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9,(35):109-110
目的:探讨睡眠筛查及睡眠分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睡眠筛查及睡眠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睡困难、比期望的时间晚睡、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抵触、睡眠潜伏期及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入睡困难、比期望的时间晚睡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夜醒次数、睡眠抵触、睡眠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中,睡眠筛查及睡眠分级护理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83-8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降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改善负性情绪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Mo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语言、视空间技能与注意与集中、记忆、计算和定向力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执行功能与抽象思维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Mo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750-752
目的:观察磁珠耳压法治疗糖尿病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糖尿病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耳穴压磁珠疗法,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量表总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4.8%,对照组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珠耳压法治疗糖尿病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5):111-11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拟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rTMS,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焦虑、抑郁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PAN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rTMS治疗期间焦虑与抑郁,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3):55-56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对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6月间收治的78例新诊断局灶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骨代谢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注意、延迟记忆、总分维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钙、碱性磷酸酶、磷、甲状旁腺素、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钙、碱性磷酸酶、磷、甲状旁腺素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钙、磷、骨密度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与对照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相较于卡马西平而言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对骨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93-94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肩功能恢复情况(Constant-Murley评分)、心理状态(SDS、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0%(P<0.05);干预后,两组VAS、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onstant-Murley、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肩功能恢复,患者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4):36-40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常规治疗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9年4月6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肺部感染情况、住院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吞咽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吞咽功能优良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抗生素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9):142-14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10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入院4、12、24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入院24周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4、12、24周后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24周后,观察组PSQI各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起效快、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不仅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协同增强抗抑郁、抗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内科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对比。结果:研究组PSQI评分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入睡潜伏期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7)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失眠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失眠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米氮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12周,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PSQI和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从治疗第3周开始观察组患者PSQI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悸、眩晕、恶心呕吐、口干及性功能障碍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失眠伴抑郁疗效优于单用阿米替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In criminology, it is well understood that indicators of urban decay, such as abandoned buildings littered with broken windows, provide criminals with signals identifying neighborhoods with lower crime detection and apprehension rates than better maintained neighborhoods. Whether it is the resident population’s sense of apathy, lack of civic pride, or fear of confrontation that causes criminals to perceive an easy mark, it nevertheless emboldens them to strike. Previous research of wildland arson hints that broken windows (e.g., areas of criminal activity) are partly responsible for arson outbreaks within the wildland–urban interface. We model the incidence of wildland and non-wildland arson ignitions in Michigan from 2001 to 2005 as a function of constructed Broken Windows indic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rime prevention and urban revitalization programs may be as valuable as fire suppression, fuels manag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in limiting incidence and the damage from both wildland and non-wildland arson.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5)
Promoting human health is a basic valu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t is theoretically feasible to rebuild the link between children with nature-deficit disorder and nature via artificially-made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health and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First, impact of nature-deficit disorder on children's health; second, basic appeals of children with nature-deficit disorder were sorted out; finally, specialized gardens for children with nature-deficit disorder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e above theories were designed.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3):128-129
目的:研究心理疗法在疑病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艾滋病门诊2012年3月-2014年5月接诊的67例疑病障碍患者,采用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心理疗法,治疗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中疑病(HS)和抑郁(D)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变化进行比较,并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除敌对因子无明显变化外,躯体化、强迫症、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MPI中HS和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躯体化、强迫症、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八个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PI中HS和D量表T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5417,P<0.05)。结论:疑病障碍是躯体心理性疾病,对疾病片面性认识和误解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疗法可明显促进精神症状的改善,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错位作为一种造型设计手法,具体表现为构图错位和形象错位.根据错位的概念及其特征,在建筑实例分析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可操作的手法,如变位法、变向法、完全错位、拼贴式、并置式等式多种错位设计手法.以期为今后的建筑创作和设计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1):203-206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经络共振疗法调理人体生物节律紊乱状态的疗效。方法:70例生物节律紊乱状态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五行音乐经络共振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安慰剂(谷维素)。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唾液褪黑素、褪黑素水平峰值。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唾液褪黑素在100、400、700、1000、2200高于对照组(P<0.05),1300、1600、19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行音乐经络共振疗法对人体生物节律紊乱状态有较好疗效,可以降低患者症状总积分,促进人体生物节律正常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马国馨 《世界建筑》1999,(12):78-81
本文结合改革开发以来全国建筑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相关问题,对布正伟建筑师80 ̄90年代的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建筑创作过程中《自在-不自在-自在》的不断深化与上升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5):7-9
目的:探讨伴紧张症状女性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时伴紧张症状、出院时符合ICD-10的紧张型精神分裂症(A组)与双相情感障碍症(B组)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B两组患者病期分别为(37.9±17.7)d、(18.0±13.4)d;入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现象的比较:B组起病急,病前受应激因素影响易轻躁狂,伴紧张症状时多呈"作态"、"装相"戏剧化行为,治疗1周内可缓解且反应敏感于A组。A组患者症状缓解后的BPRS评定显示"激活性"因子、"焦虑忧郁"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症状缓解后的BPRS评定显示"缺乏活力"因子,"敌对猜疑"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紧张性症状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有关,但两者的起病形式、应激影响、性格特点以及治疗反应性差异显著,且症状缓解后A组的"缺乏活力"、"敌对猜疑"、"思维障碍"明显区别于B组的兴奋、焦虑等情绪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情况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以评估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MBD)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16例MHD患者矿物质与骨代谢指标达标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肾功能、碱性磷酸酶(ALP)、高血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6例患者中,54例(46.55%)血清钙浓度、37例(31.90%)血磷浓度、71例(61.20%)钙磷乘积和36例(31.03%)iPTH达到指南要求;上述指标均达标者仅有19例(16.38%)。MBD与肾功能、Hb、BMI、高血压相关,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不相关。高ALP与高水平iPTH相关,高血糖与低水平iPTH相关。结论多数MHD患者存在MBD,其发生与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BMI、有无高血压密切相关。此外,升高的骨ALP与高iPTH可联合预测肾性骨病的类型。高血糖可能是MBD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6):112-115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BD)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对264例BD患者进行定式访谈,筛查自杀意念并对有/无自杀意念组进行对照研究,调查其人口学资料、自杀家族史、精神疾病家族史、病程中是否出现过精神病性症状、应付方式及社会支持等资料。结果:264例患者中有自杀意念的比率为74.2%,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以抑郁发作为首发临床相及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均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BD患者自杀预防应重点关注女性、应付方式不成熟和首发为抑郁相者。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3):68-69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在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综合对症处理,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及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抗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