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用NiSO4·6H2O和CoSO4·7H2O为主盐、NaH2PO2·H2O为还原剂,在高氯酸掺杂聚苯胺( HClO4-PANI)粉体表面化学镀覆Ni-Co-P合金镀层,用扫描电镜分析粉体形貌,利用同轴网络传输反射法,测定了镀覆后聚苯胺粉体的电磁参数,分析了化学镀对其电磁性能的影响,以期制备出以导电聚苯胺为基体的复合轻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Watts镍溶液中电沉积制备黑色Ni-Co合金薄膜以及苯并三唑和咪唑作为添加剂对电沉积薄膜的影响。电解液由NiS O4、Ni Cl2、H3BO3、CoS O4和KNO3组成。用标准方法测试溶液的阴极电流效率和均镀能力以及薄膜在低碳钢基底上的粘附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晶体结构、晶格参数、晶体取向以及晶体尺寸。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X)分析黑色Ni-Co合金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黑色薄膜的颜色随着薄膜中Co离子掺入量的增加而加深。XRD研究表明黑色Ni-Co合金薄膜以Ni(111)面择优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相还原法,随后在620 ℃、58 MPa下经真空热压,制备了纳米晶Ag-50Ni块体合金,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EDX)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其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Ag-Ni粉末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温度为70 ℃;还原剂水合肼(N2H4·H2O)浓度为2.5 mol.L-1;反应物AgNO3浓度为1.5 mol.L-1;反应物NiSO4的浓度为1.5 mol.L-1;反应体系pH值为8.Ag-Ni粉末平均粒度约为45 nm,黑色无定形形状.Ag-Ni粉末经真空热压后,晶粒尺寸有所长大,但仍保持纳米级尺度.合金致密度很高,由双相组成,显微组织均匀且无Ag网出现.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硫酸镍为原料,氢氧化钠为pH值调节剂,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制备超细镍粉,并探究了体系反应温度、pH值、Ni2+离子浓度、N2H4·H2O/Ni2+摩尔比工艺参数对制备镍粉的平均粒径、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ED)、能谱分析、激光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的性质。得出了实验的较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80℃、pH值为11、Ni2+离子浓度为0.5 mol/L,[N2H4·H2O]:[Ni2+]适宜范围为2~4,制得镍粉的平均粒径为400 nm。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硫酸镍为原料,氢氧化钠为pH值调节剂,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制备超细镍粉,并探究了体系反应温度、pH值、Ni2+离子浓度、N2H4·H2O/Ni2+摩尔比工艺参数对制备镍粉的平均粒径、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ED)、能谱分析、激光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的性质。得出了实验的较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80℃、pH值为11、Ni2+离子浓度为0.5 mol/L,[N2H4·H2O]:[Ni2+]适宜范围为2~4,制得镍粉的平均粒径为400 nm。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价铬硫酸盐体系在普通碳素钢基体上电镀Fe-Ni-Cr合金镀层,通过浸泡失重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镀层在3.5%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并用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镀层试样的耐蚀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电镀Fe-Ni-Cr合金工艺为:主盐浓度FeS04·7H2O 15 g/L、NiSO4·6H2O 8 g/L、Cr...  相似文献   

7.
脉冲电沉积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腐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脉冲电沉积法制各纳米晶Ni和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表面形貌和成分.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极化法研究了纳米晶Ni和不同Co含量的纳米晶Ni-C0合金镀层在3.5%NaCl(质量分数,下同)和5%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通过脉冲电沉积法制各的Ni和Ni-Co合金镀层具有典型的纳米晶结构; 随着含Co量的增加,镀层的晶粒尺寸减小,硬度增加;所制备的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其在3.5%NaCl溶液和5%HCl溶液中的耐蚀性均优于纳米晶Ni镀层;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的浸泡腐蚀中腐蚀极少,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而在5%HCl溶液中的腐蚀形态则为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频脉冲电流制备镍钴合金。通过正交试验,重点考察了脉冲频率、占空比、平均电流密度、镀液pH值、温度及CoSO4.7 H2O的浓度对镀层在NaOH溶液中的极化行为及腐蚀速率的影响,选出最佳电镀工艺为:脉冲频率140 kHz,占空比0.25,平均电流密度3 A/dm2,镀液pH值3,温度45℃,硫酸钴浓度10 g/L。高频脉冲镀层中Co含量增加,晶粒的细化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9.
以CoSO3和(NH4)2C2O4·H2O为原料,通过65℃的温热沉淀反应和温热陈化过程,控制合成了水合草酸钴纳米棒.以水合草酸钴纳米棒为前驱体,在Ar气氛中于360℃下,通过热分解过程制备纳米金属钴纤维.实验样品采用AAS,OEA,FT-IR,TGA-DTG,XRD和SEM测试技术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温和液相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为水合草酸钴,其化学式可写为CoC2O4·3H2O.制备的草酸钴纳米棒直径为0.2~0.4 μm,长度为1.0~5.0μm;热分解制备的金属钴纳米纤维的直径约0.2 μm,长度为1.0~5.0 μm.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以镍代钴或者部分代钴的研究已作了不少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日本住友金属株式会社研究出Co—Ni合金粉末的制造工艺。它是将钴离子溶液加入草酸水溶液中,在<40℃的温度下反应生成草酸钴悬浊液,然后再加入镍离子溶液,同时保持上述温度,可生成柱状结晶沉淀物。洗涤、干澡沉淀物,在非氧化气氛中于400~700℃的温度下热分解沉淀物,可得到含Ni为30~95%的Co—Ni合金粉末。例如,将23.6升CoCl2溶液(Co170g/t)加入到100升的草酸水溶液中,草酸溶液的浓度应满足Co—Ni离子全部沉淀出来,制得悬浊液后,再加入3.1升N…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不同柠檬酸盐浓度和pH下钴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在组成为0.05 mol/L CoSO4·5H2O、0.20 mol/L Na2SO4和0~0.40 mol/L C6H5O7Na3·2H2O,pH为3~9的溶液中,二价钴以游离Co2+离子和[Co(C6H5O7)]配合物两种形态存在,并在电极表面被还原。溶液的pH对钴的电化学还原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当柠檬酸盐溶液的pH为3时,钴主要以游离Co2+离子的形态被还原;当溶液为弱酸性(pH=4~6)时,钴主要以[Co(C6H5O7)]-的形态被还原为Co0,还原过程分两步进行,中间产物在电极表面发生吸附;当柠檬酸盐水溶液的pH大于7时,形成的柠檬酸钴配合物主要是[Co(C6H5O7)]-和[Co(C6H4O7)]2-,这两种配合物非常稳定,其还原电位负于溶液的析氢电位,因此难以从该溶液中还原得到Co0。  相似文献   

12.
采用恒电流法在具有不同Ni~(2+)/Co~(2+)比(摩尔比)的硫酸盐电解液中制备镍钴(Ni-Co)合金粉末。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发射光谱仪(AES)和基于SQUID的磁力仪检测粉末的形态、相结构、化学成分和磁学性能。当Ni~(2+)/Co~(2+)比从0.25增加到4.0时,颗粒形貌从菜花状和树枝状转变为珊瑚状和海绵状。Ni-Co粉末的XRD分析表明,Ni/Co比降低(Co含量增加)导致结构变化:Ni~(2+)/Co~(2+)比为4.0、1.5和0.67时,粉末为面心立方(FCC)结构;Ni/Co比为0.25时,粉末为面心立方(FCC)和六方密堆(HCP)相的混合物。增加电解液中Ni含量导致电解机理发生变化:当电解液中Ni含量低于40%(质量分数)时为不规则共沉积;Ni含量为40%~60%(质量分数)时接近平衡共沉积,Ni含量高于60%(质量分数)时则为异常共沉积。所有获得的Ni-Co合金样品均为软磁材料,其磁性参数显示出直接的成分依赖性,因为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几乎都随Co含量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3.
文摘辑要     
《表面工程资讯》2010,10(3):60-60
高频脉冲复合电镀(Ni-Co)-SiC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研究 用高频脉冲复合电镀方法制备了(Ni-Co)-SiC复合镀层。研究了脉冲频率对镀层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复合镀层表面更加致密、均匀,硬度提高。在3.5%NaCl溶液和15%H2SO4溶液中,(Ni—Co)-SiC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均发生正移,腐蚀失重速率变慢。与Ni-Co合金镀层相比,复合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4.
以Zn(NO3)2·6H2O和Na2SeO3作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ZnSe纳米晶。探讨了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OH浓度和N2H4·H2O的添加量对最终产物的相组成、显微形貌和颗粒尺寸的影响,并借助XRD、SEM、TEM、PL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相组成、显微形貌和颗粒尺寸进行表征。添加20 mL 1 mol/L NaOH溶液和10 mL N2H4·H2O溶液,在180°C的温度下水热反应4 h制备的产物主要是立方闪锌矿结构的ZnSe微球,所得的ZnSe微球从内到外是由平均尺寸约20 nm的ZnSe纳米晶组成。结果表明:较低的水热温度和较短的反应时间都不利于得到结晶好的纯相ZnSe,产物结晶性不好,而且还会产生杂相和有较多缺陷。添加适量浓度的NaOH和水合肼才能确保得到形貌均匀、发光性能好的ZnSe微球。  相似文献   

15.
化学包裹粉工艺制备粗晶粒WC-Co硬质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费氏粒度为8.06μm的WC粉与Co(NO3)2·6H2O为原料,采用N(CH2CH2OH)3(TEA)为还原剂制备WC-12%Co(质量分数)包裹粉,以包裹粉为原料制备WC-12%Co硬质合金。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包裹粉与合金中WC晶粒的立体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粉末的物相组成,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TEA还原产物多孔泡沫Co的比表面积,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合金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包裹粉中Co为纯fcc高温相结构,呈多孔泡沫状纳米组装结构形式包裹在WC粉末表面;WC-12%Co合金组织结构均匀,平均晶粒度为4.8μm,WC晶粒结晶完整、呈规则多面体形状。  相似文献   

16.
综合采用共沉淀和置换法制备了一种La_2O_3负载纳米级Ni-Pt合金催化剂Ni-Pt/La_2O_3.经优化制备工艺,该催化剂在323 K可100%催化N_2H_4·H_2O分解制氢,反应速率340 h-1,其催化性能优于已报道的多数催化剂.此外,还对N_2H_4·H_2O催化分解制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d[N_2H_4·H_2O]/dt=2435exp(-51.32/(RT))[N_2H_4·H_2O]~(0.3)[NaOH]~(0(0.12))[Ni]~(1.03).研究结果对于促进N_2H_4·H_2O分解制氢体系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Precursor of nanocrystalline Zn0.5Ni0.5Fe2O4 was obtained by grinding mixture of ZnSO4·7H2O,NiSO4·6H2O,FeSO4·7H2O,and Na2CO3·10H2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rfactant 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 being present at room temperature,washing the mixture with water to remove soluble inorganic salts and drying it at 373 K.The spinel Zn0.5Ni0.5Fe2O4 was obtained via calcining precursor above 773 K.The precursor and its calcin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Fourier transform ...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6063Al基体表面制备了Ni60-Y2O3合金层,并通过金相显微镜、XRD、SEM和电化学腐蚀测试仪等设备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稀土Y2O3对6063Al表面激光增材制造镍基合金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处的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基合金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处呈冶金结合,与未添加稀土的Ni60合金层相比,Ni60- Y2O3合金层的气孔和裂纹大幅降低,孔隙率减小,晶粒度变大且细化作用明显,晶粒分布较弥散,具有较好的组织形貌;Ni60合金层表面主要相结构为β-NiAl (Cr)、Al3Ni、AlNi3、Al等,添加Y2O3后的合金层中出现了Y2O3、YAl3、AlNiY、Ni17Y2等稀土化合物的衍射峰;耐腐蚀性研究表明,在1mol/L H2SO4溶液中,添加Y2O3的Ni60合金层的耐酸腐蚀性是Ni60合金层的4.07倍;在3.5% NaCl溶液中,Ni60-Y2O3合金层的耐腐蚀性是Ni60合金层的4.3倍;在1mol/L NaOH溶液中,Ni60- Y2O3合金层的耐腐蚀性是Ni60合金层的2.3倍。可见,加入稀土Y2O3 使Ni60合金层晶粒细化、组织改善,并明显提高了合金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6061铝合金化学施镀了Ni-P合金镀层.以硬度为考察指标正交优化了化学镀镍液,其优化配方为:NiSO4·6H2O 25g/L,NaH2PO2·H2O 25 g/L,CHCOONa·3H2O 20 g/L,C3H6O3(乳酸)20 g/L.探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温度、pH值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的Mg0.05CoxNi0.35-xCu0.2Zn0.4Fe2O4铁氧体超细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研究了Co2+取代Ni2+对铁氧体结构和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晶格参数a和平均粒径Dx随Co2+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大;饱和磁化强度Ms随Co2+取代量的增加单调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