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钢、炉外精炼及控冷控轧技术的特点及优势,指出20世纪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展望21世纪先进钢铁生产流程中氢冶金、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铸-轧-材一体化技术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介绍先进钢铁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2.
钢铁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过在钢铁的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污染,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想办法减少钢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使钢铁工业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钢铁工业中的高炉炼铁是目前钢铁制造的主要工艺流程之一同时也是污染产生的主要步骤。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高炉炼铁低碳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希望可以给钢铁工业中的从业人员一些有用的启示,改进我国钢铁的生产方式并尽量减少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钢铁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荣 《中国冶金》2000,(1):9-20,24
从性能、资源、可回收利用以及人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钢仍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结构材料。60年代以来,钢铁工业科技进步加速,目前已形成传统工艺流程的化及新工艺流程开发两大进步趋势。重组与重构是世界钢铁工业目前发展的主流。21世纪世界钢产量仍将逐渐增长。并将在技术进步推动下形成新一代的钢铁工业。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20年中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自1996年以来成为世界上最大钢铁生产国,但是中国钢铁生产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相比,中国钢铁工业的竞争能力并不太强,中国钢铁工业必须进行调整。本文叙述了21世纪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概念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20年中,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自1996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是中国钢铁生产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相比,中国钢铁工业的竞争力并不太强,必须进行调整。论述了21世纪中国的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钢铁年会技术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2 0 0 3年中国钢铁年会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会议的主题为“关注环境 ,技术创新 ,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地质、矿产资源、炼铁、焦化、安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进行了广泛地技术交流 ,提出了新世纪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军 《中国钢铁业》2011,(6):17-19,26
冶金石灰是钢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数量最多的熔剂材料,主要消耗在炼钢和烧结生产中.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但并非强国.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向强转变,仍有许多方面需努力,特别是从提高钢铁产品质量、稳定钢铁原燃料供应、实现节能减排等诸多因素分析,冶金石灰当属需要改进的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冶金石灰的生产与消耗变化,提出未来钢铁工业冶金石灰的技术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钢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基本材料,基本国力从全球看,21世纪钢铁材料的需求将在起伏波动中缓慢增长。2010年世界钢产量将在9亿吨以上。钢铁仍然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钢铁需求远没有达到饱和,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钢铁工业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1990-2000年间由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诸多因素的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钢产量翻番中国粗钢产量由1990年的6535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中国钢的综合成材率由1990年的83.2%提高到200…  相似文献   

9.
耐火材料作为钢铁冶金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和支撑性功能材料,对促进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耐火材料与钢铁生产的关系主要为:(1)抵抗高温冶金熔体的侵蚀,保证冶炼过程安全稳定、经济运行;(2)满足质量与品种的需求,如洁净钢生产不仅要求耐火材料尽可能不污染钢水,而且要利于去除钢水中非金属夹杂;(3)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钢铁工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世界钢产量从1900年2850万t增长至2000年8.43亿t。第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个快速增长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经济快速发展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增长是钢铁生产的拉动力,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预计21世纪世界钢产量将达到20亿t/年,铁产量可能超过13亿t/年。基于国内市场需求,中国钢铁工业产量保持在4~4.5亿t/年,2015年后铁的年产量有可能下降。中国炼铁将面临资源短缺、炼铁高炉结构不合理、能源过度消费和环境压力的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必须是以国内需求为导向型的。中国炼铁工业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