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3.
在对澄清池排泥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合理的排泥监控方法,开发了研制了澄清池自动排泥装置。  相似文献   

4.
大丰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的几点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孔排泥管是斜管沉淀池常采用的一种排泥形式,以其构造简单,投资省,排出泥浆含水率低。特别是中小型水厂斜管沉淀池尺寸、构造不便采用其它形式排泥设备时,穿孔排泥管往往得以首选。但在运行中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穿孔排泥管孔眼易堵塞,造成斜管沉淀池积泥严重,大量矾花从斜管内涌出;2.孔眼清疏困难,必须停产。且排空整池水时间长,浪费大量沉淀水,3.本厂采用的排泥阀为普通闸阀,排泥操作劳动强度大,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着重分析了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桑植县自来水公司八斗溪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即将V形槽穿孔管排泥系统改造成漏斗式集中排泥系统,排泥管由钢管改用阻力系数较小的PVC-U管。改造后不仅改善了排泥效果,延长了排泥周期,增加了供水能力,而且提高了出厂水质,降低了操作强度。  相似文献   

6.
7.
8.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主同浊度水影响水处理构筑物正常运行的问题,作者对排泥系统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结果生产实践,设计了排砂斗及排泥斗合理的斗面倾角和斗内对角凹沟与水平面的夹角,排泥效果明显提高。最后,为保证良好的排泥效果,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沉淀处理设施 ,其机械排泥方式容易出现刮泥死角。在新乡市第四水厂二期工程实践中 ,通过部分机械、工艺、电气控制的技术改造及改变排泥运行方式 ,使斜管沉淀池的积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供老厂改造及新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中心城水厂的反应、沉淀池穿孔排泥管的排泥效果,对原排泥管进行了复核计算,并重新布孔,改造后提高了排泥效率,减少了自用水量。  相似文献   

12.
上海闵行水厂排泥水处理的自动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在全国自来水行业中,几乎没有一家自来水厂对排泥水处理自动化控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前几年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在对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在闵行水厂一车间(净水能力7×104m3/d)进行了排泥水处理生产性研究。为了能与国际接轨,同时与目前水...  相似文献   

13.
絮凝沉淀池作为净水的核心工艺之一,系统排泥是达到降低出水浊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广泛应用与平流沉淀池中的底部往复式刮泥机和行车式泵吸排泥机两种机械排泥形式进行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因素比较,推荐武汉市某水厂采用行车式泵吸排泥机进行排泥。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排泥管排泥均匀性的影响因素及排泥管的水力特性,建立了排泥管内的水头损失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穿孔排泥管的排泥均匀性可通过减小排泥孔眼孔径,增大排泥管管径及选择粗糙度较小的管道来提高;排泥管长度对排泥均匀性影响很大,当排泥管管径为200 mm,排泥孔眼孔径为30 mm时,长度为9,12和16 m排泥管的排泥均匀系数分别为0.70,0.65和0.58,排泥管长度不宜大于12 m,但可通过增大排泥管管径来增加排泥管的长度;穿孔排泥管的流态为非均匀流,为提高排泥均匀性,穿孔管管径、孔眼间距及其分布须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郭晓雯 《福建建筑》2013,(5):56-57,37
目前平流沉淀池常用的排泥机械有刮泥机和吸泥机两大类。文章对几种排泥方式设置进行了比较,并举实例,结合刮板与集泥槽的设置,对水厂采用单轨式水下刮泥机排泥方式的优化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茅口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由于原先工艺设计及安装等因素,导致穿孔管排泥不畅。近来,有关人员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种改造方案,经过技术以及经济论证,选择出其中较优的一个方案进行改造实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评述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以及深度处理等不同污水处理方式中目前所用的处理技术装备,然后举出其不足之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