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由于混凝土配方的多样性,直接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强度预测存在精度差和收敛差的缺点,采用多种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建立混凝土强度影响参数样本数据库;(2)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样本数据分类;(3)以混凝土原材料和制作工艺为输入参数,混凝土最终性能为输出参数,训练双并联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高强混凝土强度预测人工智能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强混凝土的强度预测是一个动态性可变复杂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用多种智能方法,建立了高强混凝土的强度预测的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集成模型。并将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计算的强度,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的强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预测精度高,为高强混凝土的强度预测提供了一条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卢春玲  王强 《山西建筑》2006,32(19):153-154
通过建立改进的BP和RBF两种神经网络模型,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预测,将预测值与常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改进的BP和RBF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各种因素,在强度预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强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强度的预测是一个动态性的系统工程。采用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高强混凝土的强度预测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BP网络计算的强度、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计算的强度、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的强度、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的强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预测精度高,为高强混凝土的强度预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盐溶液侵蚀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研究表明,该法不仅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混凝土性能预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双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强度的BP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机理复杂,不能用传统的水灰比线性函数来预测,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其3、28和56d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预测结果比较理想,可以指导实际工程;早龄期的混凝土强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较大,随着粉煤灰和矿渣的二次水化反应逐渐充分,强度发展趋于规律化,预测误差相应变小.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钢筋混凝土柱峰值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采用5个设计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剪跨比、纵筋配筋率和纵筋屈服强度。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基于PEER 154组实验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矩形混凝土柱的峰值承载力进行预测并与经验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远高于其他经验模型;同时也表明神经网络为精确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盐溶液侵蚀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研究表明 ,该法不仅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在混凝土性能预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预测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的预测方法,建立了两种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实现了从新拌混凝土成分及其特性到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映射。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学习,网络结构可以早期预测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另外,还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了混凝土成分质和量的变化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其结果符合已知的经典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预测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的预测方法,建立了两种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实现了从新拌混凝土成分及其特性到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映射。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学习,网络结构可以早期预测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另外,还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了混凝土成分质和量的变化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其结果符合已知的经典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