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筑感     
建筑感董春方这些年来,有一个回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在和朋友或者学生谈论建筑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因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说明建筑中的某些问题而苦恼,最终只得使用“建筑感”三个字来评论,概括和说明建筑中的一些现象。作为一个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边陲偶语     
边陲偶语莫伯治近年来,参加过一些建筑方案评审会,就此漫谈一下个人的感受:1.在建筑美学的创作中,不少人认为我们存在着一个"千篇一律"的问题,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形式的建筑系统,过多的因袭,必然导致形式上单调与僵化。因此,要求对建筑形式有所突破,是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3.
《住区》2015,(4)
<正>秘书处:您对"奇奇怪怪的建筑"的看法?丁建:对"奇奇怪怪的建筑"的理解核心是源于对建筑本质的理解。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出现一些其他另类的建筑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行业,作为一个"推广形式"风潮是否可以这么做就是一个大问题。假如说我们把它当作一个风潮,作为一种标杆,而且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的类别,这个问题就很大了。因为它越过了时代精神和建筑本源的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我国农村建筑出现了空前增长,从一种角度看成绩巨大;从技术角度看是问题严重。“21”世纪,是一个提出对策来解决问题的契机。问题何在,对策如何?一、问题我国有力.4%的人口,64%的建筑在农村。世纪后半叶的建筑发展可从以下数字见出:1978—1994,全国农房人均建筑面积从10.7增到21.26平米。1949-1994,全国农村建筑拥有量从33亿增到200亿平米。发展是一种人为现象。它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依靠科技的可控性人为:另一种是忽视科技的失控性人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倾向于失控。人口失控是导因,下面简单提一下,主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1超越的思考 一般地说,在讨论和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设计时,我们总是从具体的建筑、建筑群体、城市及其周边的环境来思考。而思考的方法分几种:一种是简单的直线形的,即由此及彼,从这个问题到那个问题;一种是曲线形的,即从问题的起始直到终了;还有一种是综合的、整体的,即从各个方位、各个角度来全面设想和论述。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跳出一般的思维模式,从未来的角度进行超越的思考呢? 现代的建筑可以使用50-80年或者更长时间,这样到了21世纪下半叶,人们又将迎来一个建筑的更新期,建成了的城市又要面临…  相似文献   

6.
刘泓汐 《城市建筑》2014,(15):278-278
消融是一种态度。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今天,生冷的钢筋混凝建筑自成了一个巍峨的世界。如何让建筑亲近环境、对人友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安老花鸟市场的介绍,并结合其改造,探讨了建筑的消融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晓昕 《新建筑》1997,(3):43-43,58
建筑改造中的实效性与创新中国烟草交易中心外观改造中标方案谈曹晓昕1外景(计算机绘制)几乎和欧美建筑市场发展的过程一样,中国在大量营造新建筑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老建筑改造问题。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老建筑进行周期性的修缮与翻新,保持并改善原有的使...  相似文献   

8.
潭涛 《世界建筑》2002,(3):37-37
设计:阿古斯托·马齐尼DESIGN: Agusto Mazzini2000年建筑石材奖(意大利)第一部分(外立面)并列一等奖之二该项目非凡的空间利用和各种材料特别是石材的和谐搭配,表达出了一种现代感,同时又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神,充分展示了建筑师的技巧,创造了一种优雅而又符合功能的建筑形式,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建筑作品。办公综合体位于城墙脚下的一个地区,该地区曾经是雷昂波丁铁路的终点站(1848年)。建筑覆盖了整个地段,在建筑内部包括了6个种树庭院、一个广场,以及为收藏和其它特殊用途考虑的空间。建筑实体(9.9m×4.2m的块为模…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柯布西埃曾指出每所学院或大学本身就是一个都市单位,一个绿色城市。路易斯·康认为学校的基本原型可推至一棵大树下老师给学生的授业。这两位分别站在现代主义起始点与终点的建筑先哲,指明了校园建筑设计的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校园建筑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的反映,也即是对“教授”行为发生的建筑阐释;二是校园建筑是一个半独立的小型城市、小型社会。本期主题为“新校园建筑”。在主题栏目里,马清运先生的“西方教育思想及校园建筑”一文即从上述两个基本理念入手,回溯了西方校园建筑的发展,寻找新校园建筑的历史源流:从僧侣修道院…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建筑形态的生成都具有技术的和审美的双重性。建筑技术美学是建筑技术科学与建筑美学结合的产物。随着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技术表现作为审美构成的重要内容的趋势亦越趋明显。通过对当前国内建筑学相关专业中建筑技术美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原因的客观分析,提出了循序渐进地开展建筑技术美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即树立全面的建筑技术美学观、培养技术创美的创造性思维、完善美学课程建设、最终走向“整合设计”的思路。通过对该问题的理性思考,旨在引起建筑教育界对建筑技术美学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126-129
UED:在当今建筑界,有哪些事情对您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雅克·费里埃:在我看来,建筑可以解答现在的城市问题。因为对我们而言,每一座城市的现状都意味着一种机会,蕴含着探索取代未来的城市中人的作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今后的出行、生活、工作和消费模式是我们方法的出发点。为功能的多样性和进化,地理和历史创建一个框架,这是任何形式的首要条件。它试图利用城市气候、物质性、文脉并结合建筑和景观来替代几何学,并动用科学技术建设一座感性城市。  相似文献   

12.
设计宗旨:不事雕饰 雅合自然,“立象以尽其意”,突出传达对传统美学的诠释。 原有的建筑空间:其形态空、散、透、不得以聚气。 改造后的建筑空间:通过围合、聚气、平朴内敛的手法,塑造一种光与丝的交汇。 建筑室内设计空间的改造工程,在今天已不像过去那样只有不数专家和设计师们才关注了,尤其是一些公共性、文化性较强的场馆设计及其建筑的保护和开发等已成为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成为一种文化中的时尚,有些甚至成为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3.
<正>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本世纪美国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对现代建筑有特殊的贡献,在世界享有盛誉。他在建筑学上,表现为与代表时代精神的现代派建筑完全相反的一种建筑功能观和审美观,也就是一种不同的建筑价值观,走了一条独特的建筑道路。赖特的第一个建筑观念是人、建筑与大自然统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建筑大师们正在致力于建筑的功能和形式问题时,赖特以建筑与大自然融合为他的第一个追求,以“草原式住宅”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吕强 《城市建筑》2014,(28):50-55
意大利建筑师奈尔维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一书中,这样描述 “几年来,我曾想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古代和现代的建筑作品:一是按建筑专业工作者对建筑方法的种种问题能够理解、评价和鉴赏的观点;一是以一个非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建筑——只考虑建筑的艺术方面,并以观赏一件艺术品的自由精神来寻求建筑美的感受. “这种双重的研究使我得出结论认为: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个优秀的作品.看来,良好的技术对于良好的建筑来说,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建筑》1994,(4)
今年,建设部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建筑业和工程建设管理上,认真抓好“一二一”,即一个立足:立足市场。抓住机遇,深化建筑业各项改革,培育和完善建筑市场体系,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大力开拓国际建筑市场。两个面向:面向建设工程和面向建筑企业。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地搞好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建筑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一个宗旨:强化行业管理。抓好行业立法、产业政策,提高产业素质,全力振兴建筑业。今年建设部打算采取措施解决的热点问题是:价格问题当…  相似文献   

16.
PSP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环,能够减轻由大规模城市重建发展项目的总体规划对其周边城市造成的干扰和破坏。它是一种直接基于建筑和城市的策略。PSP包括以下内容:列出时间计划表;在总体规划各阶段进行相应的管理;描述沿基地周边情况的特征;根据基地上每一个位置的情况,对临时性建筑和永久性建筑、项目与城市的关系进行部署等。PSP的最终目标是从物质和社会两个层面消除由于重建项目对总体规划边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导报》2007,(1):34-37
这个项目是一个竞赛获奖项目,也是一次建筑实验。它是对民用建筑所作的初次尝试(一种特殊用途的公共建筑)。项目地处山脚,而不是在农田之中,与自然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建筑的设计工作计划按照两个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建筑技术手段和人类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作为一种产品,就其外观形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一个层次是宏观外部造型,也就是远距离欣赏这个建筑时,所能识别的只是宏观的天际轮廓线。世界上著名的建筑,比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的天坛、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其天际轮廓线都非常独特:  相似文献   

19.
潭涛 《世界建筑》2002,(3):46-47
设计:亨宁·拉森斯·泰格尼斯特DESIGN: Henning Larsens Tegnestue1999年建筑石材奖(欧洲)第二部分(室内设计)并列一等奖之二哥本哈根卡尔斯伯格博物馆的扩建部分是建在老庭院里的新建筑,这栋建筑被称为“建筑中的建筑”,采用庭院的砖石砌筑墙面作为它独有的正立面。新建筑以一种优雅、敏感、精道的方式与原有的博物馆形成了对比,再一次使用了几种传统材料:卡拉拉的比安尼科石和贝齐奥的尼若石。使用白色卡拉拉大理石饰面的楼梯、踢脚板、楼板符合了使用一种连续优雅的材料作为“导向线”的理念。通过给展览空间提供一个高质…  相似文献   

20.
砌块建筑能成为主流建筑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年前,浙江墙改考察团曾赴美国考察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情况,那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悠闲典雅的乡间别墅,充满人性化设计的砌块建筑,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让人惊叹折服。归国后,他们不断思索的一个问题便是:砌块建筑,在我国能成主流建筑吗?一、砌块建筑村何以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