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游台湾     
有时候,喜欢一个地方,往往是先喜欢上了那里的人。不焦躁,有梦想,坚持做,台湾人的这种精神体现在手工艺上,就有了法蓝瓷、琉璃工房、TheOne、诚品书店、汉声……我们惊讶于美感和创意被优美地贩卖,感叹于艺术家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过的日子。"慢游台湾"——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慢,是要深,要有特色。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知道是你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树叶的冥想     
正掉头发,对每个女孩来说都是一个"噩梦",而美国艺术家Jenine Shereos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却欣喜地期待目己能多掉一些头发。这份欣喜来自Jenine的一次远足。那天,她像往常一样途经加利福尼亚北部的森林。恰逢雨季刚过,掉落在树底下的树叶全都腐烂了,只留下了光秃秃的叶脉。Jenine越看越喜欢,便捡了不少带回工作室。那时候的Jenine已是一名从事纤维和纺织工艺的艺术家,面对纹理交错的叶脉,她突发奇想:能不能用头发编织成叶脉呢?"要知道,我的头发总是掉得满地都是。"  相似文献   

3.
黔绣出山     
正王丹青选择民族风手工配饰创业时,电商平台上汉服风潮尚未流行,那时喜欢手工艺的她只希望能在传统手艺和现代设计间迈出一点尝试的步伐。2015年,她感觉被卷入到一股潮流中。一个新的消费人群成形,有能力、有意愿为手艺和国风审美付费。"王的手创"出品的那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手工配饰搭配起广袖高髻、罗裙飘飘,精致又工整。风来了。  相似文献   

4.
《发现》2014,(4):F0002-F0002,F0003
英国德文郡今年55岁的女艺术家简-帕全斯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被称为垃圾,因为她的作品正是用垃圾做成的。简会到跳蚤市场花很少的钱购买诸如纽扣、便宜的珠宝和旧玩具等等,用以创作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包括名人肖像及名人画作等。艺术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环保和垃圾回收的魅力,生活中如果你也喜欢收集一些小东西,不放试试哦!  相似文献   

5.
Coin Qian Collection,这个由艺术家钱明辉创办的包袋品牌,是快速消费时代里的一次探索,也是一次尝试。她希望让自己的每一件绘画作品变得更"可感知",让那些和绘画艺术没有任何关联的人能够通过一只包袋了解一幅画作。  相似文献   

6.
正喜闻刘秀兰教授4月23日在"东传轩"举办个人作品展,各界人士参观她的作品,我非常高兴并祝贺她举办成功!我和刘秀兰老师的交往,算起来已经有十余年。这十年里,我听到她一次次获奖的消息,她也由一名大学老师成长为海上知名女艺术家。记得那是2005年秋,我在采访我校建筑城规学院的一个学生展览,跟美术系系主任张奇老师聊天,他向我提起说学院里一个老师的雕塑作品刚刚获得全国陶艺设计创新评比铜奖,值得报道,并热心向我引荐刘秀兰老师。  相似文献   

7.
正应英国艺术家爱丽丝(Julie Alice Chappell)的邀请,前往她的工作室参观,刚进门就被吓了一跳:昏暗的光线里,密密麻麻的虫子爬满了工作台,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还以为走进了某座自然博物馆。也许是看出了大家的窘态,爱丽丝笑着拉开窗帘,洒进来的阳光,把虫子身上的透明翅膀映照得五颜六色,每一只触角都弯弯曲曲努力向前探索,似乎在告诉大家:看,我们其实并不可怕。垃圾也有涅槃时爱丽丝不仅热爱绘画、雕刻,还是一名喜欢大自然的花匠。原本,爱丽丝的生活被画画、玩泥巴、培植花草占得满满的,但她渐渐发现,许多现代企业只关注运营成本和  相似文献   

8.
<正>陶瓷艺术是瓷画艺术家显示个人技艺,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并以多种个性特征叙述人间真情,但在众多艺术品中,有的不被人接受,而有的却能引起共鸣,很显然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反应是有层次的,而层次恰恰反应了创作者的精神层面。一、艺术状态基础审美观念人皆有之。这是环境物象感知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的影响。而对陶瓷艺术家来说,环境物象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精神层面,因此更产生了表达意愿,其中陶瓷绘画  相似文献   

9.
根在民间     
我是搞传统艺术研究的,我也接触过许多最现代、最前卫的艺术家,我发现民间艺术受到两个层面的喜欢:传统的艺术家喜欢它;最现代、最前卫的当代艺术家也喜欢它。民间艺术中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但是民间艺术的根本性在于创新,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一种朴实的艺术,它追求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它一点都不功利,比如中国的糖人,在瞬间它就完成了,也在瞬间就消失了;再如春节做的花饽饽,非常精美的东西,但一会儿就吃了;包括祭祀用品,扎得非常精美,今天扎了明天就烧了。这正是当代艺术所追求的,我不让它有什么结果,我把它砸了就完了,创造,然后破坏,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瑾"这个字,在汉语字典中有"美玉"之义,亦喻美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瑾就是这个"瑾"字。人如其名,在景德镇这个陶瓷艺术家"工厂",曾瑾是块不可多得的"美玉",曾瑾之美,在乎她的外表,气质高贵而又亲切可人;在乎她的艺术,超凡脱俗而又根植传统;在乎她的人,低调慎重而又不乏个性。和曾瑾相识,由来已久,始终没有为她写过只言片语。  相似文献   

11.
玩皮新主张     
谢凯 《中华手工》2014,(3):92-93
<正>一锤一锤地敲,一针一线地缝,一笔一画地上色……对"玩皮族"来说,这种"最笨的"制作皮具的方式,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迷恋不已。"我想自己做个皮夹当礼物,但是以前从没做过能行吗?""没有问题。""需要做多久?""一个下午就够了。"……自2009年牛公馆手工皮艺教室开办以来,类似这样的问题,"馆主"王继红已记不清回答过多少次。不过,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很多学员最初都对她的话将信将疑,但最后他们都会带着满意的作品和抑止不住  相似文献   

12.
贾玉兰     
《景德镇陶瓷》2007,17(2):I0025-I0025
贾玉兰 笔名:兰子,高级工艺美术师。1969年生于景德镇,祖籍河北盐山,1996年被工艺美术大师曹木林先生收为关门弟子,后又在陶瓷学院美术设计专业进修。擅长古典人物画及国画花鸟。她是首位在香港开办个人展馆的景德镇女艺术家。作品《观世音》在山东精品陶瓷博览会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龙多美子小姐是日本的一位内衣专家,在日本有几家自己的内衣店。对于内衣的热爱程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她喜欢自己的店,喜欢内衣,喜欢自己的顾客,挑选内衣她有自己的独到方法,在这里,让龙多美子小姐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4.
《发现》2010,(12):34-35
俄罗斯著名柔术艺术家Zlata近期公布了一组最新力作,其中包括她将自己扭曲后装进冰箱的照片。今年24岁的Zlata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柔软的人”。身高1.75米的她体重仅有54公斤,她可以自如弯曲身体的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艺术界中,书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记载以个人成名的画家:曹不兴,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等,诗词歌赋,著作小说名家也数不胜数。而陶瓷艺术在清朝末年之前几乎没有出现一位个人的陶瓷艺术名家,基本是以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窑口出名、或以景德镇,福建建阳、吉安吉州等地方出名、或专烧御用瓷的官窑出名。而自清末民初景德镇开始出现了"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家团体后,从而有了陶瓷艺术名人名家,所谓"珠山八友"就是以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等为代表的十余名陶瓷艺术家,他们都是粉彩艺术瓷的创作者。自"珠山八友"后陶瓷名家辈出,有王步、施于人、汪平孙等等,到当代则名家更是数不胜数。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家在粉彩艺术瓷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后人在粉彩艺术瓷上也有突出贡献,他们的后人在今日有的仍然从事粉彩艺术瓷的创作中,本文就从"珠山八友及后人在粉彩艺术瓷中的贡献了来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严格说起来,姚永康足我访问的第一位陶瓷艺术家。也是我喜欢的、少数几个有思想的雕塑家,尽管他最近太过沉寂。  相似文献   

17.
正Inna Ol'shansky,以色列艺术家,1965年出生于俄罗斯,曾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学习艺术专业。毕业后,她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并一直保持一种完全自由的风格。1993年她搬到了以色列,并在特拉维夫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商店。在专攻粘土材料的创作之前,Inna Ol'shansky如很多艺术家一样,也曾选择过很多种不同的媒介和技术。自2013年开始,她又开始使用青铜制作雕塑作品,并很享受其中。  相似文献   

18.
正吕枫韵198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同年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任教,目前从陶瓷教学与研究。梦想,有很多种定义,它虚幻或真实,遥不可及或指日可待。而拥有一家温暖的花店就是很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对女性而言,花卉就仿若有着天生的魔力,能让人在顷刻间感受到温馨与浪漫。围绕花卉题材的创作也深受艺术家欢迎,并被赋予魔法般的奇幻效果,吕枫韵作为一位钟情于花卉题材的艺术家代表,从版画到陶艺,她向我们完美地呈现了她所钟情的那个繁花世界,在那里,用心触摸,我们仿佛能听见花开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七彩石     
我最早接触《四川水泥》是87年毕业分配参加工作以后。有一次,我到厂档案室借阅专业技术资料,发现了《四川水泥》,一下子被刊中内容所吸引,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并从此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川水泥》不仅刊有理论研究,还  相似文献   

20.
链锯惊魂     
损坏的链条、齿轮,废旧的电路板,或是冰箱门里的小零件,在加拿大混合媒体艺术家皮特·麦克法兰的手中,"废弃"将被重新定义。盐泉岛(Salt Spring Island)是加拿大艺术家的天堂,每年春夏,上百位艺术家们都会热忱地欢迎游客参观他们的工作室,但皮特·麦克法兰(Peter McFarlane)例外,"因为没有人喜欢垃圾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