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运城盆地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分布运城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化学特征异常。浅层、中深层地下水氟化物超标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且在高氟区的人畜氟中毒病严重。本文就盆地中地下水氟化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作初浅的探讨。盆地内浅层地下水(埋深小于60m)氟化物含量超...  相似文献   

2.
浅谈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确认高氟是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体、碱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独特的水文地质构造确定,并详细地揭示了区内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张掖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质测试资料,探讨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从山前冲积平原至细土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逐渐增高;而深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细土平原区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垂直分带规律。丰富的氟物质来源、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背景是导致甘州区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富集的主要原因。取用深层地下水是解决高氟区水质性缺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对赣州兴国盆地及周边303处地下水中氟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绘制氟浓度等值线图和氟富集模式图对其地下水中的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展开研究,确定了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溶解,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其含量普遍较低,溶解到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随地下水径流进行迁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饮用水合理开发提供氟浓度方面的参考,对居民饮水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研究区211眼机井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区高氟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水化学特征、高氟水形成的主导条件、影响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Na·Mg和HCO3-Na型碱性水为主;主导氟富集的环境条件是强碱化水化学环境,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与Na+质量浓度呈正相关,F-质量浓度与Ca2+质量浓度和HCO-3质量浓度分别呈负相关关系;除自然因素外,人类频繁活动也影响着水体中氟化物质量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通过130个水样的相关指标测试后发现:氟在水平分布上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西北部氟浓度均值在2.0 mg/L以上;垂向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深度在20~30 m处的氟临界值约为1.63 mg/L.含氟矿物的不断溶解是浅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物质来源.此外,气候、地形地貌及径流条件,水化学类型以及地下水的环境介质是造成氟浓度富集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彭阳县74个饮用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应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变异函数和克里金插值,分析研究了彭阳县饮用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氟离子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彭阳县存在引用地下水氟离子含量超标的现象,属于典型的高氟地下水区;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呈现明显的各向同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变异性是由大尺度的区域性因素引起的,而随机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南北向中间和由西向东减小的趋势;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的差异是在各种地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地下水径流过程中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确认高氟水是由于本区半干旱的气候、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壤、碱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独特的水文地质的构造等环境背景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以研究区高氟、高砷地下水化学指标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25组数据,分析了氟、砷浓度的水化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HCO3-浓度高的碱性环境中氟、砷浓度较高;随着Na/(Cl+SO4)比值的增加,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地下水中氟、砷浓度高的区域TDS含量也较高,反映出地质环境背景为苏打化地区。对比As3+与As5+的含量分布,分析As3+与∑As散点图,得到含水层中As3+与As5+的分布规律,即高砷水集中在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中超标砷离子主要为As5+。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兴区第四系地下水氟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兴地区西南部第四系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超标,严重制约区域供水。通过取样化验,分析了研究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综合区域水文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水化学等方面特征,分析了高氟水的成因,认为浅层高氟水的形成机理属于F-蒸发浓缩富集型,而深层高氟水中的氟则是来自于基底富氟白云岩。研究成果对区域供水井的设计施工,以及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具有现实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哈密地区三塘湖北地下水水—岩作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哈密地区三塘湖北承压水从上游到下游水化学类型演化特点是SO4·HCO3-Na→SO4-Na·Ca→SO4·Cl-Na·Ca→SO4·Cl-Na或SO4-Na·Ca,具有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性。用PHREEQC软件中反向模拟的方法对此演化机理做了水-岩作用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游→中游→下游的演化过程中基本以石膏、岩盐等矿物的溶解;钙蒙脱石和硝石等的沉淀为主。从研究区上游往下,水中矿物相迁入、迁出的数量逐渐增大,水-岩作用逐渐增强。得到的结论有:矿物相的溶解析出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共同控制着演化,从研究区上游往下水-岩作用增强是由于含水介质颗粒逐渐变细所致。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苦咸水和高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全国氟中毒重病区之一,饮用高氟水人数约869万人,其中沧州市占24%。用于饮用水除氟的水处理技术有多种,常规除氟技术的有混凝沉淀法、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骨炭吸附法,常规除氟技术由于受技术操作、管理、运行等要求影响,不宜在农村使用,膜法除氟技术,如电渗析、反渗透等应用方便,操作简单,适宜性强。苦咸水淡化,主要集中在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系统技术方面,纳滤技术在苦咸水淡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活跃起来。一些新技术也在实践中,如火山岩分子筛吸附降氟设备、碎石吸附降氟技术等。河北省沧州市的多年改水经验说明了膜法处理技术在苦咸水、高氟水处理中的广泛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京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特别是城镇居民供水水源地水位严重下降的现状,从北京市气候变化、水资源状况、供用水量、供用水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遏制地下水持续下降、涵养地下水水源的对策与措施,为北京市水资源规划、管理和配置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降氟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从水文地质、自然条件方面寻找新水源的途径、方法,重点总结、对比了国内外各种降氟方法共三大类(混凝沉淀法、滤层吸附法、电化学法)计20余种;从降氟方法、原理、出水水质变化情况、处理效果及成本、长处及不足、适用性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并优选了几种有实际意义的降氟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了滹沱河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论述了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大面积超采、地面沉降、岩溶大泉流量的不断减少、地下水遭受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使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年、2001年、2002年的实测水面蒸发量,推求出潜水蒸发量计算公式,从而延长潜水蒸发量系列,满足计算要求。对2001年的实测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埋深量进行了计算,确立了潜水蒸发量E与埋深h的关系,可为地下水位预报和地下水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水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武水源地是我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地下水源,它对淄博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自水源地投入使用以来,随着用水规模的迅速增加,相应出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区水质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和水位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后,研讨了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的成因和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水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水源地各时空断面上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给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氟的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氟离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化学成分(总硬度、矿化度、氟离子等)、水化学类型特征等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氟离子浓度与pH值、K++Na+浓度、Ca2+浓度、ρ(K++Na+)/ρ(Ca2+)比值、Mg2+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氟离子浓度随地下水pH值的增大而增大,与ρ(K++Na+)/ρ(Ca2+)比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是与K++Na+浓度、Ca2+浓度、Mg2+浓度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最后讨论了氟离子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城市地下水超采引起生态环境变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对运城市地下水超采原因以及因此而引起的诸多方面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超采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