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构建双氧水/金属配合物OMC催化新体系,将该体系应用于棉织物双氧水低温漂白工艺、染料废水脱色工艺及染色织物浮色后处理工艺,研究该体系对棉织物双氧水低温漂白效果的影响、印染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及染色织物浮色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OMC能催化双氧水有效分解,实现棉织物双氧水70℃低温漂白,而且漂白残液能够再应用;能有效破坏染料结构,实现染料废水脱色,并能有效去除染色织物上浮色,进而达到有效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双氧水低温低碱漂白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实现双氧水低温低碱漂白的原理及漂白助剂,并指出了双氧水漂白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以不同含量的CaF2为烧结助剂制备透明AIN陶瓷、以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多孔材料以及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进行合金材料界面的焊接.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能在短的时间制备透光性能良好的透明陶瓷,短时、低温下制备孔隙均匀可控的多孔材料,以及在较低的焊结温度和保温时间上获得高的焊结强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自制的双氧水活化剂,在低温下对棉织物进行双氧水漂白,用中心旋转法并借助微机对漂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此工艺是可行的,当漂白在70℃进行时,漂白效果优于常规气蒸漂白,而与常规浸漂相似。中心旋转法和回归分析是寻找染整工艺优化区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麻碱氧一浴一步法脱胶漂白短流程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碱氧一浴一步法对黄麻脱胶漂白新工艺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碱与双氧水同浴脱胶漂白原理,以及双氧水氧化木质素原理。实验中首次采用镁离子做助剂,同时在强碱浴双氧水稳定剂的作用下,使碱氧一浴脱胶达到最佳功效。用正交方案将影响脱胶漂白效果较大的3个主要因素:NaOH质量浓度、双氧水和稳定剂用量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得出最佳方案为:NaOH为48g/L,H2O2为10g/L,稳定剂用量5g/L。  相似文献   

6.
采用针一板式反应器,研究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色素和COD的影响规律。试验首先探讨了低温等离子放电条件(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放电间距)对印染废水色素和COD处理效果;其次研究在最佳的低温等离子放电条件下,加入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色素和COD处理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脱除率随输入电压的增大和放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放电介质及放电间距对净化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在气相中放电的脱色率优于在液相中放电,COD的脱除率随放电间距的增加而降低。最佳工艺参数为放电电压20kV、放电时间20min、放电间距为阳极在液面以上约12mm,先经过等离子体放电再加入絮凝剂的废水净化效果优于先加絮凝剂再放电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7.
用氧低温等离子体对棉坯布处理,可以使棉坯布从完全的疏水状态,变为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从而使棉织物的前处理简单化。也就是可以不经退浆而直接精练,或者不经退浆、精练而直接双氧水漂白。其效果和常规工艺——退浆、精练、漂白所得的产品一样。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金属蛋白助剂质量的浓度、过氧化氢质量浓度、硅酸钠等其它助剂质量浓度及漂白温度、漂白时间等因素对大豆蛋白纤维漂白效果的影响,确定出了金属蛋白助剂在过氧化氢漂白大豆蛋白纤维应用中的最佳催化漂白工艺,其为:金属蛋白助剂为2g/L,30%过氧化氢为15ml/L,硅酸钠为6g/L,精练剂为0.13g/L,在75℃下保温处理60min。并评价催化漂白新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适量金属蛋白助剂可以提高过氧化氢对大豆蛋白纤维漂白的白度,并且提高纤维的保水率,但与未处理纤维相比,催化漂白新工艺处理的纤维强力降低了4.25%,断裂伸长率增加17.65%。  相似文献   

9.
芙蓉韧皮纤维是天然麻类纤维之一,本文采用浸酸与二煮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脱胶,在预处理过程中加入了适量的渗透剂JFC试剂进行水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溶胀芙蓉韧皮纤维,为后面工序提供方便;在二煮中加入了双氧水,通过氧化作用去除一部分胶质,同时完成了漂白工序。通过添加各种助剂,减少了碱的用量。本文还对纤维的形态结构和拉伸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pH条件下,利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做缓冲溶液,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和氯化铈稀土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合成,得到一系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配体的铈一邻苯二甲酸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失重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所合成的羧酸稀土助剂(RECar3)的紫外光吸收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邻苯二甲酸根与Ce(Ⅲ)离子发生了配位,pH为6~7存在着配合物配位方式的转折点,且pH为6时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最强,具有较好的紫外光吸收效果,可用作降解高分子材料助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芳香族化合物和氨衍生物可以防止纤维素降解。这类助剂用于次氮酸盐单段漂白中可以减少漂白时纤维素降解及提高漂白浆的强度。研究表明,这类助剂中以2,4,6-三叔丁基苯酚和防老剂D效果较好,漂白损失降低、白度提高、浆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作者自制的非硅型氧漂稳定剂SHT进行了双氧水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稳定剂SHT能耐强碱和高温,适用于常规的双氧水漂白工艺,可单独使用;可在硬水中使用,尤其是在Ca2+、Mg2+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对Ca2+、Mg2+等离子仍然具有螯合作用;能克服产品在织物前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高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采用稳定剂SHT能够缩短工艺流程,各项应用性能优异,综合成本低,是目前市场上不可多得的非硅型双氧水稳定剂。  相似文献   

13.
在SPS过程中碳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过程中采用石墨模具对烧结材料的污染情况,以金属W为原料,用石墨模具,压力为30 MPa,分别在1 500℃和1 900℃下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对烧结体的表层和表层下0.5 mm处进行了X衍射物相分析,用扫描电镜对1 900℃下烧结体的横截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和线扫描,并对化学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石墨模具与物料金属W会直接发生化学反应;污染产物碳化物存在于W烧结体表层300nm以内区域,表层下0.5 mm处仅有单质W存在;1 500℃表层有W2C和WC生成,1 900℃仅有WC生成.  相似文献   

14.
初始白度为26.5%的麦草CMP,使用双氧水漂白时,两段漂的效果优于单段漂,且段间不经洗涤的漂白效果较好;而二段漂的效果又不及三段漂。麦草CMP的双氧水单段漂时,NaOH与H2O2的最佳比值为0.14~0.29,当双氧水的用量在4%~14%范围内。白度的增长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使用氧化型漂白剂在过氧化氢漂白前进行预处理,以改善后续漂白及提高漂白效率.实验表明,在几种预处理方式中,酸性条件下的H2O2和ClO2的预处理效果较好,漂白得率损失小;6%的H2O2单段过氧化氢漂白可以将杉木CTMP漂白至76.2%ISO的白度,经0.5%ClO2的活化预处理,则可以将白度提高到77.7%ISO.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技术因其工艺简单、效果好且适用于多种污染物而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概述了等离子体脱硝原理,以及脉冲电晕放电法、介质阻挡放电法和电子束法3种目前比较常用的等离子脱除NOx技术,分析了3种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总结了3种技术近年来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在电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了这3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初始白度为26.5%的麦草CMP,使用双氧水漂白时,两段漂的效果优于单段漂,且段间不经洗涤的漂白效果较好;而二段漂的效果又不及三段漂。麦草CMP双氧水单段漂时,NaOH与H2O2的最佳比值为0.14-0.29,当双氧水的用量在4%-14%范围内,白度的增长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Ti-B-C-N四元相陶瓷粉末为实验材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对其进行烧结,真空热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温度分别为1900℃和1450℃,烧结压力分别为20 MPa和40 MPa,保温时间分别为1h和3min。使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试样物相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表面微观形貌和断口形貌,并测试了烧结试样的硬度和抗弯强度。结果表明:真空热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块体的主要生成相为TiB2相和TiCN相,相对密度分别为97.40%和93.06%,热压烧结试样致密度高,颗粒尺寸大,放电等离子烧结试样孔隙较多,晶粒尺寸小;抗弯强度分别为259.98 MPa和335.17 MPa;弹性模量分别为89.11GPa和162.92GPa;洛氏硬度分别为78.8和84.9;放电等离子烧结试样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解析放电等离子体现象,以低温等离子放电管作为研究对象,在常压下用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对放电光进行测量,经计算机处理,可得到放电光的近紫外光谱,通过检测放电光谱,可察知各种粒子乃至电子的能量,从而可对放电管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用氢氧化钠浸泡苎麻代替传统的酸处理工序,采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方法对碱量、助剂量和双氧水量与残胶率、纤维白度和断裂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经实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碱液浓度:1.2(g/L);助剂浓度:7.9(g/L);双氧水浓度:16.0(m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