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在仿羽绒纤维集合体开发中,纤维原材料的选用、纤维集合体成形加工技术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仿羽绒保暖材料的开发进展,分析天然羽绒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保暖性能,重点对比仿羽绒纤维和仿羽绒纤维集合体材料的选用、加工方法,并总结出仿羽绒纤维集合体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得出在仿羽绒纤维集合体加工过程中,要选择好粗细纤维的合理配比,做好纤维外观形态的改造,并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配置,使制成的仿羽绒材料呈现球状或丛状纤维形态。  相似文献   

2.
仿羽绒纱是根据天然羽绒的回弹性好、蓬松性好、保暖性好等特点,采用一定比例的仿羽绒纤维与普通中长涤纶纤维混合纺制的异型纱线。我厂于1986年8月份试制成功,现介绍如下: 一、原料选择及配比根据原料生产厂家提供的仿羽绒纤维技术检验数据及纤维特点,我厂选择仿羽绒纤维与普通中长纤维进行混纺,其配比是:仿羽绒纤维(涤)65/普通中长纤维(涤)35,这样既发挥了仿羽绒纤维的特点,又能使生产顺利进进。二、生产工艺流程小量混棉→A002A型自动抓棉机→A006B型自动混棉机→圆盘棉堆混棉→  相似文献   

3.
天然羽绒纤维综合性能优越,是比较理想的高级衣着和絮棉领域的保暖材料,但由于数量少、价格昂贵,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合成纤维涤纶聚酯差别化纤维品种,可做到类似天然羽绒纤维那样的蓬松性、保暖性和滑爽性能,这就是涤纶仿羽绒纤维。这里就涤纶仿羽绒纤维的历史和发展状况、纤维  相似文献   

4.
刘俊丽 《江苏纺织》2007,(12):52-54
仿羽绒纤维是经过有机硅整理的三维卷曲中空聚酯纤维,对比常规圆形涤纶短纤维,讨论了仿羽绒纤维的生产工艺,并对其性能特点和在非织造材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指出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差别化聚酯纤维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差别化聚酯纤维的发展情况,有针对聚酯纤维自身缺点开发的阻燃、抗静电、吸湿、抗起球、防污、阳离子可染纤维;有功能化纤维如抗菌、消臭、芳香、防紫外线、远红外纤维等;还有仿天然纤维如仿丝、仿毛、仿麻、仿棉、仿羽绒纤维等。  相似文献   

6.
探讨杨树绒毛纤维絮用成形方法研究。杨树绒毛纤维是一种很有潜能的环境友好型纺织品蓄热保温材料。鉴于纤维长度短、非适纺等特点,将其可作为天然絮用保暖填充材料。通过选取实验仪器和工具、纤维除杂、絮片制取、加固和黏结等过程,采用湿法成网技术制备出了单层和多层两种杨树绒毛纤维絮片试样。通过胆布材料的选择、絮片的填充和制备,采用仿羽绒直接填充法,制备出了杨树绒毛纤维填充试样。实验表明:采用湿法成网方法,易于除杂,成网效果好。采用仿羽绒直接填充法再绗缝的方法,效率高、均匀美观、操作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7.
对市售的新型絮料(仿丝棉絮片、喷胶棉絮片、羊毛/涤纶混合絮片、七孔棉絮片)和羽绒的保暖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上述不同结构的絮料的保暖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厚度下,羽绒的热阻最大,仿丝棉絮片次之,七孔棉絮片最小,羽绒的热阻约为仿丝棉絮片的1.5倍,七孔棉絮片的3倍;在相同面密度下,羽绒的热阻最大,仿丝棉絮片次之,羊毛/涤纶混合絮片最小,羽绒的热阻约为仿丝棉絮片的2.3倍,羊毛/涤纶混合絮片的3.9倍。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羽绒羽毛加工历史久远。近年来,随着羽绒羽毛产业发展,安徽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羽绒产业链,目前在无为、桐城、六安、宣城等地有多个产业集中区。为持续监测羽绒纤维质量状况,加强羽绒纤维质量管理,为提升安徽羽绒纤维质量水平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安徽省纤维检验局对安徽行政区域内的羽绒生产企业开展了质量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吸附金属锆离子对羽绒保暖性的影响。制备环糊精包合物改性羽绒纤维,并进行金属锆离子吸附,提高羽绒纤维的保暖性。采用接枝量测试、吸附量测试、电镜分析、保暖性分析、远红外发射率测试、蓬松度和透明度测试对羽绒的改性效果及保暖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改性未对羽绒纤维造成较大伤害,改性后大量锆离子通过接枝的环糊精吸附在羽绒纤维表面。另外,羽绒纤维的保温率提高了4.3%左右,远红外发射率和蓬松度也有所提升,蓬松度和透明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羽绒纤维的吸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晶  于伟东 《纺织学报》2006,27(11):28-31
羽绒单纤维的吸湿性对羽绒纤维和纤维集合体的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讨论影响羽绒单纤维吸湿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测试羽绒在不同情况下的吸湿性,并与其它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进行对比,分析纤维间产生这种吸湿性差异的本质原因。最后,利用Hailwood和Horrobin的吸湿理论,结合实验数据,总结建立了羽绒纤维吸湿性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羽绒纤维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具有优良的保暖性及蓬松性。介绍了羽绒纤维的结构,包括表面形态结构及微观结构;同时总结了羽绒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与纤维的蓬松性、保暖性、吸湿性等物理性能及耐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与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对羽绒纤维进一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鹅鸭羽毛羽绒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鹅鸭羽毛羽绒的结构特征方面着手,运用场致发射扫描电镜、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仪、X射线电子能谱等分析测试仪器,研究分析了羽毛羽绒纤维的外观形态结构、组成基团结构和结晶度,试验结果表明,鹅鸭羽毛羽绒纤维外观形态最大的区别在于节点的大小和形状、节点的数目多少和节点间距的大小;鸭羽绒纤维成分组成中-SH基团的含量明显,鹅羽绒纤维成分组成中-SH基团的含量不明显;鹅羽绒纤维的结晶度为30%左右,而鸭羽绒纤维的结晶度为40%左右。这些研究结论为羽绒性能的更深入研究和质量检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聚丙烯/聚氨酯复合纤维的可纺性以及聚丙烯/聚氨酯/超细羽绒粉体复合纤维的可纺性、染色性和回潮性能。结果表明,当聚氨酯含量≥35%时,聚丙烯/聚氨酯复合纤维的可纺性会急剧下降,且随着聚氨酯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失重率逐渐增大,颜色从透明逐渐向白色转变。当超细羽绒粉体含量增加至22.5%时,聚丙烯/聚氨酯/超细羽绒粉体复合纤维的纺丝成形性急剧下降,同时出现了断丝现象;未添加超细羽绒粉体的复合纤维仍然保持透明且基本不回潮,而加入7.5%~22%超细羽绒粉体后的复合纤维都达到了染色效果,且随着超细羽绒粉体含量的增加,聚丙烯/聚氨酯/超细羽绒粉体复合纤维的色深值和回潮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运用微波消解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鸭原羽绒和水洗羽绒中砷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羽绒纤维中砷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得到了微波消解羽绒纤维的消解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原羽绒中砷元素含量较高,水洗羽绒中砷元素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从羽绒纤维自身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入手分析了影响羽绒燃烧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从剩碳率、极限氧指数和热分析3个方面对羽绒的燃烧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羽绒纤维燃烧性能的参数:羽绒在空气中400℃燃烧时的剩碳率为13.78%;极限氧指数值为22%~23%;热分析显示羽绒在258.1℃时开始裂解,334.3℃时的质量损失最快,500℃后趋于稳定,在598.6℃时残留质量只有26.45%。最后将羽绒与其他纤维的燃烧性能进行对比,指出羽绒纤维阻燃性能稍差于羊毛,但好于棉和大豆蛋白纤维。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21,(9)
选用清洁、高效的生物酶制剂TGase作为羽绒纤维的蓬松剂,对纤维进行交联处理,以提高羽绒的保暖性。以羽绒纤维的蓬松度为主要指标,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TGase用量为40 U/g,pH为6.0,温度为45℃时,羽绒蓬松效果达到最佳,较处理前提高了19%。处理后羽绒纤维热稳定性更强,抗拉强度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羽绒纤维的微观结构、形态结构及其有关的理化性能,探讨了羽绒纤维在混纺成纱、加工无纺织物、羽绒粉体改性等新方向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羽绒纤维与其它蛋白质纤维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然蛋白质纤维—羊毛、蚕丝、羽绒的结构研究 ,认为羽绒纤维的内部结构有类似于羊毛纤维的一些特征 ,其表面结构完全不同于羊毛和蚕丝 ,但羽绒纤维仍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蛋白质纤维。  相似文献   

19.
仿羽绒针织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仿羽绒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并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秋雁  齐鲁  刘思 《毛纺科技》2012,40(6):26-29
采用二氰二胺和磷酸体系,以及二氰二胺、磷酸和戊二醛体系分别对羽绒纤维进行阻燃处理,通过红外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羽绒纤维的接枝情况和形态结构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剩炭率、热失重分析等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2个体系均与羽绒纤维成功接枝,戊二醛的加入使羽绒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和剩炭率明显增加,热失重温度提前,热失重速率加快,热稳定性减低,羽绒纤维的阻燃性能得到永久性提高,并且对其形态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