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其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化学形态和迁移转化过程是调控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文章综述了沉积物磷的化学形态、无机磷和有机磷连续提取方法及发展演变,分析和总结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详细介绍了当前较前沿的沉积物磷分析方法,如X射线吸收光谱、原子配对分布函数和核磁共振光谱等,总结了各项分析技术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指出各种分析技术应与磷连续分级提取方法有机结合,多种表征手段优势互补,以期为沉积物中磷素形态表征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沉积磷在不同pH条件下的转化及释放行为,有效控制内源磷向水体释放,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内源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考察了pH值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元素释放与转化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在不同pH水平下,沉积物中内源磷的相互转化及向水体释放的总磷(TP)、总溶解磷(TSP)、溶解反应磷(SRP)、总反应磷(TRP)、溶解水解磷(SHP)等5种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受试沉积物样品TP含量为760mg/kg,属于中等富营养化水平:pH值是影响内源磷释放的重要因素,pH在5~9之间,沉积物中5种形态磷的释放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去除水中的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最直接的方法,除磷的方法包括化学法、生物法和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去除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磷回收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水体富营养化和磷资源匮乏提供了解决思路。首先,在总结世界磷资源现状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基础上,阐述磷资源回收必要性;其次,总结从污水、污泥和污泥灰中回收磷的结晶法、吸附/解吸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等回收技术;最后,展望了我国磷回收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特点,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体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常用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除磷方法,最后指出水体除磷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废水除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也是回收磷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吸附法以及结晶法等除磷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综合分析表明,研究价格低廉、选择性好,易再生的水处理方法是今后含磷废水处理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未来对磷的回收将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之一,控制废水中磷的排放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同时磷也是一种难再生资源,废水中磷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化学法、生物法、吸附法、结晶法和离子交换等主要的含磷废水处理方法及研究现状。结合磷的回收途径探讨了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强化除磷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磷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的形态,底泥的磷释放导致内源污染,阐明在水体修复中强化除磷技术的意义。讨论了生态修复技术中的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生物膜法及其复合系统在除磷途径与强化除磷效果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生态修复系统除磷能力的对策。并介绍氮磷去除的"处理工艺"转换为"生产工艺"的水体处理新理念,利用微藻净化水体和生产高价值生物质能的耦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级提取的发展概况,分析比较了各提取法的优缺点,阐述了不同形态磷的生态学意义,总结了沉积物磷分级分析的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化工》2021,50(1)
环境中磷的赋存状态决定了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磷的形态进行分离提取极为重要。对近年来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环境中磷形态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摘磷是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本文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主要磷形态,并讨论了水生植物生长导致周围环境因子的改变以及其生理形态特征,对水-沉积物界面各形态磷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磷形态分级提取法方法,分析了东平湖沉积物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态组成并探讨了沉积物有效磷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效磷的含量范围为1.61~20.90 mg·kg~(-1),占总磷含量的0.32%~2.57%,参与沉积物-水界面磷循环进而影响上覆水体磷浓度的能力较弱;表层沉积物各形态有效磷平均含量表现为Al-P(5.11 mg·kg~(-1))Ex-P(1.23 mg·kg~(-1))Fe-P(0.86 mg·kg~(-1)),其中Al-P是主要的潜在磷源。沉积物有效磷含量在水平上表现为在老湖码头北部近湖区、腊山码头和大汶河入湖口附近区域相对较高,受人为污染较重;在垂直上表现为除个别采样点外,沉积物有效磷含量在2~4 cm变化较大,而在深度10 cm以下较为稳定。东平湖沉积物内源磷负荷相对较低,但是由于该湖易发生水力扰动,沉积物中有效磷的潜在释放风险增加,需要对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洗涤剂禁磷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来源及其作用,认为城市污水除磷方法仅是补充措施,洗涤剂禁磷才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来源及其作用.认为城市污水除磷方法仅是补充措施,洗涤剂禁磷才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沉积物中氮的沉积和释放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在洪泽湖选取8个采样点利用连续的提取法对沉积物中总氮(TN)、无机氮(IN)、有机(ON)、溶解性有机氮(DON)、颗粒态有机氮(PON)等进行了分析。受最大入湖河流淮河的影响,老乡山湖区的TN、IN、ON值均最高。IN中DON与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DON的氮易被氧化和还原反应释放到间隙水和上层水体中,是湖泊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采样点水质环境与水利扰动条件均不同,所以以DON作为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依据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广州化工》2021,49(14)
含磷污水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为去除水体中的磷,吸附法由于其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倍受青睐。目前常用的除磷吸附剂主要有天然及合成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及其与多孔载体结合的复合吸附剂。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在水体磷吸附方面所取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分析水体磷吸附研究的方向,助于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水体沉积物中硫与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阐述了沉积物中硫与重金属之间迁移转化的耦合关系,综述了沉积物/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评价方法,以及硫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改进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将所提取的黄河中游(包头河段、临河河段)沉积物中的样品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六种形态磷的含量,以便为该河段防治水污染提供基础依据。测定结果表明:(1)黄河包头段、临河段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钙结合磷和有机磷为主;(2)包头河段六种化学形态排序:Ca-POrg-PAl-PFe-PEx-PObs-P,临河河段沉积物中磷的六种化学形态排序:Ca-POrg-PAl-PEx-PFe-PObs-P。  相似文献   

19.
《广东化工》2021,48(14)
退役铀矿区放射性核素铀(U)的污染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探究粤北某退役铀矿周边沉积物中U的污染特征,本文对该研究区水体沉积物中U的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U污染程度最高的水体沉积物为距离A、B工区最近的S2、S10号点,及A、B工区下游的河流汇集处的S5号点,其中S2中U污染程度最高,浓度为45.25 mg/kg,约为当地背景值的4倍。U的赋存形态分析结果显示,U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约为31%~56%,其次为可还原态(24%~40%),弱酸提取态及可氧化态占比较小。S5号点的水体沉积物中U的环境潜在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20.
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及工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性问题,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污水中的氮和磷是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污水中氮和磷的排放,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简述生物脱氮除磷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几中常用的脱氮除磷技术及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