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简讯     
《低温与特气》2013,(3):49-50
燃气CO2捕集装置完成首阶段示范由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开发的我国首套燃气烟气CO2捕集装置日前在清能院密云试验基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示范运行,累计运行3887 h。这是继2008年7月建成投产我国第一套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装置,2009年12月建成投产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10万t/a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工程后,华能在CO2捕集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世界标准信息》2010,(2):86-86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万吨级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日前在重庆合川电厂正式投运。该工程总投资1235万元,由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目前,我国碳捕集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投运的最大捕集装置为3000吨级。中电投碳捕集装置是全球已投运的为数不多的万吨级碳捕集装置之一。  相似文献   

3.
兖矿国际焦化公司现有60孔7.63m焦炉两座,年产焦炭175万吨.达产后废气产量约20万m3/h。废气温度250℃-280℃,这部分余热都经烟囱排掉。引进国内其他类型焦炉上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资料,采用独特的技术方案,对7.63m焦炉烟气预热回收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个“燃煤发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项目”,2007年12月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开工建设。项目设计二氧化碳回收率大于85%,年回收二氧化碳能力为3000t,分离、提纯后的二氧化碳纯度达到99.5%以上,可用于食品行业。  相似文献   

5.
《世界标准信息》2010,(2):86-87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火电厂脱碳项目——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二氧化碳捕集项目的所有设备2009年底都已安装到位并顺利投产运行。这一年脱碳能力10万吨的电厂烟气脱碳项目已经使我国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达到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CO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手段。燃料燃烧后烟气是全球最大的CO2排放源,燃烧后烟气脱碳是膜法碳捕集的重要应用领域。国内外众多机构开展的膜法碳捕集技术研究大多停留在新型膜材料层面,仅有少数几家机构将其膜技术推进至工业示范阶段.本文总结分析了膜法碳捕集工艺及其在实际烟气中的应用情况,论述了单级膜工艺用于燃烧后烟气碳捕集的可行性,对比了不同类型多级膜工艺特点,分析了不同传质驱动力运行方式的优缺点,基于实际烟气碳捕集的研究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膜法碳捕集技术在燃烧后烟气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后续工业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捕集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溶剂吸收法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二氧化碳燃烧后捕集技术,但过高的二氧化碳解吸能耗是限制其进一步推广的瓶颈。相变溶剂吸收CO2由于有再生能耗低的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有机胺溶剂吸收CO2的反应机理,并介绍了传统溶剂吸收CO2的装置和吸收CO2的各种方法。重点阐述了热致相变溶剂吸收CO2的热力学计算方法、临界溶解温度、热致相变原理和其溶剂选择标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热致相变溶剂的研究现状。最后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其他相变溶剂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低温与特气》2010,28(4):6-6
由安徽理工大学研制成功的利用稀氨水捕集二氧化碳中试装置日前在安徽淮化集团实现连续运转,并顺利生产出合格的碳酸氢铵产品。该项目的成功投运,为二氧化碳减排闯出一条新路,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效应。据专家介绍,利用稀氨水捕集二氧化碳中试装置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安徽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淮南市有关部门和安徽淮化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美国及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稀氨水,捕集、吸收燃煤电厂或煤化工企业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长效碳酸氢铵作为肥料使用,从而达到固定碳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专利介绍的是有关油旋转真空泵所排出的油烟捕集装置的情况。 图1是本专利设有油烟捕集装置的油旋转真空泵的正视图;图2是捕集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油烟回收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在油施转真空泵中,为使其内部滑动部件的润滑和起到密封作用,需用真空泵油,油旋转真空泵工作时,尤其是在排气初期排气量多的情况下,泵油随着排出的气体而形成滴状或烟状,从排气口排出,即污染了泵的周围环境又浪费了泵油。 本专利为了纠正上述的缺点,将油烟捕集装置接在油旋转真空泵上,整装置由上、下油捕集器组成。其特点是,下捕集器设有伞状体的变换方向的装置。上…  相似文献   

10.
正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焦炉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装置在该公司通过了72 h连续运行考核。该装置单炉规模为75 000Nm3/h焦炉气,这也是迄今单炉运行规模最大的焦炉气转化装置。此次装置现场考核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考核专家组由中国天辰工程公司原副院长孙正泰高工任组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空调蓄冷、海水淡化、烟气捕集以及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热物性是气体水合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以I型二氧化碳水合物、II型二氧化碳水合物、II型二氧化碳和环戊烷二元水合物为对象,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研究了20MPa、50-200K条件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热物性,包括密度、等温压...  相似文献   

12.
应用市场     
<正>大庆石化首套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投用截至9月1日,大庆石化首套烟气净化装置——一重催烟气脱硫脱硝项目投用一个月,装置烟气明显净化,各项指标远优于设计要求,其中二氧化硫由500毫克/立方米降至0,氮氧化物由1000毫克/立方米降至40毫克/立方米。(源自:中国化工报)开封迪尔第二套气投空分设备开车成功9月14日消息,由开封迪尔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三套空分设备,继首套16000空分设备于8月份成功开车后,  相似文献   

13.
<正>国内首套LNG接收站轻烃回收装置试运成功11月2日,经过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项目部职工15个昼夜的紧张调试,青岛LNG接收站轻烃回收系列二装置开车成功,产出产品。经取样分析,液态乙烷、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合格,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这标志着国内首套、也是亚洲首套LNG接收站轻烃回收装置试运行成功。装置正式投产后,青岛LNG接收站轻烃回收装置将实现年产液态乙烷、液化石油气产品40万吨,成为天然气分公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用转炉烟气协同处置焦化废水工艺现状,并对我国利用转炉烟气协同处置焦化废水标准化现状进行了梳理,通过探索构建相应的标准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转炉烟气协同处置焦化废水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焦炉气制甲醇的工艺流程简介甲醇装鬣是利用焦化装置剩余的焦炉煤气作为原料,从焦化装置煤气净化来的焦炉煤气经气柜进气水封缓冲储存,再由气柜出来经出气水封槽,压力为2KPa,温度为25℃的焦炉煤气,后人焦炉气压缩机,经过压缩、分离水分后,将焦炉气升压至2.5MPa,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生灌木治理沙地吸收二氧化碳、用灌木枝条发电减排二氧化碳、以电厂余热和烟气养殖螺旋藻捕集二氧化碳的"三碳经济"产业链。该产业链极大地增强了生物质发电厂的活力,提高了农牧民营林治沙的积极性,显著带动了农牧民增收,并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该产业链实现了被动治沙到主动治沙的转变,在我国沙漠沙地治理的机制建设中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低温与特气》2011,(3):52-52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100t/a二氧化碳(CO2)制甲醇中试装置自2009年建成至今,已获得了一年的有效运行数据。与当前热议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相比,这项技术不存在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低温与特气》2011,(2):39-39
传统下游行业拓展市场越来越困难,全球工业气体巨头开始“押宝”一些新兴领域。虽然当前仍然依赖于政府补贴,但包括太阳能、二氧化碳捕集和页岩气勘探以及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新兴市场,将为工业气体商提供新的绿色增长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巨头正紧密部署,加快抢占新地盘。  相似文献   

19.
正截至4月9日,瓮福化工公司建成的全球首套气相碘回收中试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50天。这是瓮福继液相碘回收技术成功之后,在磷矿石提碘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气相碘回收技术不但有助于推进瓮福气相碘治理的进程,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还可进一步缓解我国碘资源缺乏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     
《中国质量与品牌》2005,(2):152-152
中石油集刚业绩创新高,燕化创原油加工历史最好水平,首套大型氮肥国产化装置建成投产,统一润滑油品牌亮机达喀尔拉力赛,长城油品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高消洁型油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