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建中  李奇 《天然气工业》2013,33(10):100-103
世界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调峰工作气量占已经投运地下储气库总工作气量的83%,目前中国天然气调峰应急储备类型也以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应用最为广泛。为此,分析了全球天然气调峰储备现状及中国天然气调峰应急储备的需求,将国外天然气利用发达国家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和平稳发展期。论述了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在中国天然气供需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具有油气藏开发历史情况清楚、建库地质资料丰富、投资经济、建设周期短、投产快等优点,建设周期一般只需3~5年,在有条件的天然气消费区域附近首选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可实现快速应急调峰的目标。进而阐述了建设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核心关键技术:①库容恢复与有效工作气量的优化技术;②储气库运行调峰应急能力优化技术;③储气库交变载荷运行状况下的井身结构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投产的11座地下储气库群设计工作气量达到180×10~8 m~3,在国内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①储气库工作气量增长速度慢,落后于调峰需求量增长的速度;②建设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③安全运行压力大,风险识别和控制困难;④库址资源少,建库条件复杂;⑤尤其是在现有天然气价格体制下,储气库难以通过自身运营获得经营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已经形成的运营方式和建库技术尚不足以应对市场和复杂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挑战。为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在开展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的同时,更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研究地质评价与气藏工程、钻井完井工程、储气库注采工程、地面配套工艺及储气库完整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大幅提高储气库建库效率,以促进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网的形成,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天然气市场需求量,我国积极推进地下储气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截至2015年底,地下储气库设计工作气量达到52×108 m3,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调峰和应急能力建设是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多因素导致地下储气库建设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地下储气库建设自身的特殊属性:特殊地质条件要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设投资巨大、周期长。2)管理体制方面的障碍:政企不分;调峰责任不清。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然气战略储备的需求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天然气战略储备发展状况及天然气储备经验的分析,得出:①天然气地下储备优于地表储备;②直接将天然气储存于地下的成本低于以液化天然气形式的储备;③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最优,含水层地下储气次之。我国2020年前天然气战略储备的需求将达到250×108m3的工作气量,面对如此巨大需求,选择合适的库址和库型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我国油气资源远离天然气消费大城市和主要富集在非均质性较强的陆相地层中的特点,提出我国未来天然气地下战略储备应以海相含水层作为主要储集空间、并考虑其它多种库型的对策,并就不同投资主体在不同类型地下储气库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下储气库的需求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国生 《天然气工业》2011,31(12):90-93
建设地下储气库是保障安全平稳供气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介绍了国外地下储气库建设的主要特点和成功经验,并总结出了对中国建设地下储气库的3点启示:①地下储气库因其储气规模大、占地少、安全性能高、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②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应达到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5%左右,才能有效保...  相似文献   

6.
在地下储气库、气田、小型LNG等众多调峰方式中,前者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季节性调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地下储气库业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调研了国外地下储气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我国地下储气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①建设明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②优质库源缺乏,建库地质条件复杂,建库成本高;③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安全、科学运行管理经验不足;④建设、管理、使用主体相对分离,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⑤未实行单独的核算,难以体现储气库的经济效益。进而借鉴国外地下储气库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地下储气库业务发展的建议:①强化战略布局,继续加大库址筛选力度,稳步推进地下储气库建设;②建立地下储气库专业技术和管理团队,加大地下储气库技术科研攻关力度;③逐步形成配套的储气库建设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6月9日(记者黄祺茗),中国石油挂牌成立国内首个储气库评估中心。这标志着储气库业务向专业化建设与管理迈进一步,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对储气库业务的技术支撑作用,助推储气库业务科学、规范、有效、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对外依存度接近45%,建设地下储气库是防范和化解天然气供应重大风险的必然选择。经过20多年发展,中石油建成10座储气库(群),工作气量104×10~8m~3。根据集团公司最新储气库建设规划,2023年将建成200×10~8m~3工作气量,储气库迎来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丁国生  谢萍 《天然气工业》2006,26(6):111-113
地下储气库包括枯竭油气藏、含水层、盐穴和矿坑等四种类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应用技术,目前地下储气库技术正朝着以下趋势发展:①加强气库的上下游协调优化,提高储气库的协调能力;②加强地下储气库优化管理,提高储气库的利用效率;③在油藏和含水层储气库领域进行实验和摸索;④盐穴储气库建库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地下储气库技术发展已有近10年的历史,在气藏改建储气库方面技术基本成熟,但在油藏改建储气库、含水层建设储气库和盐穴建库方面还存在着技术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由于中国主要天然气消费区建库目标资源缺乏,因而储气库的建设在技术和建库目标资源两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未来15年内,中国的天然气需求激增将促进储气库需求量的不断加大,预计将有300×108m3工作气的储气库建库需求量,应在满足调峰和应急供气的基础上向战略储备延伸,并在中国中东部形成区域协调的地下储气库群。  相似文献   

9.
川渝地区相国寺地下储气库库址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保川渝地区天然气季节性调峰和供气的安全性,充分发挥"中卫—贵阳联络线"管道系统的输气能力,迫切需要建设配套的地下储气库。川渝地区处于"中卫—贵阳联络线"中段,天然气需求旺盛,天然气资源较丰富,因天然气开发历史长,具有多个可用于建设地下储气库的枯竭性气藏。在借鉴和对比国内外地下储气库库址选择方法和建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川渝地区地下储气库库址优选的标准: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条件符合建库要求、注采能力和库容满足应急与调峰需要以及储气库气源有保障等。利用该标准对现有的几个气藏进行了筛选,其中相国寺气田石炭系枯竭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地质上具有完整性,气库功能和气库库址具有明显优势,进而分析了用其建库的可行性;最后对相国寺地下储气库进行了初步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建的BQ地下储气库群为京津地区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决定了寻找并建设新储气库的紧迫性。为此该文从地质圈闭特征、储层特征、断层密封性、油气藏流体特征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评价了BQ地区A储气库东侧B28-3断块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认为该区块从地质、老井处理以及地面设施等方面适合建设为地下储气库;利用气藏工程方法,确定该断块改建储气库规划方案,认为该区块改建储气库只需新钻1口定向井,可新建工作气量约0.12×108m3,并可充分利用A储气库的压缩机和地面管线资源,纳入A储气库统一运行管理,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然气发展态势及战略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美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的增长改变了全球供给格局,使天然气供应总体宽松,贸易中心东移。在分析国内外能源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天然气大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了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大形势,多方位、多角度研判了中国天然气的发展状况:(1)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2050年需求量将达到6 500×10~8~7 000×10~8 m~3;(2)2030年天然气产量可能的高、中、低3种峰值情景分别为1 800×10~8 m~3、2 000×10~8 m~3、2 200×10~8 m~3;(3)陆上管道气极限供给能力在1 600×10~8 m~3左右;(4)LNG将成为填补天然气需求量缺口的主要途径;(5)在国产气、管道气峰值基本明确的前提下,未来LNG、储气库气将在我国整个天然气工业产业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进而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对未来天然气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1)提速国内油气生产能力、管道输送能力、LNG与储油气库能力等"三个能力"建设;(2)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油气供给和消费特征,建立中国油气"安全消费峰值"预警体系;(3)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国情出发,急速推进煤炭清洁化工业技术和新能源主体工业技术的提前突破;(4)把握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全方位战略布局国家能源安全格局,加快煤炭、油气和新能源"三足鼎立"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LNG项目的储气调峰作用——兼论LNG项目建设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天然气工业》2010,30(7):107-109
如何解决天然气储气调峰、应急供应问题,国内外一些成熟的做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面对一个高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定的超前性,需要保证一定的备用供应能力和一定水平的储备量。在不具备建设地下储气库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是实现储气调峰、应急供应目标的有效措施。结合国际LNG贸易流动性增加等新特点,应转变建设理念,从落实LNG资源、市场,转变到落实处理能力,在合理规划建设LNG项目的同时,适当提高LNG接收站的处理(储备)能力,强化其储气调峰功能。这样不仅可承担起部分储气调峰、应急供应任务,还可以此为契机,争取进口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利于促进输气管道、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公用化。  相似文献   

13.
全球天然气市场变化与中国天然气发展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中国天然气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系统研究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世界天然气市场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大衰退和其后强劲的复苏过程,全面、深入分析了全球天然气市场变化的趋势、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基于全球天然气长期向好的发展总趋势未改但增长速度也受到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的判断,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结论认为:得益于以下因素的推动,中国正迎来一波“天然气浪潮”:①国家政策要求,市场需求旺盛;②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储量和产量增长潜力大;③天然气进口能力快速增长;④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应保障程度提高。最后,对如何推动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提出了4条建议:①坚持以国内资源为主、国外资源为辅的天然气供应策略;②建立天然气储备体系,稳定天然气供应;③继续深化天然气价格及其形成机制改革;④开展天然气现货交易试点,规划建立天然气市场中心(交易点)。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山东大中城市安全平稳供气,胜利油气区拟利用永21块废弃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由于该气藏已经水淹,注气过程中很难将含水饱和度降低到原始状态,因此气库运行过程中,必然存在气水两相渗流,并且随着运行周期的变化,含水饱和度不断变化,气井的产能也不断变化。利用已投产井的试气资料,建立了永21块无水条件下的气井产能方程,借鉴室内气驱水物模实验,建立了永21块气相相对渗透率与注采倍数的关系方程,通过修正产能方程中的相对渗透率值,建立了永21块不同运行周期的产能方程,解决了储气库带水气井产能的计算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天然气调峰储气技术——地下储气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深 《天然气工业》2013,33(10):95-99
有效的天然气调峰技术可确保输气干线高效运行,实现安全平稳供气。为此,分析了国内天然气调峰储气技术的发展状况,指出地下储气库调峰具有库容大、安全性好、储转费低等优点,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季节性用气调峰问题,是最主要和经济的城市供气调峰方式;地下储气库应距离城市用户及输气干线较近,其中气藏建库是最经济的储气方式。同时介绍了地下储气库地面工艺技术,探讨了地下储气库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建议:①继续增大国家整体储气系数,除满足常规调峰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扩大应急供气和战略储备系数;②继续优选建库目标及库址,降低储转气成本,提高气库利用率;③尽快形成调峰供气定价机制,实现地下储气库商业化运作,建议研究天然气储气支持政策,按天然气“季节差价”收取调峰储气费;④利用干线气源的高压力,有条件的分输站利用压差设置LNG液化装置,实现液化调峰;⑤合理布局LNG接受站、LNG液化厂,增加LNG储存及气化设施,实现LNG与地下储气库调峰的相互配合,二者优化运行,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调峰需求。  相似文献   

16.
大张坨地下储气库运行实践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地下储气库对解决冬、夏季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用户需求、优化集输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在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理位置优越、构造简单且不含H2S等有害气体的枯竭油气藏是建设地下储气库的最佳选择。大港油田建设大张坨地下储气库的成功经验证实:地下储气库储层物性好坏及均质性强弱是地下储气库井位选择正确与否的关键,圈闭封闭性好坏是储气库建设成败的关键,库容量大小是储气库调峰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凝析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储气库对调节冬夏季节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用户需求优化集输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地下储气库建设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陕气进京及北京.蓝天工程"项目的实施。保障北京用气已成为供气方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地下储 气库概念及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 了建立地下储气库应具备的首要条件。通过国内外有关资料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地下储气库建库地质筛选原则同时以大港油田凝析气藏地下储气库建设方案为例、介绍了地下储气库设计依据、设计原理及储气库运行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