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配出中性线的IT系统及其接地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配出中性线的IT系统主要特点、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系统在正常运行、相线接地故障以及中性线接地故障三种状态下,中性线对地电压和电流,探讨了中性线接地故障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综合保护问题,设计了融合多类型故障保护功能的主动综合保护系统.主动综合保护 系统包含隔离电源、改进的绝缘监测装置以及常规的A 型或F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通过对常规绝缘监测装置的改 进,解决了普通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无法实现IT系统直流剩余电流保护的问题.对于轻微故障,改进的绝缘监测装置 配合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将负载切至隔离电源供电;对于短路故障,在负载切换到隔离电源供电的同时,快速限制短路 电流.实测结果表明了系统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魏保坛 《电气开关》2021,59(3):62-64,67
当前低压配电系统中剩余流量保护装置出现跳闸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力用户侧没有对剩余流量保护器进行安装,同时,由于部分0.4kV低压配电线路维护措施不当,导致绝缘老化破损处中的电流在阴雨天气中反流回电源,使流量保护装置出现跳闸故障.目前用于低压配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原理分为两种,分别是电压动作型与电流动作型.文章先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所在配电系统的位置进行阐明,并通过对市面上代表性电流保护装置进行比对分析,提出优化0.4kV低压配电系统剩余流量参数调整的实效办法,结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标准化要求,合理调整安装位置与保护参数,以此规避剩余电流导致的跳闸故障.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一种三相不对称负载中性线断线保护装置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在三相不对称负载时中性线有大电流的现象,结合当前常见的几种中性线断线保护装置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判别中性线电流是否有值来触发动作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试验后,在国网晋城高平供电公司的所辖供电区域内进行实测。同其他判断中性点电压漂移,差流变化等方法相比,该装置判据简单且反应灵敏,所有元件造价低,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有效解决了低压配电网系统中由于中性线断线引起电器烧损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供电投诉率。  相似文献   

5.
张友善  王常余 《电世界》2012,(10):55-55
问 从安全角度考虑,电梯井道内的照明和电源插座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在电梯机房内用一台380V/220V的小容量隔离变压器向电梯井道配出电源线是否需要同时配出PE线?由于井道内的照明电源允许中断,也允许IT系统转为丌或TN系统,因此不必安装绝缘监测器。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配出PE线?  相似文献   

6.
低压配电网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对供电可靠性和安全用电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一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智能巡检系统,该巡检系统由便携式测试仪、管理数据库及状态评价等模块构成。便携式测试仪识别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并在线测量其动作特性参数,测试数据自动存储并远传至后台数据库,给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状态评价及处理对策,为运行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巡检系统试运行良好,实现了对辖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运行状态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配出中性导体的IT系统应用于船舶岸电的条件及优越性,综合考虑电压畸变率、中性导体电流等因素,分析了配出中性导体的IT系统带非线性负载时谐波电流规律。在Simulink/MATLAB中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并搭建了原型系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配出中性导体的IT系统带非线性负载时满足现行国标对低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鹏  李传东 《电世界》2023,(6):26-27
<正>1现场情况某农村住户潜水泵电机供电电源为交流220 V,合上其空气断路器,电机、水泵工作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位于室外低压总配电箱内该用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跳闸。类似故障连续发生了多次,怀疑电路或设备存在漏电。农村电工在空气断路器HK负荷侧将相线与中性线的接线端子进行对调,送电,水泵抽水恢复正常。潜水泵电机供电电源电气接线简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于兴鹏  孟子慧 《电世界》2021,62(6):39-41
中压系统开关柜配出回路设置零序电流互感器作为单相接地保护的输入元件,提供微机综合保护装置或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零序电流. 零序电流互感器受制造工艺的限制,对应常规的保护级别允许容量相当有限,其允许接入的二次负荷较小,工程实际应用中,往往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造成单相接地保护系统不能有效工作,影响供电安全.  相似文献   

10.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正确与错误接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瑞  杨跃军 《电力学报》2005,20(3):300-301,306
叙述了系统电流、剩余电流概念,零序电流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正确接线和错误接线及改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保护零线与电源中性点是用导体接通的,故障同路阻抗小,是接零保护系统;TN—C、TN—C降阻、TN—S、TN—S埋地等系统都属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与电源中性点没有导体接通的,故障回路阻抗大,是接地保护系统;IT和TT系统都属接地保护系统。文中摘录了国标GB14053—93中的系统接地型式。  相似文献   

12.
IEC 60364系列标准的规定及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更新了许多关于低压配电设计的理念。从中性线在电源及装置处如何与接地极联结,中性线或PEN线在配电装置处的接引方式、保护等方面做以分析,有助于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最后指出,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施工中应对中性线多加重视。  相似文献   

13.
IT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低压配电IT系统使用中的一个单相接地典型故障,通过对其故障现象、处理经过和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指出IT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相地隔离、单相接地故障检测与故障选线,并指出了长距离供电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中性线引出的IT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有关剩余电流保护电器(RCD)的几个问题:详细讨论了RCD在IT、TT和TN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论述了剩余电流保护与零序保护的异同,与重复接地的关系,以及TN系统中的局部TT系统等相关问题;并介绍了建筑物内多级RCD的装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从配电网内外过电压水平、供电可靠性、配电网的运行维护,以及我国的配电网结构特点等几方面分析、讨论了配电网主要采用的几种接地方式。采用配电网中性点对地绝缘方式简单、经济、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只适合电网电容电流较小情况;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防雷效果差但能有效抑制电网内过电压;采用中性点经自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防雷效果较好,能有效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提高供电可靠性.但不能消去由断线引起的谐振.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仪表电源的性能,保证仪表正常、稳定地工作,设计了一种宽输入电压范围的精密仪表电源。本系统以新型电源转换芯片TOPSwitch-JX为核心,设计反激式电路结构,并采用钳位式的RCD缓冲电路吸收剩磁能量,减小输出纹波和噪声,以提高电源转换效率。同时,设计了5绕组式的高频变压器,实现了3路电压隔离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具有工作稳定、输出纹波小、输入电压范围宽的优点,适合于作为精密仪表电源,可以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110 kV分级绝缘变压器中性点的过电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和系统接地情况,结合110kV变压器分级绝缘中性点的绝缘等级及其耐压水平,对中性点保护目前采用的避雷器加水平棒间隙中性点配置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低压无电源变压器单独使用避雷器、低压有电源变压器单独使用放电间隙作为中性点过电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的选择性概念,并给出了采用RCD的选择性进行分级保护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采用RCD分级保护方式设计了5种常用住宅配电系统图,并对这些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选择性进行分级保护时,应根据保护的目的正确设计、选择、安装、使用并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曹麾  郝旭东 《电力设备》2006,7(3):72-74
目前配电电力变压器均使用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方式,由于民用照明用电使用其中的一线一地单相供电,常常会引起人身触电和设备烧毁事故的发生。本文介绍了一种Y,YE型防触电变压器,该型变压器的二次侧内部结构采用双卷芯双绕组,将380V三相动力与220V单相照明分开,各自一组绕组,互不连接,380V三相动力绕组采用Y型接线,中性点不接地,220V照明采用E型接线,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从而该变压器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触电和零线中断后,发生某相电压升高烧毁用户电器的事故。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智能一体化高压开关取电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电容分压原理的LC谐振取电电源系统:一次侧采用高压电容和变压器一次绕组串联,二次侧采用变压器二次绕组并联分压电容,降低了低压电容的电压设计等级,同时基于该电源系统中性点通过构建零序电流回路实现了零序电压测量,无需安装三相五柱式PT或植入零序电压传感器,降低了工程造价.最后针对线路故障过电压及雷电冲击,设计了基于能量池电压监测和电力电子开关控制的防护电路.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的取电能力可达到1W,零序电压测量精度为5%,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