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聊城市河流水体污染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聊城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近几年,聊城市各河流水体质量普遍较差,而且常年维持劣V类水质状态。河流水体污染有以下特点:1·1水体污染物超标项目多2003~2005年水质监测资料显示,在金堤河、漳卫河和境内徒骇河、马颊河等4条河流的13个河段中,常年为劣V类水质的河段9个,占69·2%,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NH3—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性铁(Fe)、氟化物(F-)、挥发酚等。多项污染物超标现象普遍存在,污染超标项目最多的河段,超标项目达8项之多,污染较轻的河段亦有4类污染物超标。1·2超标倍数…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东洲河的水质的多年监测数据进行整汇分析后得出,东洲河2016~2021年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的结论。并利用肯达尔检验法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后得出,多年来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它污染物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尚春林  胡瑾  刘兰秀 《治淮》2007,(1):14-16
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南段输水干线南起长江三江营,北至黄河位山穿黄涵洞,流经江苏、山东两省的扬州、淮安、宿迁、枣庄、济宁、泰安6地市。沿线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污废水直接或间接流入输水干线,使干线水质受到了影响。本文对干线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一、水质评价(一)评价参数选取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等共19项参数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也是东线…  相似文献   

4.
结合熵权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定性、定量地对河流的水质进行评价,而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出了基于熵权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利用该方法对广东某河流2个监测站点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8个主要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流域水质的状...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指导调水工作,全面掌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及其水质变化趋势,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6项污染指标,对2001-2012年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个控断面水质变化进行分析评价,从污染物类型、河流级别和行政区域三个方面对水质变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01-2012年间,1按污染物种类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研究区域内6项水质评价指标均呈变好趋势;2按河流级别分,支流水质呈变好趋势,输水干线水质除石油类指标趋势变差外,其它均呈变好趋势;3按行政单位分,扬州段BOD5、淮安段石油类、宿迁段溶解氧和CODMn水质变差外,其它段均呈变好趋势。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由于在近十几年中工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均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据1985~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对贵州省部分河流的8个断面水质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南明河甲秀楼断面、遵义湘江站断面、都匀清水江油行断面水质污染在其区间呈加重态势,均为Ⅴ类或劣Ⅴ类水,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其余干支流断面水质污染除个别项目外无变化趋势.本文根据监测及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滇池水质状况综合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克雕 《人民长江》2012,43(12):37-41
滇池是国家进行重点环境治理的河湖之一。在对滇池8个监测点采样监测的基础上,评价了2010年滇池水质现状。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监测点主要污染项目作了水体污染程度评价。以2001~2010年监测资料为基础,选取影响滇池水质的主要指标:氨氮、总氮、高锰酸盐指数、5 d生化需氧量、总磷,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站点水质均为劣Ⅴ类,其中氨氮、总磷污染严重,总氮、5 d生化需氧量指标趋于恶化,高锰酸盐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里下河地区主要水环境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质时空特征分析和污染源识别是里下河地区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11年里下河37个监测断面的10个水质指标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及GIS软件分析了里下河地区水体污染物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汛期的综合水质要差于非汛期的综合水质,非汛期40.5%的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断面,汛期70.3%的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标准;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东北部的监测点水质劣于西南部的监测点水质,但是西南部的灌溉总渠沿线由于受洪泽湖的影响水质状况最好;汛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非点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的高锰酸盐、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非汛期为来源于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的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锰。  相似文献   

9.
2011-2012年,对四川省荥经县对3条山区河流泗坪乡的桥溪、新庙乡的头道水和三合乡的茶河不同水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监测,同时对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监测的结果显示,3条河流的pH值、温度、溶解氧、氨氮、总磷等参数都达到了国家地表水Ⅱ级标准及以上;生化需氧量及总氮在不同河流和不同水期的差异都较大(3条河流的差异具体点说明);以枯水期的水质最差,达到了劣V类水。利用硅藻指数评价3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表明,3条河流都达到较重污染,但不同河流存在差异,与水质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山区河流生化需氧量及总氮超标的来源与流域内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化肥的施用、以及家畜家禽的养殖有关。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宣传,提高乡村垃圾和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积极开展流域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4年4月和8月19宗中小型水库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水库丰水期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宗水库中的溶解氧与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以及高锰酸盐指数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铁与锰、硫酸盐、氯化物相关性较强;挥发酚与氰化物有较强相关性.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溶解氧、BOD5、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氰化物和挥发酚,19宗水库以新坛水库水质最好,雷坡坑水库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分析了该工艺处理过程中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时空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去除季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土壤过滤系统对CODCr、BOD5、NH3-N、TN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7.3%、88.2%、75.9%、59.3%和74.1%;在土壤过滤系统内,沿着水流的水平方向,各物质去除率逐渐增大。采用该技术处理后,排水中TN、TP的浓度较高,用于灌溉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和节省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长湖纳污能力及水产养殖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ODMn、NH3-N、TN、TP作为污染指标,采用湖库均匀混合模型、狄龙模型和合田健模型对长湖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并针对目前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较重的特点,采用排污系数法、污染负荷率法对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长湖CODMn、NH3-N、TN、TP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 523.15 t/a、1 495.57 t/a、1 932.70 t/a、96.64 t/a,长湖水产养殖所产生的COD、NH3-N、TN、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3 724.10 t/a、51.98 t/a、279.96 t/a、26.42 t/a。水产养殖对于长湖COD、TP的污染贡献较大是导致长湖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experiments of utilization of garlic processing wastewater in a lotus pond,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lotus pond wetlands have a remarkable ability to remove organic pollutants and decrease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5), and suspended substances(SS) in garlic processing wastewater. Results also show evident effects of lotus roots on absorption of NH3-N. The pH value in a lotus pond with wastewater discharged was relatively stable.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lotus pond reached the class Ⅱ emission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GB8978-1996), seven days after pretreated garlic processing wastewater had been discharged into the lotus pond. Garlic processing wastewater irrigation does not produce pollution in the pond sediment and has no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lotus roots. Due to utilization of garlic processing wastewater, the output of lotus roots increased by 3.0% to 8.3%, and the quality of lotus roots was improved. Therefore, better pur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GM(1,1)模型存在灰色偏差和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建立一种等维新息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该模型采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改进传统GM(1,1)模型,再利用等维新息思想更新建模所需数据序列。运用该模型对南四湖2019—2021年的水质状况和水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相对误差小、精度高、预测结果合理;2019—2021年南四湖水质整体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变好的趋势,其中CODCr、NH3-N、CODMn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TP、TN质量浓度有上升现象,存在超标风险,应加强对南四湖流域TP、TN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径流分割法(丰枯径流差值法)、降雨量差值法和径流量差值法,基于2005—2014年各月水文和水质数据,进行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径流分割法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精度最高,丰枯水期污染物负荷差值和流量差值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在0.88以上;基于径流分割法的污染物总负荷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在0.91以上,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结果接近。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相比,不同方法计算的总磷非点源污染比例呈现较强的稳定性。径流分割法的计算结果显示,2005—2014年高锰酸盐指数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0,氨氮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3,总磷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4,说明非点源污染对漓江流域上游水质的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前后的水质实测资料,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选取TP、TN、NH_3-N、COD_(Mn)、Chl-a、SD等主要水环境指标,从指标浓度变化、水质类别变化、指标向好率变化和极大值变化等方面分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滇池外海的水环境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运行后,滇池外海各监测站点的TP、TN、NH_3-N、COD_(Mn)、Chl-a、SD及营养状态指数均优于调水前,富营养化水平明显好转,水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典型社区单元面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向初期雨水截留控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广州市社区单元面源污染初始冲刷效应,采集并分析研究区域中3场降雨道路、屋顶和绿地径流的污染物情况,利用无量纲累积曲线、初期冲刷系数及质量初期冲刷强度指数MFF对径流污染物BOD_5、COD_(Cr)、TSS、NH_3-N、TP、TN的初期冲刷效应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绿地和屋顶比道路更易发生初期冲刷效应,且冲刷强度一般比道路强,而绿地在连续降雨后初期冲刷效应更加明显;各种初期冲刷污染物中,TN初期冲刷效应更为显著,TP和NH_3-N次之;采用MFF指数法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定量化结果,建议采用该方法作为初始冲刷效应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太湖富营养化主要指标及营养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太湖1980-2011年富营养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分析了2002-2011年不同湖区营养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富营养化水质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虽然TN和TP在1996年后开始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NH+4-N和Chl-a的最高值出现在2006年;TN和NH+4-N具有相似的月间变化特征,但是NH+4-N的极值较TN提前一个月出现;CODMn和Chl-a呈单峰的月间变化特征,而TP的月间变化呈双峰特征。西部沿岸区和五里湖的水质改善明显,梅梁湖、竺山湖和南部沿岸区水质改善不明显,东部沿岸区和东太湖水质呈恶化趋势。太湖不同湖区富营养水质出现频次的月变化特征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16年7月(有引水)和9月(无引水)分别对郑州贾鲁河水系9个断面进行了采样分析,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进行水质评价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贾鲁河郑州段上游水库综合水质为Ⅱ类或Ⅲ类,中游湖泊水质为Ⅳ类,下游为Ⅳ~劣Ⅴ类;索须河和七里河水质分别为劣Ⅴ类和劣Ⅴ类并黑臭;通过杨桥干渠向贾鲁河引黄补水只能暂时改变最近受水区的水质,对出郑州断面水质无明显影响。2个因子可解释5个水质指标的信息;在干流下游和支流,第一污染因子代表性指标TN、TP、NH■-N主要与市政污水处理厂排水相关,第二污染因子代表性指标COD_(Cr)和COD_(Mn)主要与未处理污水相关;贾鲁河上、中游主要为面源性和内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20.
The estim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s into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is highly significant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watersh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watershed numerical models, a base flow separa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coupled with a digital filtering method and a flux method. The digital filtering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separate the base flows of the Hanjiang, Tianhe, Duhe, Danjiang, Laoguan, and Qihe rivers. Based on daily discharge, base flow,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data, the flux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year 2013, the total inflow of the six rivers mentioned above accounted for 95.9% of the total inflow to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The total pollution load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M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from the six rivers were 58.20 × 103 t and 1.863 × 103 t, respectively, and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s were 39.82 × 103 t and 1.544 × 103 t,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a major factor (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of 68.4% for CODMn and 82.9% for TP). (2) The Hanjiang River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of pollution loads to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nd its CODMn and TP contribution rates reached 79.3% and 83.2%, respectively. The Duhe River took the second place. (3)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ainly occurred in the wet season in 2013, accounting for 80.8% and 90.9% of the total pollution loads of CODMn and TP,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mphasis of pollution control should be placed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