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料》2018,(5)
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了4种聚氨酯(PU)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用水滴定时的浊点数据,并用线性浊点方程对浊点数据进行参数回归,线性度较佳。根据该线性关系推导了聚氨酯在不同浓度时的浊点组成,获得25℃下的PU-DMF-H_2O三元相图。结果表明:三元相图中双节线的位置比较靠近PU-DMF轴,不同聚氨酯的三元相图的双节线位置与PU-DMF轴的距离按聚醚型1180-PU、聚醚型1190-PU、聚酯型5280-PU和聚酯型5290-PU的顺序依次增大。通过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PU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膜结构并使用自制的动力学测试仪测试其成膜速率。结果表明:聚醚型PU容易形成大孔结构,并且成膜速率大于聚酯型PU。  相似文献   

2.
聚醚砜制膜液的相分离:Ⅰ.三元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聚醚砜在不同溶剂和不同非溶剂中所构成三元体系的相分离进行研究。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了在常用溶剂和非溶剂中的浊点数据,溶剂对PES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甲酰胺〈二甲基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非溶剂的沉淀能力依次为:H2O〉丙三醇〉甲醇〉乙二醇〉乙醇〉丙二醇〉丙醇,线性浊点不能较好描述三元体系的浊点关系。  相似文献   

3.
名词浅解     
临界凝固浓度C_c 在湿纺纺丝原液的几元体系内,逐渐加入凝固液,体系内溶液浓度降低到某一临界值,使原溶解的聚合物开始沉淀,体系发生相分离,该临界值称之为凝固临界浓度C_c。不同组成的共聚物凝固时的C_c值不同,所以通过C_c值的测定,可以判别纺丝原液的凝固性能。例如在PAN—NaSCN—H_2O的三元体系内,逐渐加入稀NaSCN水溶液,使NaSCN在NaSCN—H_2O二元体系内的重量百分浓度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时,该浓度即PAN共聚物的凝固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C型喷丝板进行挤出凝固,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丙烯腈(PAN)中空纤维,从PAN/二甲基亚砜(DMSO)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和凝固过程的相分离两个方面探讨了PAN中空纤维的成形机理。结果表明:纺丝液随剪切速率(γ)的增加逐渐发生由粘性向弹性的转变是挤出胀大的主要原因,其粘弹转变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向高γ移动,在60℃下的纺丝液弧片接触成孔的理论临界γ为212 s~(-1);纺丝液在凝固浴中表层成膜是PAN-DMSO-H_2O三元体系相分离的结果,纺丝液细流表面成膜速度是影响孔结构闭合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凝固浴浓度和凝固浴调节剂来控制。  相似文献   

5.
用HAAKE公司RSISOL型流变仪对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亚砜(DMSO)/去离子水(H2O)溶液的流变行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AN/DMSO/H2O溶液受到剪切作用再经过短时间松弛后有较好的保持取向的能力;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的粘、弹性模量都会升高;结合溶液凝胶点的判定和logG′-logG″,对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状态和均一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蒋彪  范光辉 《水处理技术》1996,22(3):123-128
本文以聚苯砜译苯二甲酰胺树脂为膜材料,用浊点滴定法测定了含不同有机添加PSA-DMAc或PSA-NMP铸膜液体系浊点,从而得到了这些添加剂致浊能力大小的比较。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有机添加剂与聚砜酰胺之间作用的混全热和混合自由焓。  相似文献   

7.
PAN湿法纺丝凝固成形中的凝胶化与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PAN/DMSO/H2O为研究对象,初步估算了该体系在一定湿纺条件下凝固成形中的最少凝胶化时间,以及借助计算机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到非稳态扩散方程的数值解,得到溶剂与凝固剂在扩散过程中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三维图。  相似文献   

8.
丙烯腈与衣糠酸在混合溶剂中沉淀共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烯腈(AN)与衣糠酸(IA)自由基共聚合,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二甲基亚砜(DMSO)与H2O的混合溶剂中合成聚丙烯腈(PAN),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DMSO与H2O配比、单体质量分数、IA质量分数对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成纤维工业》2017,(3):22-26
以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PAN/PVP/DMSO)三元体系为纺丝液,以DMSO/H_2O为凝固浴,在凝固浴温度为60℃下,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多孔PAN/PVP纤维;用次氯酸钠(NaClO)对多孔PAN/PVP纤维进行处理,制得了NaClO@PAN/PVP纤维,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元素分析仪和氮气气体吸附仪对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比表面积和孔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凝固浴浓度和温度对PAN/PVP纤维和NaClO@PAN/PVP纤维的PVP含量及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NaClO处理后,NaClO@PAN/PVP纤维中氧含量减少,氮含量增多,PVP含量减少,纤维表面变得光滑,平均孔径减小,孔数增多,比表面积增大;随着凝固浴DMSO浓度增大或温度升高,PAN/PVP纤维,NaClO@PAN/PVP纤维中的PVP含量降低,但其比表面积随凝固浴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凝固浴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减小;在凝固浴DMSO质量分数为0,温度为60℃的条件下制得的PAN纤维、PAN/PVP纤维、NaClO@PAN/PVP纤维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8,96,108 m~2/g,平均孔径分别为22.7,20.4,19.0 nm;PAN/PVP纤维、NaClO@PAN/PVP纤维的最可几孔径分布在40 nm左右,属于介孔结构。  相似文献   

10.
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作为研究方法,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了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亚砜(DMSO)/水(H2O)混合溶液的热致变凝胶化过程,并明确了水的微观促进机理。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到的含水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的三元体系的凝胶点温度在332.75 K附近,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吻合;水会增加PAN分子链的振动幅度,增加氰基之间发生交联作用的概率,从而促进PAN溶液快速发生凝胶化转变;在一定的范围内,含水量越大,PAN的振动幅度越大;水减少了PAN周围DMSO分子的数量,增强PAN分子链的聚集程度,导致氰基之间更容易发生交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