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大厂锡矿田100号矿体成矿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广西大厂周围找到类似100号矿体的矿床,作者对100号矿体的控矿构造,与花岗岩和生物礁的关系,矿石的铅、硫、氢、氧、氦同位素,稀土元素和成矿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0号矿体是含矿有机流体溶蚀交代礁核骨架灰岩微相而形成的矿床,同时建立了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普朗铜多金属矿床矿化类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朗铜矿是位于三江成矿带南段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继首采区矿段特征揭露后,外围找矿工作的开展揭露了矿区外围的地质情况,并将普朗铜矿划分为首采区、矿区东部、矿区北部及矿区外围北部四个矿段。通过对四个矿段的矿体特征、矿化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首采区深部及矿区北段产出矿体均属于典型的斑岩型铜矿,矿体受蚀变控制作用明显,矿(化)体常产于钾化、硅化带、绢英岩化及其叠加部位,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呈正相关;矿区外围东部大脉状矿体及矿区外围北部铅锌矿(化)体属热液脉性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多产于近东西向的节理裂隙中。通过对各矿段找矿标志的总结,提出首采区的近地表、构造交汇部位及矿区北侧深部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明小柳沟钨矿区边深部矿体空间赋存位置、规模及品位,矿山运用坑内钻探工程对外围4号矿体群、边部3-1、3-2号矿体、中部3-3号、深部1号、3-5号矿体进行勘探,在探矿的同时,对矿床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坑内钻的应用,达到了加密工程网度、矿体储量升级及预测矿床涌水量的目的,结合找矿新发现,重新认识了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系统的发育深度,进而指导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对比坑道和天井探矿,坑内钻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探矿技术,坑道钻在未来矿山中应用的将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获各琦铜矿的铜矿体特征及赋存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获各琦铜矿矿体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它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该矿区铜矿体主要赋存在狼山群第二岩组中段的条带状石英岩中,并且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展布;地层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岩性控制了矿体的种类和产状。因此,获各琦铜矿是典型的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矿床,后经变质及岩浆作用改造形成。本文进一步了解获各琦铜矿的成矿规律,为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探矿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广西高峰100号矿体是世界罕见的以锡为主的多金属共生特富矿体.多年来,大量民矿非法进入100号矿体乱采滥挖,造成100号矿体存在地压灾害和透水两类重大事故隐患.高峰公司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充填和封闭采空区、构筑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隔离层等措施对这两类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了为期5年的不间断综合治理,同时建立了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网和井下地压监测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安全有效的开采100号矿体下部的105矿矿体,作者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福山矿床位于金山店岩体南缘,属于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矿体多呈似层状、似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石英二长岩与大理岩的正接触带或其附近的内外接触带中。对8、12、16、18、25线五条剖面,ZK0816、ZK127、ZK164、ZK1816、ZK1817、ZK2517、ZK2518共7个钻孔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对井中三分量磁测异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Ⅰ号矿体深部迅速变薄,直至尖灭,ZK127、ZK164、ZK2518、ZK1817等钻孔深部见到的薄层矿体可能与ZK0816深部的盲矿异常同为新的矿体,即为Ⅲ号矿体,钻孔揭露的矿体总体比Ⅰ、Ⅱ号矿体薄,但产状要缓。在此基础上对张福山矿区的成矿模式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解决矿山生产的动态管理,以数字矿床模型为基本方法,以变异函数为核心内容和基本手段,研究了91号矿体区域化变量的基本特征,实现了矿体的三维可视化和动态圈定与储量计算,为广西大厂铜坑矿区91号矿体的合理开采提供了数字化手段。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桓仁地区滑石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桓仁地区的滑石矿床集中分布于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的白云石大理岩、菱镁矿大理岩夹云母片岩中,矿床明显受控于层间挤压破碎带。围岩蚀变以滑石化、透闪石化最为发育。矿床属镁质碳酸盐岩热液交代成因。依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寻找隐伏矿体、已知矿体深部和外围是主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外围小矿体均赋存于泥盆系生物礁灰岩中,呈脉状产出.矿床类型为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部分来源于泥盆系地层。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金厂峪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概况进行描述,研究矿区目前保有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探讨该矿床的控矿规律。结果表明,区内矿床呈脉状、透镜状,矿体均赋存在脉带之中,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该矿山进行合理设计、开采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为矿区外围及深部地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河北金厂峪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概况进行描述,研究矿区目前保有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探讨该矿床的控矿规律。结果表明,区内矿床呈脉状、透镜状,矿体均赋存在脉带之中,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该矿山进行合理设计、开采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为矿区外围及深部地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九龙笋叶林铜矿床位于江浪岩浆-变质核杂岩北部,是里伍铜矿外围一个矿区。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方面进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并通过钻孔深部验证,着重对S-3和S-4矿体的深部延伸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笋叶林矿区围岩蚀变十分强烈;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品位、厚度等在深部变化较大,深部发现多层矿化体,矿石品位普遍不高;硅化石英脉、绢白云母化、石榴石化与矿化关系很密切。最后,认为在外围的笋叶林矿区寻找铜矿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个旧含锡花岗岩的幔源成因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个旧含锡花岗岩的成因,过去多数人持“花岗岩内热液充填交代成矿”观点。作者根据该类型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硫同位素特征等,将其归属为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后遭受燕山期花岗岩作用后的残余产物。研究结果表明,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与外围玄武岩的形态和产状基本一致;黄铁矿样品的σ34S为2.1‰~4.4‰,平均值为3.1‰,数据分布范围狭窄,集中于幔源硫附近,反映了硫的幔源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0号矿体存在的特大事故隐患主要有空区冒落、地表塌陷、冲击波等,介绍治理100号矿体特大事故隐患的对策和措施,如人工构筑隔离层、废石充填、胶结充填、密闭空区等.经过多年的全面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已消除了100号矿体特大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5.
赵守恒 《有色金属》2003,55(3):114-117
选取铜山铜矿具有代表性的铜山矿段1号矿体、前山矿段4号矿体、前山南矿段30号矿体,将地质勘探资料与回采后地质资料所确定的矿体的形态、厚度、底板位移、资源储量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了矿体勘、采资料误差的原因,探讨了合理的生产勘探方法及勘探网度,分析并划分了合理的勘探类型,为类似矿床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阿拉其图东铜矿床产于狼山成矿带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铜矿床。通过系统研究一手地勘资料及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剖析矿床和矿体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分析找矿潜力,对本区以及外围找矿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研究指出,矿床受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二岩段(Jxa2)层位控制,矿体产于硅化石英岩、石英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大致顺层产出,受后期变质作用及构造挤压影响,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形成弯曲揉皱,并发生地层与矿层的"倒序"现象。通过变质岩原岩恢复,表明含矿围岩为沉积岩砂岩类,认为矿床成因属砂岩型铜矿床,后经变质及岩浆作用改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周晓阳  刘超  谢贤波 《采矿技术》2021,21(5):45-47,60
湖南省城步县水坪脉石英矿赋存于板溪群加榜组地层内,矿区内成矿地质背景条件较好。矿体产出类型为热液充填型石英脉,走向近南北、北东展布。区内矿石为灰白、白色石英岩,其中,Ⅰ号矿体Si O_2平均含量为86.14%,Ⅱ号矿体SiO_2平均含量为88.92%,可用作玻璃硅质原料。区域内脉石英分布较为广泛,岩浆活动发育,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正> 某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由于银的分布极不均匀,被分割为许多细小支脉的独立银矿体,含银较高,最高达3070g/t,最低也在40g/t以上,平均工业品位100—110g/t。综合矿体中的矿石含银仅为40g/t左右。因此,对矿床有两种不同品位的矿体,分别取样进行可选性研究,不仅是为了计算银的地质  相似文献   

19.
高峰公司矿山的资源保有储量十分有限,因此,寻找接替资源是非常迫切的工作.介绍大厂矿田的地质背景,分析了大厂矿田的资源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Ioo号矿体外围和巴里一龙头山矿区深部找矿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认为该矿区的找矿前景大,通.过综合研究已有的勘探和矿山开采资料,并投入适当的物探、化探工作,在该矿区深部和主矿体外围寻找到新矿体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20.
高峰矿区100号矿体结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叙述高峰矿区的地压显现特点,地压活动产生的根源以及岩体稳定性评判标准,评价了高峰矿区100号矿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探讨100号矿体残矿量回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