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在我国各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层电视媒体作为贴近民众生活的新闻媒体,其民生新闻节目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基层电视媒体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民生新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新媒体时代基层电视媒体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羊年随着“抢红包”的加入,使得人们的羊年春节热闹无比,也更加看出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虽然如此,广播作为媒体界的前辈,却在广播民生新闻方面受到了越多越多人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收听习惯、媒体生态的剧烈变化,广播民生新闻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在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如何发展进行分析和有效的思考,也便于以后民生新闻节目会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相似文献   

3.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理念和节目风格的体现者。因此,主持人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也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其播报风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节目能否可持续发展。笔者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的起因入手,阐述民生新闻主持人播报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民生新闻主持人新闻播报方面的改进工作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磊 《西部广播电视》2014,(14):161-161
县级电视台是距离普通百姓最近的新闻媒体,在县级电视台中开展民生新闻节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阐述了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重要性,并探讨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电视界创办民生新闻节目至今也很多年了,其与传统的新闻节目相比,民生新闻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从创办至今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了娱乐化、庸俗化、同质化、形式化等问题也愈演愈烈。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民生新闻的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探析。以期对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内容上是向民本、人本的回归,它坚持在新闻的内容上贴近老百姓,坚持在新闻资源的获取上来自老百姓,坚持在新闻的制作上服务大众,坚持在新闻的评价中立足大众。然而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一些问题也不断出现,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现在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民生新闻最终何去何从成了许多业内人士困惑的问题。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选择、报道方式创新、塑造差异化品牌个性"三方面,对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内容上是向民本、人本的回归,它坚持在新闻的内容上贴近老百姓,坚持在新闻资源的获取上来自老百姓,坚持在新闻的制作上服务大众,坚持在新闻的评价中立足大众.然而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一些问题也不断出现,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现在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民生新闻最终何去何从成了许多业内人士困惑的问题.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选择、报道方式创新、塑造差异化品牌个性”三方面,对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安居乐业的同时,更加关注有关国计民生的新闻事件。民生新闻是社会公众了解社会生活新闻的重要新闻类节目,具有"亲民"的特点,始终以"民生、民情、民意"的出发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本文将简要分析,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在品质提升方面的内容,旨在促进民生新闻节目为社会公众带来高质量的时事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内容上是向民本、人本的回归,它坚持在新闻的内容上贴近老百姓,坚持在新闻资源的获取上来自老百姓,坚持在新闻的制作上服务大众,坚持在新闻的评价中立足大众.然而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一些问题也不断出现,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现在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民生新闻最终何去何从成了许多业内人士困惑的问题.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选择、报道方式创新、塑造差异化品牌个性”三方面,对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伟 《西部广播电视》2013,(10):54-55,58
电视民生新闻自从2002年诞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和高度重视,它反映了百姓的真实生活现状与社会发展问题,与百姓息息相关,因此,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电视台都相应的开设了民生新闻节目,在电视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并根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提供一些帮助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节目上,民生新闻尤受观众的喜爱,这种接近普通老百姓的电视节目,能传递百姓诉求,帮助民众和政府排忧解难,大大拉近了电视媒体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但随着民生类新闻节目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其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在阐述民生新闻普遍特征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的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诞生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具有开始时的高收视率,之所以收视率会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网络新媒体的产生,冲击了电视媒体的发展;二是电视媒体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使得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受到影响;三是受众变化的影响。基于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而产生了帮扶类民生新闻节目。本文重点对如何做强做大帮扶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朱稚晟 《西部广播电视》2014,(10):110-110,121
随着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走红,国内新闻传媒界也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的热潮.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层出不穷,但是很多问题也由之产生.面对各地电视台的竞争,县级电视台必须要努力做好民生新闻,提升竞争力.民生新闻的热播在于其贴近群众的播报视角,打造地方民生新闻节目品牌是各地电视台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经历了由新闻发布型向生活型的转变,栏目的内容由政治的宣导转为民生的关注.从国家到地方"关注民生"成为重中之重的大事,随之应运而生的民生类新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级新闻媒体中. 民生类新闻节目是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与生存方式及命运等内容,以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的叙事手法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5.
董珂 《西部广播电视》2013,(11):114-115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经历了由新闻发布型向生活型的转变,栏目的内容由政治的宣导转为民生的关注。从国家到地方"关注民生"成为重中之重的大事,随之应运而生的民生类新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级新闻媒体中。民生类新闻节目是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与生存方式及命运等内容,以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的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跨屏互动实践与发展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新媒体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带来的冲击,挖掘出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并以实现在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的跨屏互动,增加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分别为其提供三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是社会转型和媒介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较高的节目类型之一.可以说,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新闻节目的一种常态或趋势.因此,地方电视台做好民生新闻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当前我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一个与同行交流研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由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乐山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民生新闻节目研讨及培训会在乐山举办。乐山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报》开播10年来,在乐山市民中树立了较高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成为乐山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新闻天天报,看完才睡觉"已经成为广大乐山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省视协把这次的全省民生新闻节目研讨会放在乐山举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该栏目的梳理和探讨,给业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怎样利用互联网工具,在传播技术、传播理念上转型升级,是大家共同关注的新问题。来自全省广播电视媒体的160多位同行的交流与探讨。本刊记者应邀参会,组织、采写了一组文章,刊发于此(以发言先后顺序编排),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播电视的迅猛发展,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演变,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人有不少已经从“播音员”改称“主播”.随着普通受众要求新闻节目要具有贴近性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电视媒体也更多地把电视采集的触角伸向了百姓,开始更多地关注民生.面对新的形势,电视新闻主播不仅要具备播音的技能,更要具备多种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受众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新闻主播的理解,探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电视新闻主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广播媒介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对于广播新闻节目来说,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使其受众市场被压缩,其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快速传播的态势。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必须要加强自身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的广播新闻传播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广播新闻节目能够得到长效发展。本文重点对我国广播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广播新闻节目应当如何应用好新媒体传播的优势特征,落实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