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为制定含CO2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方式、提高凝析油和天然气采收率,分析开发过程中CO2对凝析气相态变化特征和开发指标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多功能地层流体分析仪,进行含CO2体系凝析气样品单次闪蒸实验、等组分膨胀实验和定容衰竭实验,分析CO2对凝析气高压物性参数和相态特征的影响;运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注CO2膨胀及CO2对凝析气藏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凝析气体系中CO2组分摩尔分数可增加闪蒸气的相对密度、减小偏差因数、增强弹性膨胀能力、降低最大反凝析压力及减少最大反凝析油量;反复多轮次循环回注CO2,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26.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5.3%.对于高含CO2的凝析气藏或CO2气源充足的凝析气藏,充分利用CO2改善凝析气相态特征,可提高凝析油、天然气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莫索湾盆5井凝析油气藏开发指标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的凝析气和原油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凝析油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研究成果所确定的单井各层物性参数,结合构造形态和井位,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论证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气顶合理开发技术指标,从6个方面对该凝析油气藏未来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凝析油气藏实际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3.
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深1凝析气藏是济阳拗陷古近系深层凝析气藏的首次发现。通过对地层流体组成分析、恒质膨胀和定容衰竭实验,及井下温度、压力连续测量,对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丰深1凝析气藏为高温、高压不饱和凝析气藏,无油环;地层流体中间烃、重烃含量高,凝析油含量为606异/m^3,属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该凝析气藏地露压差6.70MPa,衰竭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6mm气嘴生产时,生产初期近井地层压力就降到露点压力以下,出现反凝析现象,反凝析损失严重,重质组分采收率低,油气两相流动造成渗流阻力增加,使单井产能下降。相态研究为丰深1含油气砂砾岩体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对济阳拗陷同类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凝析气藏凝析气衰竭测试通常在PVT筒中进行,没有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而实际储层中流体相态的变化却是在多孔介质中发生的.通过长岩芯实验研究了凝析油气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衰竭动态,并与PVT筒中的衰竭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长岩芯中富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衰竭动态与PVT筒的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衰竭速度所得各级压力下平均气油比不同,速度越大,平均气油比越大,凝析油采收率越低;长岩芯中凝析油采收率高于PVT筒中采收率,天然气采收率则相差不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岩芯衰竭实验研究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反凝析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凝析气藏开发的几个主要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加快凝析气藏开发应解决的几个主要经济问题,即开发方式的技术经济论证、成组气田的经济开发和提高凝析气采收率与提高凝析气地面回收率相结合的整体经济开发等问题;给出了处理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采用不同的技术经济指标(稳产期、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对开发方式进行论证;采用优化方法对成组气田实行整体规划,以达到地面地下协调开发,理顺气价,调整税收结构对经济合理地开发凝析气藏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和气井产量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多数凝析油含量中偏低的饱和凝析气藏,多用衰竭方式开发,有的已处于开发中、后期,提高凝析气井产量和气藏凝析油采收率已成为关键问题.着重介绍了三种提高单井产量和四种注气开发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的工艺技术.探讨了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开发方式,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凝析气藏的三点意见.望能加强该类气藏开发中、后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B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8.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Б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9.
让纳若尔油田A南油藏带较大凝析气顶,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针对目前油井气窜,油气资源损失严重等问题,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最佳的投产时机为2013年,合理的采气速度为4%~5%。将油藏的日注入总量定在约3750 m3/d,屏障注水比例和面积注水比例为8:2时,既保证了气顶气和凝析油的合理开采,还能充分利用气顶能量(屏障注水井的外围气顶气)驱油,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注入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结构、流体性质复杂,造成其流动机理及凝析油反蒸发机理不同于砂岩凝析气藏,需要进行开发机理研究来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取得塔中Ⅰ号碳酸盐岩凝析气田露头岩心造缝造洞,采用现场取得的油气样进行配制,使用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设备进行了垂直衰竭、水平衰竭、注干气保持压力、注水保持压力、注干气吞吐、注水替凝析油的全直径岩心物理实验研究。实验根据缝洞型储层不同结构特征分类对比了各种开发方式对凝析油采收率的影响,对缝洞型储层高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是高尚堡浅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采方式,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易形成边底水突进、水窜、水淹,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水平井开发后期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了CO2吞吐增油技术。其主要技术原理为:在地层温度条件下CO2能快速溶于原油中,使原油膨胀,改变原油的物性,大幅度降低原油黏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溶解气驱的能量,进而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34井次的现场应用结果证实,水平井单井日产油量由1.72t增加到4.88t,含水率由95.00%下降到51.45%,控水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边底水发育的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底水锥进到上部层位、井筒附近剩余油潜力小、井间潜力大、注水动用难度大的矛盾,通过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计算边底水油藏水驱前缘技术,确定了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状况,提出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技术、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水平井配套技术,有效动用高含油部位,确保水平井轨迹沿油层顶部钻进,有效动用剩余油。  相似文献   

13.
凝析气藏水驱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前全世界凝析气田开发主要采用衰竭和注气两种开发方式.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注气,应用受到限制;衰竭式开采凝析油采收率低,对于凝析油含量高的气藏开采效果不好.凝析气藏注水开发是一新的开发方式,国内对此方面研究较少,值得探索.以大港板桥废弃凝析气藏室内岩芯注水驱替实验为基础,对水驱的可行性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最高可分别增加3.39%、10.11%;较高速度下注水效果好于在低速下水驱效果;存在一最佳注水量值;在废弃压力条件下注水效果优于复压后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凝析气藏解除反凝析污染、提高气井产能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凝析气藏特别是低渗透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后,凝析油会析出到地层中,造成反凝析污染,使气井产能下降;有时有水锁效应,产能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对凝析油、气采收率等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在调研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探索了注甲醇段塞 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污染,恢复气井产能方法,并设计了甲醇-地层水-凝析油气三相体系PVT相态测试方法和注甲醇段塞 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实验测试及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因此研究解除凝析气藏近井地层反凝析、反渗吸地层伤害,提高气井产能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气顶油藏气顶气的产量不稳定,逐年衰竭较快,无法作为平台燃气透平电站的燃料使用,且海上油田储集运输成本高,因此在海上气顶油藏开发过程中尽量采用控气稳油的开发方式,降低能源浪费。AICD 流入控制装置基于伯努利原理,在延缓气顶锥进的同时具备油井见气后对低黏度气相流入井筒的限制功能。AICD在挪威Troll油田进行了成功的矿场应用,在同一时间段,生产气油比仅为未使用AICD 油井的1/3,累产油量增加了20%。针对渤海Q油田的气顶底水稠油油藏,应用ECLIPSE软件的多段井模型,对AICD 水平井控气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AICD装置有效地将气油比从1000~2500m3/m3 控制到500~1000m3/m3,累产油提高12%~1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潜山裂缝气藏分段控水机制,以惠州26?6凝析气田为基础,通过实验参数设计、潜山裂缝地层设计和分段控水工艺设计,开展建立裂缝气藏控水物理实验模型、均衡气水界面和分段控水实验评价。研究表明,分段式控水可以有效延长无水采气期,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见水时间;不同产状的裂缝与水平井段组合不同,产气特征差异较大;水平井分段控水与气藏渗流作用是一个复杂耦合过程,盲管段与生产段匹配直接影响气井的产能,生产段打开程度、盲管段长度、盲管段位置是影响裂缝气藏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旨在建立潜山气藏分段控水开发的模式,为合理科学的海上凝析气田水平井控水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凝析气藏试井分析方法的研究经历了油水两相阶段、油气两相阶段和多区多相阶段三个阶段.凝析气藏分析方法主要有产能试井方法、不稳定试井方法.凝析气藏渗流机理研究及试井理论发展缓慢,凝析气渗流过程复杂,试井理论一直隅于解析解法.不同因素的耦合影响给试井解释带来难度,油气分布状态难以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