排放和低油耗汽车。越野车最初的发展是应用于军事上,发展至今,越野车可分为军用越野车和民用越野车等,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针对军用车,混合动力技术运用于军用越野车上,对提高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增强军队的综合战斗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汽车制造商经常因为汽车能耗太高而饱受批评。一种减少燃油消耗量的技术就是混合动力汽车。这种汽车除了内燃机外,还有一个电动机。当内燃机产生的动力高于实际驾驶所需,电动机会把过剩的能量存人汽车电瓶中。电动机还可以反向工作,在汽车内燃机提供的动力不足时供应额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频域模型的噪声故障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吕琛  王桂增 《振动与冲击》2005,24(2):54-57,61
为了避免传统的基于振动信号的内燃机主轴承磨损故障诊断中安装传感器以及提取故障特征频率的麻烦,采用一种基于内燃机工作噪声信号和时频域分析的方法。首先讨论了对内燃机噪声信号进行小波包络谱分析,得到可以判断主轴承磨损故障的特征频率。然后,进一步阐述了采用噪声信号小波包分解,可得到包含更多故障信息时-频分布图。基于此,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建立基于图像匹配的内燃机主轴承诊断模型。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有效,充分利用了故障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科学研究委员会(DFG)的“技术转化领域38号优化的驱动系”课题框架内,一部混合动力轿车——“优化的无级变速混合动力轿车”,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与Epcos,GMPowertrainEurope,ZFFriedrichshafen,ZFSachs等公司的紧密合作下组装完成,并进行试验研究.慕尼黑工业大学参加该项研究工作的是电力驱动技术教研室和机械零件教研室(齿轮与传动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光柱显示器件就是把若干个发光元件按纵向排列组成的一个光柱,它有红、绿、黄等多种发光颜色供设计者选择,它被广泛应用于模拟量的显示,是现代仪表不可或缺的输出设备。目前,专门用于驱动光柱的集成电路已有应用,我们把它叫做硬件驱动方法。为了降低仪表的制造成本,可以采用单片机直接驱动光柱显示器件,我们把它叫做软件驱动方法。在一些小型应用系统中,软件驱动方法不失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本文向读者介绍一种光柱显示器件与数码管的混合驱动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伺服冲压技术在数控转塔冲床应用中的技术发展,详细说明了SVR伺服电机驱动主传动专利技术和DECV阀技术的伺服液压系统,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到如今国内外在伺服驱动主传动式数控转塔冲床的技术方面的动态与进展,还对读者在高性能板材冲压加工设备的技术发展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液压传动技术在机械驱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跃进 《硅谷》2012,(7):96-97
液压传动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机械驱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介绍液压传动技术的一般概念,然后对液压传动技术在机械驱动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给出液压传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了解液压传动技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动系扭振引致的新型微型客车内轰鸣声问题,以某型国产前置后驱新型微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系扭振理论分析模型,获取微车传动系扭振特性。运用传动系扭振测试分析结果对理论分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关键部件扭转刚度对微车传动系扭振模态的影响规律研究,充分挖掘传动系部件参数设计上的抗扭振潜力。提出通过调校驱动半轴扭转刚度实现微车传动系扭振问题治理的方法,并设计针对性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驱动半轴扭转刚度,可以有效减小微车传动系扭振,进而降低车内轰鸣声,提升车内声振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