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针对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现状,梳理分析了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需求,根据需求和网络舆情监测的特点,提出了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框架,介绍了实现该系统所需的主要舆情监测处理技术。该系统设计该设计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合理融合了大数据处理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同时提出了用传统统计分析和深度学习方法来解决舆情分析中“文本分类和情感分析”等关键技术问题。最后,从用户交互的层面给出了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可视化方案,为药品安全行业网络舆情监测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技术分析是近几年伴随网络兴起的一个数据分析系统,各种网络舆情监测产品很多,涉及了多种技术。文章针对网络舆情系统涉及到的技术点做了基础的、系统的介绍,主要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技术点进行讨论,网络舆情的数据采集和网络舆情检索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国内森林公安应用系统中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上报工作尚处于人工方式的原始状态,导致收集效率低、分析时间长、研判准确率不高,特别是有效舆情的转化率低。为完善森林公安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文章针对森林公安网络舆情监测的现实需求,设计了基于Hadoop的森林公安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用Hadoop集群MapReduce分布式处理框架,实现森林公安网络舆情的并行爬取和分析。实践证明,基于Hadoop的森林公安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有效提高了森林公安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4.
聂琰 《计算机时代》2014,(11):19-21
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不足,结合高校舆情信息的传播特点,提出了在校园网范围内基于Nutch搜索引擎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在互联网上采用元搜索引擎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舆情监测系统构建方案。采用关键词特征库匹配方式自动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准确地发现网络舆情信息;探讨了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引导和反馈等环节的处理方法,从而形成完善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舆情监测对政府合理控制舆情方向、进行舆情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主要根据网络舆情需求,构建在.NET平台下基于EntityFramework模型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C/S和B/S框架体系。系统对信息采集、信息过滤、关键词挖掘、舆情主题分类等模块进行优化分析设计和实现。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将舆情发展态势划分为生成期、发展期、极速发展期和衰退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计算实现了舆情的未来发展区间。  相似文献   

6.
内网舆情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情的信息丰度呈现爆炸的态势.在述种情况下,只有采用计算机才能自动地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数据挖掘,以利于建立起全面、有效、快速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本文首先对内网舆情信息监测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在比基础上给出了内网舆情信息监测系统组成方案,并对内网舆情信息监测系统软件结构和各子系统工作流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是个复杂的技术和管理过程,必须充分利用Web使用挖掘技术的优势,提升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基于WUM的Web舆情监测引导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提高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有效地推动我国网络舆情预警与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网络上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发布的环境污染相关消息的高效捕获,提出建立基于Solr平台的环境污染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重点描述了基于Solr平台实现环境污染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主要模块,并基于实际舆情数据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系统可有效满足环保部门等对网络舆情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水利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监测分析难度日益加大.为解决水利网络舆情监测问题,开发建设水利舆情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十分必要.通过对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舆情智能分析、舆情大数据可视化4个模块的构建,水利舆情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初步实现舆情大数据监测分析能力,形成较完善的水利行业舆情大数据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给校园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及时监测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将有效地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旨在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情系统在互联网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我国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集中的问题体现在反应机制的不完善。鉴于此,本文首先描述Floyd算法的内涵,阐述Floyd算法的运算步骤,提出基于Floyd改进算法的控制策略,同时分析Floyd改进算法在网络舆情中的应用与模型,重点探讨影响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的3个因素。最后以人民网和正义网正式发表的相关资料作为舆情热点数据,对提出的模型算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Floyd的改进算法在各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算法,但当实验数组达到一定上限时,仍然会出现重用率极限值。希望此次研究能为我国政府机关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分析,达到能够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政府机关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舆情管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技术性、自由性、互动性、普及性的发展,互联网正成为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意识形态较量的媒介,成为社会公众关注时事政治、评论时事政治的公共平台,成为快速表达民意的渠道。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对网络信息内容实施有效监管,以保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而要实现对海量的网上内容的有效监管,就必须得到网络舆情监管技术的支撑。文章介绍和分析了中国网络舆情发展的现状和网络内容监管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网络舆情采集与获取技术、舆情处理技术进行了集中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不足,结合高校舆情信息的传播特点,提出构建舆情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在校园网内基于Nutch搜索引擎技术进行信息检索,互联网范围内采用元搜索引擎技术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关键词特征库匹配方式自动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实现对舆情信息及时准确的发现,并探讨高校面对网络舆情在监测、分析、引导和反馈等环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舆情作为网络空间认知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已成为影响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对现阶段舆情信息监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技术水平的差距,结合互联网空间认知域的分级预警和信息引导技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舆情管控体系,融合了舆情的监测、预警和引导手段,达到化解公共危机和挫败恐怖分子破坏社会安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徐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37(12):2256-2261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演变过程,确定触发因素的出现、共同信念的形成、行动动员的完成是事件演变的三个关键环节,设计监测模型,对事件舆情中的敏感因素、情感的形成及扩散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构造网络舆情热点信息智能监测平台系统(NPOIMS),以我国西部地区的x市为实例对象,架构舆情监测系统,监测与x市有关的各类舆情信息,提炼热点词语,进行舆情研判,提供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舆情引导和事件应对的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唐籍涛  李飞  郭昌松 《微机发展》2012,(1):119-121,125
在网络舆情监控中,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网络词汇的泛滥,各种各样的新兴词汇以及新的字符串大量涌现,而有穷的分词词典对新词的识别基本上无能为力,这些无法识别的字符串将被现有的分词系统分为零散的碎片,这将极大地影响热点词和主题词提取的准确性,成为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性能提升的瓶颈。文中分析了当前主要的几种分词技术的优缺点,利用网络舆情监控中未被词典收录的主题词的局部高频这一特性,通过计算异常分词与周围分词之间的粘结度,从而识别出未被词典收录的主题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词算法能识别出未被词典收录的主题词,相比传统的分词算法,更加适合于网络舆情监控。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对于研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网络舆情演化比较复杂,因此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的阶段划分也有一定难度,为便于研究,本文把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简化为三个阶段:初始传播阶段、迅速扩散阶段和消退阶段,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舆情演化过程进行阶段分析。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然后分析网络舆情演化所具有的影响因素,最后分别对这三个阶段的演化因素和特征量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并尽可能采用量化语言来分析每个阶段的特征变化,希望有助于对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不断上升,网络舆情无论是内容还是传播的速度都在不断攀升,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的预警与控制,已经成为一道必须正视的问题。由于突发事件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也有其时段 性,要根据舆情传播的变化,注重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管控,避免群体极化现象和舆情的多级衍生。本文主要从构建网 络舆情研判指标体系,构建网络舆情预测模型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传播与预警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