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研究是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查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鲍店井田下组煤主要含水层的水样,进行常规水质化验,研究和分析井田内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通过对放水试验过程中含水层水化学成分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了含水层的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为查明井田内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抽水试验是目前各种水文地质勘察中经常用来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主要手段,在详细勘察阶段,更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抽水试验来确定含水层的钻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影响半径的大小、降落漏斗的形状及其扩展情况;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及其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等。并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及历年降雨和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分析,初步对我地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做出评价,指导工农韭生产中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扩大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3.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正确评价山西临汾涝洰河生态建设工程,确定水库渗漏量的重要依据。以涝河河谷中段C6典型抽水试验为基础,基于含水层试验(Aquifer Test)专业软件,分析多种方法下获取的潜水-微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考虑潜水重力释水的Boulton法和水位恢复法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稳定可靠,可为后期水文地质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中下游中俄跨国界含水层俄罗斯侧作为研究区,并以黑龙江流域为背景,对该流域位置与范围进行综述,根据地质结构、岩石性质等因素把黑龙江流域分成9个水文地质分区。其中,黑龙江流域有3个中俄跨国界含水层,研究区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为黑龙江中下游中俄跨国界含水层,它位于黑龙江流域9个水文地质分区的"三江平原海洋气候带水文地质区"。该含水层分为中国侧和俄罗斯侧,可从行政区划、地表水区划、地下水区划3个因素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最后分析了研究区与其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中国侧之间的关联。对黑龙江中下游中俄跨国界含水层俄罗斯侧进行区域特征分析,将有助于今后对其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方面的研究,并对其他地区典型跨国界含水层区域特征分析提供思路参考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介绍GMS生成水文地质结构实体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辽河油田曙光矿区钻孔数据,建立了该矿区咸水体入侵水文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以灵活地实现含水层的拆分组合、任意剖面及任意方向的旋转、切剖面等功能,并能清晰地展示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了解水文地质结构特征、进一步挖掘地质与水文地质相关信息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通过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之后,选取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文章分析确定了阜蒙县节水增粮工程项目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并阐述了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郯城县供水中心项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明晰了项目所在地现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及成井资料,统筹考虑区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确定目标含水层组的空间分布特征,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等,得出了取水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研究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利用GMS软件建立九江市城区地下水含水层地层结构模型,并且对软件的实际应用与数据处理进行阐述.根据模拟结果对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对含水层结构、含水层的富水性与补给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且判断了含水层的边界条件,为九江市地下水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应急水源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钻孔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时,如遇到多含水层情况,需使用栓塞系统对各含水层进行隔离探测,由于现场操作较为不便且钻孔条件要求高,故提出多含水层渗流系统电导示踪模型。在不使用栓塞系统的情况下,考虑含水层涌水或吸水等不同情况,通过测定抽水条件下各含水层的电导率,建立多含水层渗流系统电导示踪模型确定含水层渗透性参数。当钻孔中只存在涌水层时,直接利用电导率曲线面积与溶质质量的比例关系求解出流量;当钻孔中同时出现涌水层和吸水层时,根据溶质质量曲线的斜率可较准确地确定吸水层的位置,再由斜率的变化计算出含水层的流量。基于某工程实例采取3种方法求解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静水头、渗流速度、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电导示踪模型计算结果与同位素示踪测试及注水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且电导示踪模型方法现场操作更为简便,可极大地提高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水资源评价中的有限单元法,编制计算机程序,充分利用前人所提供的可靠的本区水文地质构造、含水层结构、水文地质参数及含水层参数方面的资料,建立本地区地下水中心漏斗的数学模型去预测地下水的变化趋势,给通辽市合理用水提供科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苏丹中部的北杰济拉(Gezira)省的含水层为杰济拉含水层和白垩系含水层.在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绘制了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并通过矿化度的空间分布对地下水的化学特性进行评价.对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采用了雅各布方法和泰斯恢复水位法,通过对地下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来评价地下水水质,并绘制有关的水化学特性图.测得杰济拉含水层的平均导水系数和渗透系数分别为368 7m2/d和34 03m/d,均小于白垩系含水层的407 2m2/d和43 17m/d.杰济拉含水层物理化学成分的浓度明显高于白垩系含水层.白垩系含水层水质较好,适宜用作生活用水及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地下水资源规划评价三维数值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盐城市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机制,在概化出盐城市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盐城市地下水资源规划评价的三维数值模型,并针对盐城市对各含水层地下水水位的控制要求,给出了各含水层的最优开采量,为合理开发利用盐城市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含水层的给水度、渗透性、导水系数等,是反映含水层透水、储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有重要作用。文章利用Moench井流函数,通过抽水实验对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Moench井流函数能较好的表征井灌区井流情况,能方便有效的求解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勘探和水文地质试验查明了大清河河谷平原纵横方向的第四纪地层结构及其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各地段含水岩层的富水性能及水力性质,在水文地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开采条件下的补给来源及含水层厚度、岩石富水性,按区进行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4,(1):78-81
在分析桦南县城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GMS软件建立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据此建立地下水流三维数学模型,并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进行求解。模型识别和验证的结果表明,模型对于含水层结构、含水层边界条件概化及水文地质参数选取较为合理,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在多年平均降水量和现状开采量下,对研究区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预报,并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水文地质情况赵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部的冲洪积平原,松散的覆盖层深达900米左右。地下水主要储存于松散岩类的孔隙中,水文地质条件受冲洪积扇控制,含水层厚度由大变小,颗粒由粗到细,富水性由强到弱,在垂直方向上,上部含水层岩性纯,富水性好,下部含水层含粘...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原(北京、天津以南部分)东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咸水广布,深层地下水是工农业用水的主要开采对象。很多地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等不良水文地质现象的产生。本文通过对河北平原东部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把多层结构的地质体概化为三层结构的含水层系统,其中上下两层分别为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中间层为弱透水层。并用准三维流数学模型对含水层系统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型识别进一步查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对整个地区地下水资源从水量上进行评价,以利本区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8.
张雷 《河北水利》2020,(7):40-42
通过介绍抽水试验原理,结合孟村县压采井影响深度范围内含水层抽水试验实例,确定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参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采量和开采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参数计算,通过一定的变量代换和数值转换.提出了一种解析法的改进方法。该方法除能快速算出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如导水系数、弹性释水系数和渗透系数外.还综合考虑了各种假定和约束条件;并对所求出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否满足当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判断.改进和完善了原有的解析计算方法,从而为准确计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汪祥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2):171-172
水文地质勘察一般包括水文地质情况调查、物探、钻探以及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主要目的是分析和探明对工程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各含水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准确分析水文地质参数,并且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水文地质勘察的类型以及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现状,探讨了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